林 華
經歷了高速增長,企業進入平穩發展階段,許多創始人都把變革的希望交給繼任者。但是,有時候事實并不如他們所愿,于是有人選擇了復出一企業創始人王者歸來!
又一桿“回馬槍”呼嘯而至,這次是聯想創始人柳傳志。2月5日,曾被媒體熱炒為“交接班”成功典范的聯想集團宣布,65歲的柳傳志將重任董事局主席,現任主席楊元慶退居首席執行官一職。
歷史證明,“回馬槍”的出現標志著公司遇到了棘手的難題。近來,聯想集團的國際化戰略受到挫折,耗費巨資的奧運營銷未能立竿見影,2008年下半年全球個人電腦市場占有率大幅下滑,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聯想財年第三季度凈虧損9700萬美元,這是聯想集團繼多元化失敗之后首次出現虧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種下滑是否可以簡單歸結為金融危機。
危難時刻,人類總是盼望救世英雄的及時出現。人們將柳傳志的復出比作1997年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的回歸,期待他能夠像喬布斯那樣帶領聯想集團創造經營奇跡。
然而,有關專家指出,更換公司領導人不會總帶來奇跡。并非所有的復出之舉都能收到重定乾坤之效,有些企業家并不具備使其親手創立、視如個人傳承的公司重獲新生的能力。
老帥掀起復出熱潮
2月5日,聯想集團宣布了一個重大人事調整消息,離開聯想集團董事長職位已經4年(創始人兼董事)的柳傳志,在65歲之際,重新擔任起董事長(非執行),而現任董事長楊元慶轉任集團CEO。這是聯想集團自收購IBM PC以來最大一次人事調整。
新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表示,此次復出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自己會把60%的業務時間放在聯想集團。柳傳志并表示,對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聯想集團將會做三年的準備。
在華人圈功成名就但這次卻因聯想集團陷入困境選擇復出,外界認為柳傳志選擇了最具有挑戰性的方式。柳傳志表示,復出做董事局主席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還沒有到要死要活的程度。“這件事只能成功,沒有失敗之說。我從來沒有在失敗的時候離開過聯想,我只可能在成功做得好的時候退出來。”
做了四年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復出后楊元慶改任CEO一職,對于楊元慶改任職位外界也有各種猜測,外界曾經一度傳因聯想業績不佳楊元慶向董事會請辭。柳傳志表示,楊元慶擔任CEO一職是聯想集團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時的大設計,只不過因為金融危機來臨,所以將時間點就定在這個時候。
外界有一種看法,當初聯想并購IBM后由楊元慶出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一職,而不是CEO,是因為楊元慶還缺乏經營國際市場的經驗,經過楊元慶與阿梅里奧類似于“雙CEO”的磨合后,此時經驗具備的楊元慶再出任CEO時機已經成熟。
公眾立刻開始重新審視這家從本土市場成長起來的PC巨頭,許多人以為,柳傳志的回歸,似乎意味著這家企業已經處于危機邊緣。
不過,姑且拋開上述猜想,僅從創始人回歸這個角度來看,實際上,全球著名企業的創始人重返原來崗位的案例早有多起。
蘋果CEO喬布斯二次出山顯然最具盛名。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蘋果一直引領全球PC業的潮流。
但這個年輕人總是放任浪漫理念恣意生長,加上IBM的強力反擊,蘋果一度遭遇慘敗。于是1985年董事會撤了喬布斯的權。
但失去喬布斯的蘋果,開始沉沉浮浮,十年時間,幾近倒閉。直到1996年喬布斯復出后才起死回生。
美國個人電腦制造商戴爾公司2007年1月31日宣布,由于公司深受電池召回事件和運營業績不佳困擾,公司首席執行官凱文·羅林斯辭職,董事長邁克爾·戴爾重掌公司運營權。
羅林斯同時也辭去了戴爾公司董事會成員職務。在他擔任首席執行官期間,公司業績令人失望,并發生了筆記本電腦電池起火爆炸導致410萬塊電池被召回事件。
邁克爾·戴爾于1984年創建戴爾公司,其后一直擔任首席執行官,直到2004年讓賢給羅林斯。戴爾公司曾因直銷模式獲得巨大成功,成為世界最大個人電腦制造商。但近年來,戴爾公司低價電腦利潤微薄,高價電腦銷售疲軟,業績持續下滑,市場老大地位也讓給惠普公司。
邁克·戴爾的使命是把戴爾帶出市場困境,并重新奪回全球PC市場老大的寶座。邁克爾·戴爾的回歸,從某種意義上,也可看作是戴爾公司精神和信念的回歸。
又一桿“回馬槍”呼嘯而至,這次是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2007年6月19日,雅虎宣布楊致遠出任CEO,雅虎現任董事會主席兼CEO特里·塞梅爾將擔任公司非執行董事會主席和高級管理團隊顧問。
現年64歲的塞梅爾執掌雅虎6年,期間曾帶領雅虎平穩度過互聯網泡沫所帶來的危機,并把雅虎公司打造成為擁有規模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的明星企業。
將視線拉回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2000年6月,由于1998年倪潤峰囤積彩管判斷失誤,長虹業績大幅滑坡,政府管理層嚴重擔憂,于是將其換下。但其后一年,長虹內部派系爭斗加上外部競爭慘烈,利潤更是滑向歷史谷底。2001年,倪潤峰復出。
臺灣地區IT業近來沒有典型回歸案,但兩起動作卻顯示出,它們比上述回歸更有味道。兩年來,一直宣稱將向新生代管理層交接工作的代工巨頭鴻海董事長郭臺銘、主板巨頭華碩董事長施崇棠,2月初均對外表示,將暫緩交接班事宜。其中,郭臺銘更是馬不停蹄直接走向一線搶奪訂單。
事實上,企業創始人復出已成風!美國俄亥俄大學費希爾商學院助理教授魯迪·法倫布拉兩年前便公布了“復出CEO”研究報告顯示,從1993年到2005年12年間,全美1500家上市大公司中,共有65位復出CEO,包括28位公司創始人。他們平均復出年齡為61歲,復出前平均已離職2年,復出后任期為3年。
老帥緣何紛紛復出
每個企業創始人復出都有各自理由。但有一點顯然相同,那就是,他們一手鍛造的企業正面臨危機!
現年65歲的柳傳志是中國最為知名的IT企業家之一,有中國“IT教父”之稱。2004年底,柳傳志成功導演“蛇吞象式”的IBM PC業務并購后,退居幕后并轉戰投資領域,從而放手讓以楊元慶為核心的新團隊來操盤新公司。
然而,過去4年,聯想的國際化進程卻未如其想象中順利,文化沖突、執行力不足等問題依然未能解決。目前,聯想更面臨自2002年多元化戰略失敗后最大一次的危機,在全球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的大背景下,聯想在虧損邊緣苦苦掙扎。
據聯想公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第三季度業績,聯想收入35.9億美元,同比下降20%,整個第三季凈虧損9700萬美元,是聯想11個季度以來的首次虧損,這一損虧額也高于分析師預期的5800萬美元。
令人擔心的是,許多國外分析師預測聯想的虧損只是開始,有分析師預計聯想第四季度的境況可能更糟糕的情況,一位分析師認為加上之前聯想宣布的1.5億重組成本,第四季度聯想可能面臨2.73億美元的虧損。
盡管聯想核心層管理調整之說早已在坊間流傳,然而在實施全球業務管理架構大調整不足一個月后,隨即宣布高層“換血”,令業界頗感意外。這意味著改變聯想“大腦”思維方式,已經刻不容緩了。
2009年1月8日,聯想集團宣布全球重組計劃,預期將在2009/2010財年為集團節省開支約3億美元,并藉此提升集團的成本競爭力及運營效率。這項“旨在幫助公司提高效率、并在全球經濟持續放緩的狀況下更加有競爭力的資源調整方案”包括:裁員與削減費用、高管降薪、區域調整和部分人員調整。
聯想集團宣布,將在2009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削減2500個崗位,約占員工總數的11%,其中包括經理級和高管。同時也將削減支持費用和包括財務、人力資源和營銷在內的行政職能費用,并計劃在2009年將高管薪酬福利降低30%-50%,這包括年度薪資調整、長期激勵以及各種績效獎金。
而邁克·戴爾復出的主要原因也是業績問題!2006年對羅林斯來說是多事之秋。這一年,戴爾先是宣布召回410萬塊可能存在著火隱患的電池。不久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又宣布對戴爾公司進行調查。同時,戴爾在中國又遭遇“換芯門”等事件。
除了一系列負面新聞之外,羅林斯離開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業績問題。戴爾的股東與其他公司相比苛刻很多,一位高管不管此前做出過多少努力,最終仍要拿業績說話。例如,戴爾前中國區總裁符標榜上任的幾年間,戴爾在中國的業績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服務器業務還一度做到市場占有率第一,但就是由于任期最后一年的業績沒有達到股東的預期就“下了臺”。
事實上,在2007年最后兩個季度,惠普電腦出貨量已超過戴爾,成為全球第一大電腦公司,這對那些已當慣了“老大”的戴爾股東來說是無法接受的。除了惠普的競爭壓力外,厚積薄發的聯想也是戴爾潛在的巨大競爭對手。
面對市場競爭對手咄咄逼人的氣勢,疾病纏身的戴爾公司急需一個新的掌門人,而在短時間內合適的接班人又無法遴選。在這樣的背景下,相信戴爾內部讓公司創始人重出江湖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羅林斯的離開只是時間問題。
而雅虎創始人楊致遠的重新出山也是因為業績問題。現年64歲的塞梅爾執掌雅虎6年,期間曾帶領雅虎平穩度過互聯網泡沫所帶來的危機,并把雅虎公司打造成為擁有規模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的明星企業。然而,近兩年,其領導下的雅虎卻日漸衰落。
由于低估了搜索引擎興起所帶來的產業變革影響,塞梅爾未能及時應對來自Google等互聯網后起之秀帶來的挑戰。雅虎的業績持續下滑,股價蒸發了近30%。
除了股價低迷,與Google的差距拉大也是雅虎小股東們驅逐塞梅爾的原因之一。近幾年,靠搜索業務發家的雅虎,被后起之秀Google大幅超越。
有趣的是,塞梅爾的待遇卻居高不下,因而令股東們十分生氣。據稱,塞梅爾6年執行的期權總額達4.5億美元。僅2006年一年,他的薪酬總額就達到7170萬美元,在美聯社調查的386家上市公司CEO中高居首位,這與Google的1美元工薪CEO施密特形成鮮明的對比。于是,雅虎股東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楊致遠這個創業元老。
老帥復出面臨挑戰
有關專家指出,企業創始人回歸更多在拯救信心、把握宏觀戰略方向,難以拯救直接的業務。因為大型企業都不是一個人所能左右的,傳奇人物不能拯救一切。
事實上,創始人回歸失敗的案例有很多。如Gateway創始人瓦特就是一個失敗典型。他于1999年底辭去CEO一職,因公司業績下滑,一年后復出,但效果更糟,2004年無奈再次辭職。
IT企業遭遇危機后創始人復出的例子不少。雅虎創始人楊致遠的復出,同樣令人痛惜。回歸雅虎一年半左右,他一直備受爭議,面對微軟收購時,更是激怒了投資人,最終只得再次黯然離去。
對于楊致遠的復出并非一片叫好,有分析師表示,缺乏管理經驗的楊致遠也并非CEO的最佳人選。原因在于,楊致遠雖然對互聯網行業了如指掌,但畢竟技術出身,他此前從未擔任過運營管理層的主管角色,可能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和商業感覺。另外,他與新任總裁德克爾分別掌管雅虎的技術與市場,兩者如何協調發展還是問題。
而戴爾創始人邁克爾·戴爾為從惠普手中奪回PC業王冠復出,雖然止住頹勢但并未實現目標,基本還是在原地踏步。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的成長史,不難看到企業的成功由人促成、企業的盛衰系于企業家一人的例子。聯想在成長過程中也經歷了多次戰略選擇,遭遇過多次巨變,創始人柳傳志都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這一次,聯想遇到第二代掌門人楊元慶駕馭不住的局面,柳傳志復出后能否再創輝煌成為商界關心的話題。
現實來看,聯想的未來仍然充滿變數。最具體的就是,聯想的人事調整并未完成,未來到底如何構筑合理體系,其中還存有相當變數。“楊柳配”所面臨的形勢今非昔比,面對的挑戰也空前巨大,“柳傳志效應”能否再現?今后,柳傳志掌舵的聯想,是啟動原來的聯想系舊部,還是繼續引入外籍管理團隊?抑或走第三條道路挖掘打造新的人力資源力量?對柳傳志來說,這是一個極為現實和棘手的難題。
分析人士指出,要預測柳傳志的未來,我們需要判斷三個問題:
聯想能在國內市場再創輝煌嗎?中國本土市場是聯想全球戰略的基石,聯想季度虧損9700萬美元也是受累于國內PC銷量下降。聯想這幾年主攻國際市場,但在“大本營”中國市場,競爭對手大都發展得不錯。聯想受挫后,柳傳志已經表態要特別關注中國本土市場。聯想只要在中國市場擴大贏利,財報就能好看很多。柳傳志是從中國白手起家的,他要集中資源發動本土攻勢,取得成果并非難事。如果做到這一點,聯想就有望扭虧。
聯想能在消費市場取得突破嗎?如果僅僅是回守中國市場,那是聯想國際化戰略的退卻,對柳傳志真正的考驗其實還是在國際市場。全球PC業的發展趨勢是消費市場開始超越商用市場,而聯想的海外收入大都分來自企業客戶。當惠普等PC巨頭受益于消費市場的增長時,聯想卻后繼乏力。因此柳傳志的另一個目標就是將海外業務的重心轉到個人PC業務上來。這和邁克爾·戴爾復出時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戴爾也是要調整業務結構,加快發展消費業務。無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盡管取得一定成效,但并未實現預定目標。如果聯想能在國際消費市場取得突破,重返PC三甲并非不可能。
聯想能否等到經濟復蘇嗎?聯想虧損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金融危機,要知道一年前聯想國際化的成績單還是相當漂亮的。雖然有人說金融危機大家都遇到,但不同企業受到的沖擊是不一樣的,由于聯想海外市場主要依靠企業客戶,金融風暴后全球企業普遍削減IT成本,所以柳傳志說金融危機“最大的浪打到我們這兒”。如果全球經濟能盡快復蘇,占聯想業務大比例的企業客戶將能助聯想再度崛起。當然這場金融危機能否馬上過去,是無法預知的問題。如果柳傳志真有這樣的好運,聯想將有望收入大幅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柳傳志復出的亮點是柳傳志對聯想戰略航向的新把握。他判斷,聯想業務架構本身還需要有所調整,即強化消費類產品和業務,加大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這當然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需要經歷一個過程。我們希望這一過程能盡量縮短,因為國際競爭對手留給柳傳志的時間是不會太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