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 軒
摘要目前我國的刑事管轄權制度是依據傳統管轄權理論構建的,但網絡空間的全球性、虛擬性等特點造成了這一制度在處理網絡犯罪中的一些問題和矛盾。本文簡要介紹了網絡色情犯罪管轄的現狀,并對新網絡色情犯罪管轄權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網絡犯罪 色情犯罪 管轄
中圖分類號:D9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9-109-01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的普及率與日俱增。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以下簡稱為CNNIC)于2006年1月17日發布的《第十七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國網民人數達到1.11億,比2004年末增加了1700萬,網民普及率達到8.5% 。從好的方面看,網絡的高速發展,能為人類提供無盡的咨訊和便利的溝通方式,但是從壞的方面看,網絡這種新的通訊技術,尚未規范,也帶來很多法律問題--網絡人口的比例越來越高,素質卻又參差不齊,使得網絡成為一種新型的犯罪工具、犯罪場所和犯罪對象。
網絡犯罪,向整個社會施加著壓力。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網絡色情泛濫成災,嚴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古語有云,"萬惡淫為首",網絡色情犯罪給我們這個社會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有數據表明,在網絡時代,影響青少年性意識和性行為的三個因素中,大眾傳媒占70%以上,據青少年自述,網上、報刊雜志、影視、文藝書籍等社會性信息有最強烈的刺激和誘惑。有調查顯示,我國近半數大中學生網民光顧過色情網站,甚至有大學生自己建立色情網站牟利。網絡色情就像是寄生在電腦上的精神鴉片,在不斷侵蝕著電子時代健康的肌體。
一、網絡色情犯罪管轄權的確定
網絡色情犯罪管轄權確定的難點在于傳統的刑事管轄權原則與現實的執行操作層面缺乏有效的切入點。傳統的刑事管轄主要有以下幾種:屬地管轄、屬人管轄、保護管轄以及普遍管轄。現今國家大多不單純采用一種管轄原則,多采用幾種管轄相結合的原則確立自己的管轄范圍。如我國采用的就是以屬地管轄為基礎,以屬人管轄為原則,保護管轄和普遍管轄為補充的刑事管轄原則。
如果國家行使刑罰權,必然要找到至少一個與犯罪行為的聯結點,如,只有在國家領域內等,國家才可能行使管轄;同時各種聯結點對于管轄的作用也并不盡相同,這決定了國家對于不同行為行使管轄權的不同態度。
然而網絡色情犯罪的跨地域性特點使得傳統管轄權獲得的基本聯結點變得不好確認--比如屬地,傳統的管轄理論的最基本聯結點,在涉及網絡犯罪中確認難度將大大加大,關于究竟哪些地點可以認為是犯罪地,現在已成為最大的爭論點。傳統的理論認為犯罪地是指行為的發生地和結果的發生地。而在網絡色情犯罪中,一個人的行為可以遠在千里之外實施。對于操作計算機的地點,大家看法比較一致,可以認為是行為的地點。對于網絡數據的傳輸所通過、到達的節點(中途經過的路游器和目標計算機)和數據放在網絡上由他人自由下載的瀏覽數據網頁地等地點,是否可以認為是犯罪地點還有待商榷和定論。
其次,保護原則在網絡犯罪中也變得不好確定。在現今時代網絡的任何行為都有全球性,保護原則是否可以針對所有這些行為還有待考慮。另外,網絡行為的全球性使得網絡色情犯罪大多數都是對于全球的侵害。作為對于全球都有重大影響的犯罪是否可以適用普遍管轄,各國目前就此還沒有達成相關具體的實質性協議。
二、網絡色情犯罪管轄的現狀
網絡色情犯罪的現象已經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重視,紛紛通過立法或者判例予以解決其管轄權屬問題。案件的管轄權往往被認為是國家主權的象征,各國在管轄問題上大多展開了一場"圈地運動",競相爭奪管轄權,以求最大限度的擴大本國的管轄范圍和縱深力度。現階段我國的主流觀點是擴大屬地原則的適用,即無論網絡色情犯罪行為(上傳、下載、操作計算機)在國內發生,或者,發生在網絡的案件只要對于我國內可以產生影響,都可認為是犯罪行為、結果在發生在我國領域內,我國享有管轄權。
即,只要借助計算機或網絡,無論國籍何處,任何人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與我國的計算機相連實施了犯罪,且行為對于我國又有影響,就直接使用屬地管轄原則,即可以認為擁有管轄權。主流觀點對于犯罪地做出了廣義的解釋。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網站所在地、下載地、操作計算機地、甚至是網頁的瀏覽地等均可以作為犯罪地加以認定。
訴訟管轄方面。我國根據職能管轄的不同,對于網絡案件的偵查,首先判斷案件性質,然后由不同的機關負責偵查。由于網絡案件多為跨越不同行政區域的行為,在實踐中,誰先偵破案件捉到嫌疑人,通常就由誰負責移交審查起訴。當雙方對于案件管轄存有爭議時,先立案的獲得管轄權。然而,采用擴大犯罪地概念來擴大管轄,行為人可能隨時陷入到訴訟當中,網絡上的行為就會變得沒有安全感,網絡社會就變得不再有穩定性。因此,需要確定新的網絡色情犯罪的管轄權界定標準。
三、新的網絡色情犯罪管轄權的探討
新的網絡色情犯罪管轄權的探討認為我國傳統刑法的管轄原則應是,以屬地原則為主,屬人原則或保護原則為輔。而我國目前對于網絡管理的行政法規和規章,大都僅僅規定了在我國境內操作計算機的行為。如何解決犯罪地問題,筆者認為實施網絡犯罪行為須通過一定的計算機設備進行,而犯罪行為地的確定應以實施犯罪的行為人為中心,以實施犯罪行為的具體設備為線索,綜合認定其犯罪行為地。并且行為人實施犯罪的計算機終端、服務器等設備是相對固定的(以網址為表現形式),因此行為人實施網絡犯罪的服務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應視為犯罪行為地,從而有效落實管轄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