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軍
摘要公眾參與行政立法過程是一種控制行政立法權、保證行政立法合法性的有效手段,同時對我國的民主法治化進程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本文闡釋了行政立法的內涵,并分析了公眾參與行政立法的理論基礎,最后還探討了公眾參與行政立法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行政立法 公眾參與 理論基礎
中圖分類號:D920.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9-172-01
一、行政立法的內涵分析
所謂行政立法,是指“享有行政法規制定權的國務院、享有規章制定權的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依法制定、頒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的活動”。由于行政立法在理論上與憲政原則中的民主原則、分權原則相抵觸,使其合法性自產生之初就受到各方不同程度的質疑。但是行政立法對于社會管理的必要性,使得“主流理論已不再糾纏于行政立法自身的合法性問題,承認了它是一個‘不得不予以容忍的禍害,而是在此基礎上,轉而尋找與確認替代性或彌補性的規范、制約機制”。而公眾參與行政立法過程便是一種控制行政立法權、保證行政立法合法性的有效手段。
二、公眾參與行政立法的理論基礎
(一)人民主權原則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明確提出了人民主權理論,他認為“立法權是屬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屬于人民的”,因此“凡是所不曾為人民所親自批準的法律,都是無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同樣,我國1982年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是我國對人民主權原則在憲法上的確認。而公眾參與行政立法便是人民主權原則在行政法領域中的延伸,是保證行政立法合法性的重要條件。
(二)行政法學中的“控權論”思想
“控權論”的基本思想是行政法在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時,其重點是控制行政主體的權力,保護行政相對人權益免受行政權力濫用的侵害。而行政立法權作為行政權力中最為特殊的一種權力更應該加以控制。這是因為行政立法權如果得不到規制,那么其產生的行政法規或規章的合法性就值得懷疑,“我們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行政機關不與公民廣泛討論的情況下能自覺、先覺的表達公民的真實意愿”。而公眾參與行政立法會賦予行政立法更多的公意成分,以確保行政立法的合法性。
(三)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是指“行政機關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益的行政行為,必須遵循正當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知相對人,向相對人說明行為的根據、理由,聽取相對人的陳述、申辯,事后為相對人提供相應的救濟途徑等”。其包含兩條基本規則:1.任何人不應成為自己案件的法官;2.任何人在受到懲罰或其他不利處分之前,應為之提供公正的聽證或其他聽取意見的機會。從理論上來看,行政立法行為是與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相抵觸的,行政機關似乎成為“自己案件的法官”。因而為了抑制這種狀況,必須在行政立法過程中吸納廣泛的公眾參與如舉行行政立法聽證會。
三、公眾參與行政立法的現實意義
公眾參與行政立法,是憲政原則發展的必然產物,更是現代行政法基本思想的本質要求。其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公眾參與行政立法有利于保障公民權益,防止行政立法過程中的自由裁量權的濫用
為了解決不斷出現并且越來越多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政府的權力不斷擴張,甚至入侵立法領域。而由于行政立法缺少必要的監督和制約,使得公民的個人利益尤其是一些弱勢群體的利益不斷受到行政權的侵害。而公民參與給政府提供咨詢的機會,引進那些政府可能沒有聽到的重要聲音。公眾便能通過這種途徑發表自己的意見,防止行政機關濫用行政立法權侵害公民的權益和謀取不當的利益。
(二)公眾參與行政立法是行政立法科學性和可行性的可靠保障
行政立法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不但取決于立法者的決策能力,而且取決于決策信息的多寡和信息傳輸的效率。“公民參與給政府決策提供廣泛而有用的信息,改善信息的質量和利用率,提高政府的準確度,以便使政府作出更有利于人民的決策,人民也更容易接受政府的決策”;“事實上,公民提供的信息往往是決策人作出理性決策的重要信息來源和決策依據”。因此,公眾參與行政立法是行政立法科學性和可行性的必要性條件。
(三)公眾參與行政立法有利于行政立法預期目標的實現
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指出:“不管一項法律如何叫人惱火,美國居民都容易服從,這不僅因為這項立法是大多數人的作品,而且因為這項立法也是本人的作品。他們把這項立法看成是一份契約,認為自己也是契約的參加者。”同樣,如果行政立法強調公眾參與,行政法規和規章就會極大地減少公眾的抵觸和對抗,并且受到人民的支持和認同。這樣就會大大降低行政法規和規章實施的風險和成本,提升行政立法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莘.行政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
[2]馮英,張慧秋.中國行政立法公眾參與制度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8(4).
[3][法]盧梭.社會契約論.商務印書館.1980.
[4]沈榮華,周傳銘.中國地方政府規章研究.三聯書店.1999.
[5]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華世平.政治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7][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商務印書館.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