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厚瑞 盧 妍
摘要應當在檢察機關介入環境公益訴訟的研究中堅持長遠眼光與現實考量相結合、外國經驗與本土資源相結合以及系統視域與功能主義相結合的基本立場,以產生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從而為我國各地方檢察機關介入環境公益訴訟的實驗性質的探索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檢察機關 環境公益訴訟 基本立場
中圖分類號:D92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9-175-01
在目前我國的環境公益訴訟實踐中,檢察機關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如2008年貴陽市檢察院訴熊志金等違法建設案、2009年江西省渝水區人民檢察院訴李某污染水源案等等。但是理論界對此的研究卻未能完全滿足實踐的需要,盡管各種論證檢察機關介入環境公益訴訟的文章著作比比皆是,其中也不乏上乘之作,但是不少研究內容重復、不切實際,難以真正指導和幫助我國各地方檢察機關介入環境公益訴訟的實驗性質的探索,以突破重重阻礙從而上升到一種國家制度性的安排。為了擺脫這種尷尬的局面,真正為我國環境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的介入提供切實有效的理論成果,就必須在相關研究中堅持如下基本立場:
一、長遠眼光與現實考量相結合
對環境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的介入必須堅持長遠眼光與現實考量的結合,既不能只構建通過修改各大訴訟法才能實現的檢察機關介入環境公益訴訟的制度,也不應僅僅以現階段無法律依據為由拒絕檢察機關的介入。理性的選擇是以現行法律框架為分析論證的基本出發點,以司法體制改革和立法的發展為研究脈絡,既為現行法律框架下檢察機關介入環境公益訴訟提供可行的方案,也可以對未來法律的修訂等進行長遠的規劃。
對檢察機關介入環境公益訴訟進行現實考量,就會發現此前不少學者僅僅撰文論證了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忽視了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難免無法可依甚至是違法辦案的尷尬局面。因此,在現階段,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其他介入環境公益訴訟方式,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抗訴、督促起訴等的作用,形成合法有效的環境公益訴訟介入模式,而非一味的突破法律直接訴訟。
同時,在現實考量的基礎上對未來我國檢察機關介入環境公益訴訟的模式進行長遠展望,就會發現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和相關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將來我國環境訴訟中檢察機關的介入模式必然要發生變化,這種未來介入模式的發展趨勢和相關的立法改進亦是學界研究的重要內容。
二、外國經驗與本土資源相結合
幾乎沒有哪一個領域比環境公益訴訟更能體現法律移植過程中外國經驗與本國實際之間的復雜關系了,“當想要將某國為此所設立的制度推廣到其他國家時,不能不進行十分慎重的考慮。……僅僅是對各國為促進公共利益而采用的方法進行一番計算,也遠遠不能預測出其中哪些對其他國家也適用,如果加以采用,也會同在母國一樣起到同樣的效果。”①
因此我們在構建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時必須注意外國先進經驗和本國法律的本土資源相結合的重要性,仔細分析共性與差異,吸收那些各國均采用的先進經驗,同時要考慮到我國的實際,不能直接照搬。比如有的國家環保團體是環境公益訴訟的主要力量,但我國的環保團體先天不足,后天失調,還遠遠沒有成長到足以擔當環境公益訴訟主要力量的程度。再比如幾乎所有的國家均允許檢察機關介入環境公益訴訟,而且基本上介入的方式就是直接以當事人的身份提起訴訟,因此不少人認為我國檢察機關介入環境公益訴訟的方式應該并只能是以原告的身份直接提起訴訟。這就忽略了我國檢察機關和西方檢察機關性質和職能的差異。西方的檢察機關被視為國家的“公訴人”,而我國的檢察機關在承擔公訴職能的同時,還是法律監督機關。因此同樣是介入,美國主要就是直接起訴,而中國檢察機關的介入方式就可以多種多樣,以當事人的身份直接起訴與抗訴、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支持起訴等均可作為介入環境訴訟的方式。
三、系統視域與功能主義相結合
系統視域,就是采用系統論的視角關照研究對象,把所研究和處理的對象,當作一個系統,進而分析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系統、要素、環境三者的相互關系和變動的規律性。功能主義的根本出發點就是要求研究者從功能的角度出發并運用系統的觀點去分析各種社會現象。②堅持系統視域與功能主義的結合,首先要把我國檢察機關介入環境公益訴訟的各種方式視為一個有機的系統,而非零散的片段,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抗訴、督促起訴、直接起訴等各種介入方式應按照一定的功能形成有機的整體。其次,要將檢察機關全部的職能作為一個整體納入系統的研究視野,全面考察其偵查取證、法律監督、提起公訴等職能在環境訴訟中相互的銜接和配合,以更好地發揮環境訴訟中檢察機關的積極作用。此前不少學者僅僅從我國檢察機關的公訴職能論證環境公益訴訟的問題,忽略了檢察機關各職能的相互聯系。比如有不少學者論證了檢察機關運用檢察建議督促相關單位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將其作為一種有效的介入方式。但是事實上,檢察建議作為缺乏規范性的手段,本身存在很多問題,也不具有強制的效力。為什么檢察建議在環境訴訟中能夠成為有效的介入方式呢?這就涉及到檢察機關其他職權的潛在影響。但這些問題目前還缺乏相關的深入研究。再次,還要將環境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的介入視為整個環境公益訴訟體系的子系統,要研究在環境公益訴訟這一系統中,檢察機關的介入和公民、環保團體等其他主體的相互關系,而這也是未來我國環境公益訴訟必須解決的另一重大問題。
注釋:
①H·蓋茨.公共利益訴訟的比較法鳥瞰.[意]莫諾·卡佩萊蒂編.劉俊祥等譯.福利國家與接近正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93-94頁.
②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社會學理論的一個流派。它認為社會是具有一定結構的系統,社會的各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關聯,并對社會整體發揮著必要的功能。社會科學中的功能主義由來已久。孔德和斯賓塞在其著作中都有所論述。迪爾凱姆、拉德克利夫—布朗和馬林諾夫斯基比較系統地闡述過功能主義。近世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斯(TalcottParsons)整合這些功能主義的觀點,奠定了曾經盛極一時的結構功能論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