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磊
摘要我國的事業單位是新中國成立之后設立的一種特殊的單位形式,它的產生和發展具有非常復雜的社會背景。事業單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當然,在新的歷史形勢下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盡管事業單位已經經歷了一些改革,但仍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通過分析事業單位的性質和困境,探討事業單位改革的途徑,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事業單位 單位形式 單位改革
中圖分類號:D6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9-235-01
一、我國事業單位的概況
“事業單位”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稱謂。一般來說,它指的是教育、醫療、科研、文體等領域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或者組織。從法律法規來看,對事業單位定義比較權威的應該是1998年國務院發布(2004年修訂)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中的規定:“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從事業單位的歷史發展歷程來看,我國的事業單位是沿襲解放區的傳統并借鑒前蘇聯的模式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事業單位的建立,主要目的是實現社會公共利益、提供公共產品。在其發展過程中,對于我國的經濟社會事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事業單位的一些弊端開始日益顯現。事業單位的改革被提上了日程。
二、我國事業單位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事業單位改革已進行了一些大膽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上仍存在著一些問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事業單位管理體系不暢
現有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主要是由政府或者政府的有關部門領導。在這種管理體制之下,往往政事職責不分,事業單位的活動缺乏自主性和主動性,部分事業單位成為政府或政府有關部門的附屬機構。還有一些事業單位實際執行的職能屬于盈利性質,這又導致了“企事不分”。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不順導致了國家事業單位編制管理體制混亂,國家財稅活動無法有效開展,在然亂社會經濟活動的同時,極易產生腐敗。
(二)事業單位布局不合理
目前事業單位的布局不夠體系,在機構設置上重復臃腫、條塊分割,缺乏一個較為協調的管理體制。一方面是重復建設形成的巨大的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同類事業單位職能交叉,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三)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存在弊端
傳統的事業單位實行的是行政事業一體化的人事制度,在這種人事制度之下,事業單位的人員編制由國家確定,不存在獨立的事業單位用人制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國家的任用關系屬于公職關系。這使得事業單位的用人制度無法反映不同事業單位的性質和特點,從而無法建立有針對性的管理模式和激勵機制。
(四)事業單位管理制度落后
事業單位缺乏有效的競爭機制、自我發展機制和自我約束機制。在人員的聘用上沒有完全做到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冗員過多、人浮于事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同時人員流動不暢,平均主義嚴重。
(五)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遲緩
事業單位中尚未形成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財政補助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這嚴重制約了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發展。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制度及生活特殊困難人員社會救助制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致使事業單位的機構撤并和人員精簡無法平穩實施。
三、事業單位改革的相關理論
我國事業單位改革方面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分類改革理論
分類改革理論將我國的公共部門分為政府部門、政府服務事業法人、公共服務事業法人、公共企業四類,在推進政府所屬事業單位改革具體措施方面,要科學界定政府所屬事業單位的基本職能,加強對政府服務事業法人管理立法的進程,清理現有政府所屬事業單位,推行績效管理與績效預算制度。
(二)市場化理論
市場化理論認為應該把公共服務的市場化作為中國行政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政府對公共服務決策與公共服務具體的執行過程分開;在公共服務具體的供給執行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消費者具有選擇的權利與選擇的機會。
(三)人事制度改革理論
事業單位改革應取消統一的干部身份制度,法定機構的人員轉變為公務員,營利性機構的人員具有與企業單位人員相同的身份,公益性服務單位繼續保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身份。除法定機構的人員可以擁有適當的行政級別外,所有人員都不再保留行政級別,其工資和福利待遇主要與事業單位自身的發展狀況相關,由其自己確定。
(四)純化理論
事業單位改革的目標之一是要對事業單位進行純化。實際為企業性質的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實施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列入行政機關序列;受行政機關委托部分施行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應為行政事務性組織或中介組織;其余的國有的真正以社會為目的的社會公共服務組織,要得到明確的法律地位,并以此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
四、事業單位改革的途徑
當前事業單位存在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政事不分、企事不分,因此事業單位的改革也應從此尋找突破點。要擺脫事業單位的行政化管理體制、建立現代事業單位制度,應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建立清晰的產權制度,使事業單位擺脫對政府的依賴,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將事業單位推向市場,使事業單位在政府的規范之下自主經營、獨立核算。二是進行人事制度的改革,推行全員聘用制,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三是對事業單位進行科學地分類,將事業單位分為純公益性、準公益性和半公益性三大類,針對不同的類型,選擇不同的改革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