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袆
鄉村債務問題是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特殊產物。長期以來,鄉村負債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特別是興辦鄉村企業和進行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龐大的鄉村負債得不到合理的解決,不僅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到鄉鎮政府的正常運行,而且極有可能引發更大的經濟和政治風險,業已成為我國政府當前必須解決的一項緊迫任務和時代課題。
一、沉重的鄉村負債嚴重阻礙農村經濟發展,影響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一)沉重的鄉村債務不利于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
首先,鄉村債務的存在很難保證公務活動的正常開展。鄉村為了緩解日益沉重的債務壓力,不得不壓縮經費開支,甚至會擠占挪用正當的公務活動經費,少數鄉鎮甚至已達到“工資停發、發票停報、汽車停開、電話停打、食堂停辦”的地步。據四川省委組織部對100個鄉鎮的調查,因為負債重而無法運轉的鄉鎮占15%-20%。
其次是多村的公共品提供步履維艱。鄉村的公共品如鄉村道路、水利基礎設施、鄉村中小學教育、農民醫療保健等是鄉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巨額的鄉村債務使得鄉村公共品的提供水平、能力大打折扣。結果就是,淤塞河渠的疏通、荒廢排灌設施的重建、低產田的改良、鄉村教育質量的提高、醫療水平的改進、閉塞路網的改造、高耗鄉村電網的升級、人畜引水工程的實施、鄉村科枝推廣網絡的建立等與鄉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人民群眾熱切盼望的工作、工程和項目,常規劃、常落空,群眾是常盼望、常失望。
最后,鄉村債務的存在造成公共資產的大量流失。鄉村欠債主的錢必須要還,可鄉村財力和資源有限,為還債鄉村不得不把值錢的資產低價變賣,有些地方還把土地、林木、學校等農民賴以生存、農業賴以發展的基本資源變賣,結果形成新生人口沒有地、生態惡化等社會難題。
(二)沉重的鄉村債務不利于農村社會的穩定
沉重的鄉村債務壓得的鄉村政權組織喘不過氣來,償債能力低下,增加了農村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首先是降低了鄉村政權組織的公信力和權威,鄉村政權組織開展的一切涉及人民群眾的工作,很多老百姓腦子里總要打個問號,是不是合法?是不是符合中央的有關精神,其凝聚群眾的能力大為降低。
其次是容易惡化鄉村政權組織與債權人的關系。村政權組織償債能力低下直接會影響債權人的切身利益。有些債權人為了討回鄉村所欠的債務,甚至雇請社會上的黑惡實力來向鄉村干部逼債,毆打、羈押、扣留鄉村負責人的事時有發生,容易引發社會矛盾。
二、沉重的鄉村債務影響基層的正常運轉和政權穩定,削弱了黨的執政能力
由于多村本身債務累積已非常沉重,工作疲于應付,其所承擔的社會公共管理與服務職能根本無法實現。取消農業稅之后,鄉村基層政權收入急劇減少,財政缺口顯著增大。再加上許多鄉村長期拖欠干部職工工資,少者幾個月多的一年有余,基本生活都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人心不穩,工作得過且過,使得部分鄉村基層政權處于半癱瘓狀態。農村稅費改革后,鄉村財務遇到困難。加上債務問題,使得鄉村基層組織運轉困難的案例很多。比如湖北荊州市江陵縣共205個村,稅費改革前,用于村級運轉的提留收入135嚦元,村均6.6萬元.稅費改革后,農業稅附加只有596萬元,加上轉移支付資金200萬元,村均僅有3.8萬元,村平保運轉缺口2.8萬元。同樣,在仙桃市某村,2004年村級收入主要是轉移支付37700元,農業稅附加29737元,兩項合計67437元,而村級保運轉的工資為81400元,包干費為23000元,兩項合計114400元,村級保運轉缺口46963元。現在的鄉村組織入不敷出,機構運轉存在較大的經費缺口,只能靠舉債度日,由此可能導致鄉村公共權力機構或組織的癱瘓。
三、沉重的鄉村債務成為加重農民負擔的隱患,可能腐蝕農村稅費改革成果
鄉村債務問題是影響農村稅改順利推進的關鍵因素之一。稅費改革的目標之一是確保基層正常運轉,但實行稅費改革后,鄉、村可用財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減少幅度最大的是村級財力。就鄉級財政來說,改革后,新的農業稅收入要比原來征收的農業稅與統籌之和少。但因為鄉鎮機構改革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支出在短時間內不會大幅度減少,這就造成改革后的一段時間內,收入相對減少而支出不減少的局面,加大了鄉財政收支矛盾。在本次調查的9個鄉鎮中,有5個鄉鎮存在收支缺口,占55.6%;缺口金額達838.92萬元,缺口最大的鄉鎮為296.5萬元。就村級財務來說,收支矛盾更為突出。稅費改革后,村干部報酬、五保戶供養和村辦公經費,除緣由集體經營收入開支的仍繼續保留外,凡由農民上繳村提留開支的.統一采用新的農業稅附加、農業特產稅附加方式收取,但附加比例最高分別不超過正稅的20%。附加比例偏小,改革前后相比,村級收入減幅達到60%~70%。實現正常運轉難度較大,除集體經濟較好的村組外,大部分村組都在低效運轉。鄉村兩級財政收入銳減,一方面農村義務教育等社會公共事業發展受到制約。從調查的9個村情況看,稅費改革后,教育經費投入減少的有6個村,減少幅度最高的達75%,最低的也近20%;教育經費投入沒有變化的有2個村。而增加的只有1個村。另一方面,鄉村組織資金缺口較大,極有可能誘發農民負擔的反彈。
四、沉重的鄉村債務造成干群關系緊張,影響農村社會的和諧與安定
沉重的債務降低了基層組織及基層干部的威信和形象,影響了干群關系,造成一些村級組織無法開展工作,個別村由于村委會包袱沉重出現無人愿意擔任村干部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