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丹 劉 寧
從2001年至今,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已經經歷了整整近九年的時間,各級各類學校都積極探索如何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穩步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就。然而有些方面還存在著缺憾仍亟待完善,例如作為教學改革關鍵因素之一的教師素質問題。這一問題雖然受很多因素影響,但是作為教師搖籃的高等師范教育可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如何造就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教師,早已成為高師教育的根本目標與重要任務。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這種形勢下對廣大的高師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具備極高的綜合素質,如過硬的專業素質,廣博的科學文化素質,和高尚的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等。然而,在過去的基礎教育改革中沒有充分關注這一環節,教育改革主要從基礎教育本身開展,致使對教師素質的重構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追根溯源。權衡基礎教育改革中的各個環節,高師教師必備的素質與建構問題已然成為了關系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全局的重要因素!鑒于此,音樂教育改革作為基礎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要順利開展,必然要求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師具備極高的綜合素質。
我國著名學者林崇德認為,教師素質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且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思想和心理品質的總和”。借鑒劉榮于2D05年4月在《教育探索》上發表的文章《教師素質結構研究評述》一文中的觀點,教育界研究者普遍認為現代教師素質結構由五要素構成:教育觀念、品德素質、文化素質、能力素質、身心素質;并且隨著教育發展尤其在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教育研究者對教師素質結構的構想中出現了新的關注點,如教師的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師的科學文化素養,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等。
一、探討高等師范學校音樂教師必備的素質結構
1教師專業素質,即教師從事本學科教學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及所需要的各種能力等相關知識。
2教師科學文化素質,教師除掌握本專業知識以外應廣泛了解的科學文化知識。
3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所應具備的職業道德,這是為師最為重要的素質。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
二、具備高深的音樂專業知識與專業技巧
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師,不同于普通中學的音樂教師,他首先應該是某一藝術門類的專家,他應該精通他所從事的那門藝術,并且對這門藝術研究的較深,既具有這門藝術的深厚功底又了解這門藝.術的整體狀況和前沿動態。作為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師如果能這樣把握自己的知識結構的話,應該說這樣的教師就具有了相當深的專業造詣了。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所必修的是聲樂、器樂、音樂理論三大類專業技能課程。作為教師來講必須在其中的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并且能夠勝任其教學工作。其中聲樂、和器樂教學均屬于表演性質的技能。根據趙宋光先生主編的《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一書中所述,表演類的教師應具有以下專業素質:1.有較好的基本功。2.掌握、積累和演奏一定數量的曲目3.教學中能勝任教學試奏的要求4.有分析大量作品的能力。音樂理論類教師應具有“一專多能”的特點,他們除了對本門課程有深厚的專業技能功底之外,還應在此基礎上,有開設其他相關課程的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講,應是“精中求博”的專才。
三、作為教師應具備教學專業素質
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師,只具備高深的專業技能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培養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合格教師。作為一名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師必須具備成功組織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素質:
1具備不斷接收先進教學觀念的素質。教育家第斯多得曾說:“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去發現真理”,這正如中國有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從“教”變“導”,實現傳授者角色轉化。即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由“齊步走”向根據差異因材施教轉化,由重“教”向重“學”轉變,由重結論向重過程轉變,由單向信息傳遞向立體多向傳遞轉變;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是教師角色的本質轉變;教師成為教學的研究者。
2具備高超的教學能力。包括:良好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卓越的選擇教材,因材施教能力:精美的語言表達能力:恰當的教具使用能力,廣泛的教法借鑒能力,優秀的課外音樂活動組織能力:較強的科學教研能力等等。
3具備勤于思考的創造能力。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創造能力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音樂教師已不能再遵循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師要培養具有創造力的音樂教師,要求高師教師本身具有卓越的創造能力: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想像力;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創新興趣;能成功地進行音樂創作、理論研究、教學改革。
4具備客觀評價教學的能力。教學評價,即對教學過程及其結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涉及對教師自身表現的評價與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評價兩個方面的工作。前者主要指向教師的教學過程,重在評價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實施是否符合教育學所闡明的有關原理或公認的“好的教學”的特征:后者主要指向學生通過教學所取得的認知、情感的、動作技能的進步水平。“君子日參省乎幾”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必須具備客觀自我評價和反思的能力,不斷發現教學中每個環節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尋求適當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法等等,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能力也達到了長足的進步。同時,教師應改變通過成績評價學生學習的傳統觀念,音樂教育是重實踐的學科,要具備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及時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評價的能力。
四、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師的科學文化素質
一位教師無論教什么樣的專業,都離不開文化積淀,音樂教師更是如此。音樂是一門藝術,音樂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與數學,科學,哲學,心理學等學科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身為一名音樂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才能使學生深刻的理解音樂,實現音樂教育的教育與審美功能。然而現在在許多師范院校對音樂教育專業的師生存在著“沒文化,沒素質”的偏見。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受音樂類學生高考成績低,學習過程中重實踐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音樂系的師生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只強調專業知識的傳授與汲取,而忽視自身文化修養提高的現狀所影響。
為改變這種狀況,為素質教育培養出一專多通,一專多能,專博相濟的合格人才,作為一名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師必須具備。
1不斷學習的素質。我國大教育家朱熹所做的“半畝方塘
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四句詩形象的隱喻了,作為教師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工作崗位上從容不迫的做好工作,必須要達到知識長流水,讀書伴一生的境界。
2對各類知識進行整合的能力。教師除了具備本專業以外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其他藝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修養外,還應有意識地實行整合,實現知識結構的多元化和整體優化。拘于一隅,孤立地研究和精通專業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高師教師必須具備對多學科進行整合重構的能力,才能夠指導學生掌握對各種知識在頭腦中進行重構的方法,不斷建構綜合的知識體系,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對教師的要求。
五、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
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教師素質結構中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師要時刻起到表率的作用,用實際行動來感化教育學生,律人先律己,做到身教、言教并重,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認可,在點滴中,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愛崗敬業,勇于奉獻教師職業是一個社會進步,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崇高事業。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感嘆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孟子日“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實乃人生一大幸事!”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事業.只有熱愛尊重自己從事的事業,才能夠在工作中產生不斷攀登高峰的動力,從而具備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使命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師愛崗敬業的同時還必須具備勇于奉獻、樂于奉獻的精神,不求功利,不求回報,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對待教學工作,才能把學生培養成新時代高素質的優秀教師。
(三)以人為本,關心熱愛學生
中國傳統的禮教教育觀念,至今仍或多或少的影響著當代各個層次的教育,部分教師還不能把學生放在和教師平等的地位上來處理師生關系。大學生作為具備獨立思維的成熟的人,教師在工作中應習慣換位思考,理解體諒學生,對學生“愛而不縱,嚴而不兇”用合理的發法引導學生,從而培養學生具備自信、自立,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優秀品格。
總之,作為一名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師必須要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高超的專業素質、廣博的科學文化素質以及高尚的職業道德素質等方面的綜合素質,以便通過言傳身教教育出高素質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以適應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