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玲
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常常抱怨學生的作文能力差。如何迅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所有語文教師經常思考的問題。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寫出好的文章,必須有豐富的生活積累、深厚的語言積累,而小學生均不具備。因此確實很難寫出好的作文。生活積累教師很難左右,而語言積累教師是有條件幫助學生達到的。在這里我主要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引導學生讀優秀的作文,積累詞匯,學會組織語言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磚瓦建不起高樓。一篇文章,是由詞句組成的,這就好比蓋房子的磚瓦,沒有詞匯寫不成文章。因此,必須有一定的詞匯積累,起碼的組織語言的能力。如何組合語言、用最確切的詞匯、用最美妙的修辭,首先得從讀范文開始。范文讀得多了,對語言的感悟能力自然就強了。當進行寫作時,好的詞句、段落就能浮現在腦海里。比如,當學生要形容一個人的外貌時就會想到:“花容月貌、白里透紅、明眸皓齒、神采奕奕”等詞語;當描寫人的動作時就會想到:“交頭接耳、搖頭晃腦、前俯后仰、埋頭苦干”等詞。一些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在寫作時也能自如地用在作文當中。這樣,作文的文采就出來了。徐特立老先生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在引導學生讀書時,一定要讓學生養成好的積累習慣,讓學生在閱讀中按自己知識的需要,摘抄優美語句和精要語段,收集積累知識,并適時背誦。然后再運用到寫作中去。這樣隨讀隨記隨用。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會有長足的長進。
二、引導學生認真讀例文,模仿寫作方法,學習寫作技巧
在我們的教材中,有許多文章是非常好的習作例文。在講課時,除了教會學生了解文章內容,領會寫作目的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習作者的一些寫作方法進行寫作。如教學《生命生命》時,我讓學生總結作者的寫法,知道作者是通過“飛蛾求生、磚縫長瓜苗、傾聽心跳”三件小事來展示生命的意義。學完課文之后。我布置學生學習作者的寫法,也通過幾件小事把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寫出來。結果有的學生模仿能力很強,也能從“嬰兒餓哭”、“檐下努力生長的樹”、“垂危病人愿望”、“殘疾運動員拼搏賽場”等一些雖小但卻典型的事件中寫出對生命的感悟。從而讓學生明白作文也不是很難寫的。很多好的作文書,里面也有很多好的例文。我們在進行寫作指導時,可以選擇一些學習仿寫,如其中的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場面描寫等片斷,讓學生通過模仿來降低寫作的難度,讓學生嘗試寫作的甜頭,對提高學生作文能力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三、引導讀課外書,豐富學生創作需要的知識和思想能力
要寫出好的作文,僅有好的詞句也不夠,還要有大量的知識和能力積累。一個人即使窮其畢生精力去深入生活,體驗生活,也不可能親歷社會生活的各個方方面面。比如,一個作家由于情節的需要,須描寫官場的種種丑態與黑暗,又或者須描寫一個小偷的行竊過程,而作者既沒有當過官。更沒有做過小偷,他不可能去當幾年官,做幾個月小偷再寫,但是他可以憑借知識,也就是間接經驗去寫好這些情節。而這些知識的主要來源就是讀書。成年人、大作家尚且要不斷學習,對生活經歷少之又少的小學生來說,更有必要。書籍記錄著人類的歷史,記錄著人類的探索與追求,知識與經驗,思想與情感同時也記錄了人性的美與善,惡與丑。“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可以使人快速獲得大量知識。郭沫若同志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干鈞任翕張。”學生的寫作水平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閱讀量小,知識面窄。現在,一般學校都有了圖書室、閱覽室,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條件,為他們準備了充實的“米”庫。需要我們老師充分地利用起來。孜利用每周一節的讀書課,從學校圖書館借來一些書,指導學生閱讀,然后寫出讀書筆記。由于書讀得多了,思想能力自然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寫出來的作文就有了中心,有了思想。
四、引導讀文學名著,激發寫作的興趣與欲望
讀書與寫作的密切關系,首先在于讀書能激發寫作興趣。使人產生寫作的欲望。書展現給人的世界豐富多彩,書中包含著豐富的情感、知識和生活內容,因此很容易引起人的共鳴、聯想乃至想象,使人受到啟迪而觸發寫作欲望。一個人總是有了寫作的興趣與欲望,才會拿起筆來進行寫作。我們不難發現:沒有哪個作家沒有過一段如癡如醉的讀書生活,也沒有哪個作家不是終生與書為友,以書為師,以讀書為樂的。這些讀書經歷在他們的寫作活動中不僅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往往成為他們拿起筆來進行寫作的原動力。著名作家冰心在《憶讀書》一文中,是這樣敘述自己的讀書經歷的:她從七歲起就先后閱讀了《三國演義》《聊齋志異》《水滸傳》等傳統小說。由于讀得入情,讀《三國演義》時“第一次讀到關羽死了,哭了一場。把書丟下了。第二次再讀時,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場,又把書丟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時候才把全書讀到‘分久必合的結局。”她“抓到書就讀,哪怕是一片字紙。也要看一看”。在這里。冰心雖沒有談到這些讀書經歷對她以后的寫作有些什么具體的作用,但我們卻不難從中體會到這些哭哭笑笑的讀書歲月對她的深刻影響一一如果沒有這些醉心讀書的日子,也許冰心就不是后來的作家冰心。許多成名的作家,盡管他們走過的文學創作道路干差萬別,但有一點都是驚人的一致,他們進八文學創作的大門并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博覽群書。這就告訴我們,讀書是文學創作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從小學中年級開始。我就引導學生讀中國四大名著,甚至一些外國的名著,讓學生感受名著魅力,從而產生寫作的欲望,以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一妙語。道出了讀書與寫作關系密切的真諦。所以只要我們重視了學生的讀書活動并加以正確的指導,讓書香充溢學生的生活,他們的作文水平自然會得到較快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