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群福
語文是富有個性、講究格調、最具抒情、最具魅力的學科,理應受到學生的喜愛。然而,長期以來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并不高。這是為什么呢,我想原因有二:一是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偏離了方向,教育是為了應試,為了追求升學率,而不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的。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被忽視,學生成了配角。學生主動性發揮不出來,學習的熱情也就無從說起。二是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愉悅因素??鬃釉唬褐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最好興趣,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良好的興趣是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緒是教學之法首先要解決問題。新課標下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7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更新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是以“教師、教材”為中心。其著眼點集中在課程的知識教學目標上,而忽視學生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加之,教師都是傳統教育培養的合格人才,讓學生“按部就班”,引導學生“符合思維”是我們的強項,對發散思維的首創性、靈活性理解運用很不精通,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缺少勇氣。所以,語文課變成了字詞、語法體系教學,一篇篇聲情并茂的美文被分析得支離破碎,使最具情趣和人文精神的語文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之學和應試的工具。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要改變語文教學的尷尬書面,當務之急是要轉變教師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角色的轉變,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上教師少講、精講,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去讀去思、去悟去辯。還可以根據需要改變課型,課堂上讓學生或讀或說或寫或演,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獨創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傊?,作為教師應立足于現在,著眼于將來,在新理念支配下,實現由“師道尊嚴”向師生民主平等的轉變,語文課便會“活”起來。
二、挖掘引進,拓寬教學的內容
語文教材薈萃了中外名家名篇,可讀性很強,但由于時空的局限。學生理解困難。筆者采用的方法是“挖掘”和“引進”。所謂“挖掘”,就是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深化,從“舊文”中挖出“新意”。從“本意”中掘出“新精神”。所謂“引進”,就是把與教材相關的內容或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人、物、事、理引入課堂,變封閉為開放的教材。如教完蒲松齡的(狼)三則后,便讓學生們談談對狼的認識,他們大多認為狼是“兇殘”、“奸詐”、“可怕”的代名詞。看其意見比較統一,我引出了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的狼形象及傳說中的狼,并讓他們欣賞狼的十大處世哲學,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去體昧,再看看“狼”這一特定事物,這樣,一個立體的、全方位的狼形象便進入了同學們的心里。
教材中課文所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學生窺一斑未必見全貌,如果只就課文講課文,勢必會導致學生思維的封閉和狹隘。如果能以點帶面,對語文內容作出適應的挖掘、引進和延伸,把語文放在一個大背景下,給學生提供一個豐富的學習資源,那么,知識必然能點燃智慧的火花,語文課也會因此煥發出光彩。
三、活用形式,活躍課堂的氣氛
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單一的教學形式會讓學生生厭。因此,在具體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文的不同內容確定不同的教學形式,或讓學生編課本劇,如學<羚羊木雕)時:或讓學生畫一畫,如學古詩《錢塘湖春行》時,或進行朗讀比賽,如學《春》時,或進行課文內容表演。同時,可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創設出愉快的學習空間,有利于活躍課堂的氣氛,發展學生思維。這樣的教學形式不拘一格、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學生不會產生厭倦情緒而無精打采,他們如同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實踐證明,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正如俗話所說:“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敝挥胁粩嗉ぐl學生的興趣,才能使他們始終保持新鮮感和好奇心。
四、熱情激勵,撥動愉悅的琴弦
馬洛斯關于人的需要的學說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被人愛和被人尊重的愿望。因此,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加以鼓勵和表揚,能撥動學生心靈深處愉悅的琴弦,使他們產生學的情趣。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因老師一次真誠的教誨鼓勵而永志不忘的事不勝枚舉,學生因受老師一次錯誤批評、責備而一蹶不振的事例也屢見不鮮。我們平時一定要多留意學生,要像呵護幼苗一樣呵護他們的自尊心、好奇心、探究心。在課堂教學中,對那些積極主動提出和回答問題的學生,我總及時給他們“很好”、“相當不錯”的表揚;那些提出問題無關緊要或是回答不著邊際的學生也給予適當的支持:“你的眼光很銳利,這么細小的問題也不放過”,“觀點不夠正確,但回答問題富有藝術性”。在作文批改中,我也采用激勵原則,如“你的文章很美,照此寫下去一定能成功”,對于不理想的作文也要找出其優點給予鼓勵。熱情的表揚和大膽的激勵,讓無論是優生或是差生都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習的興趣也隨之濃厚,勁頭也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