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昌
一、創設親和的教學情境
1教師的創新理念
特級教師于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學生培育成人,須著力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而要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教師自己必須是一個火把,必須心中布滿了熾熱的陽光。”這個“火把”,這個“陽光“,就是教師創新精神的體現。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創設親和的教學情境,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在信任、尊重、愛護、寬容、關注和鼓勵中才能健康地發展。新世紀的英語教師要用創造性的理念來武裝自己。善于激趣、深于傳情,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營造氛圍,激發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賞識學生,要以積極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這樣使學生產生不怕錯誤,敢于求異的良好的學習心理,孩子的創造的火花才能進發出來。例如在教nose,ea rs時,我走到學生中間。輕輕地捏捏學生的鼻子、摸摸學生的耳朵,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和藹,并置身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另外,教師要保護學生敢想敢說的積極性。有時學生說錯了,我也不直接說No,而是微笑著對他(她)說”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學生能勇敢地站起來回答問題,我都予以表揚。
二、調動學生創新能力
1在語言實踐的情景中創新
兒童是善于模仿的。從母語學習的規律看,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尤其是兒童的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從模仿開始的。學生在模仿課文語言時,能獲得發現的樂趣,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語言實踐的情景,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型,精心設計練習,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及時把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教師還可以利用插圖來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插圖是語言的形象再現,語言是插圖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練習句型What colour is it時,教師可以出示一幅圖,圖中有兩個小朋友在對話,其中一個手里拿著一支藍色的鉛筆,另一個小朋友手里拿著一個足球。請學生根據圖畫的內容編一段對話。學生會運用所學過的知識,編成各種對話。反之,也可以讓學生根據一段對話或小短文來畫畫。這也是一種運用語言的訓練。因為學生要繪圖,必須熟讀對話,反復揣摩,才能將腦中的圖畫繪諸筆端。
2在想像中創新
想像是創造的源泉,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要培養思維的獨創性,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可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形體語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例如,在教I'm Mrs Hen,I can't find mybaby chick,I‘m sad,就盡可能用掛圖來演示。讓學生通過觀察,來幫助理解。
在練習Is this a frog?Yes,it is,/No,1t isn't It's abee,句型時,教師可以畫一個動物園,里面有各種動物。讓學生們想像他們在手拉手參觀動物園,兩人一問一答:Is this a……Yes,it is,/No,it isn't It's a……
教師還應多角度地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我在教學生學動物名稱時,先將小動物的聲音錄制下來,讓學生模仿動物的聲音和樣子來學。例如,cat,cat,喵喵喵:dog,dog,汪汪汪,…這樣,學生就會很有興致,有的裝成猴子,有的扮成小狗……。再難的詞在學生口中變得流利起來,枯燥的單詞很快被學生記住。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發掘一切可以調動學生創新思維的因素,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在合作交往中拓展思維。發揚創新精神
個性是創新教育的重要特征。由于學生的心理特點,認識水平各有差異。作為教師應在立足群體的基礎上照顧個體,多走近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特長。是活潑的還是內向的?教師要將全班教學、分組教學、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打破課堂內外和校園內外的界限,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機會和條件。創設模擬情境,在真實世界與想像世界之間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界面,學生可以互相協作,也可以師生、生師之間交流:
師——生——協作與交流生一一生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各得其所,各顯其能。學生在臺作中動手動腦,在合作交往中拓展思維。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善于創設這樣的氛圍。
四,課堂上多多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新機智。問題是推動創新的原動力,鼓勵學生提問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傳統教學中教師滿堂灌,有人專門統計過,如果將學生在課堂上的言語交往行為劃分為“回答”、“提問”、“異議”和其他幾種類型,那么各類行為的頻率大致為93.8%,27%,1.7%,1.8%。這表明傳統教學中學生更多的還是在回答問題。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不僅要聽懂指令,還要會發問。
創設問題情境最好能體現設疑到釋疑的過程。如教學Hows the weather today?Its……我制作了課件。在練習環節,我先出示北京的城市圖。T:wheres it 1n the picture?學生一看很熟悉很親切,Its Beijing,我順勢:Hows the weather in Beijlng?學生猜Its cloudy/windy/rainy,答案不一。爭論中呼呼的風聲響起來T:Listen and guess,學生迅速反應:Its wi ndy,教師出示圖片。T:Look and say,大風從天安門前刮過,學生們又驚又喜,Ss:Its windy,幾乎是異口同聲。此時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構建知識的能力,適時變換提問角色,讓學生獨立提問。使設疑、解疑、釋疑各環節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