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禧
〔關鍵詞〕 多媒體;課件;數學;幾何畫板;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6〔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0(A)—0030—01
中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即要求我們把以多媒體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像并茂的優勢,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廣闊的空間,為創新教育的實現提供更加理想的操作平臺。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黃金分割”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設置這樣的學習情境:教師指導學生到微機室上網,看誰收集有關“黃金分割”的資料最多,通過上網,學生了解到自然界存在著大量的“黃金分割”現象,同學們為大自然如此巧妙的設計而感嘆。這不但使學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信息,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說教中解放出來,投身到生動活潑的現實世界中去學數學,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利用課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的發展過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教給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法。例如,在教授“直線、線段、射線”一課時,我們首先引導學生進行感知活動,根據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利用課件在屏幕上畫出直線,兩邊同時慢慢延長,學生觀察后很容易概括出直線的特點,接著在已知直線的基礎上畫出兩個動點,使學生知道這兩個動點間的一段就是線段,再把線段一端無限延長,學生很容易概括出射線的特點,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展現運動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只有化抽象為具體,才能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發現規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正向遷移。對于立體幾何,教師感到難教,學生感到難學,原因是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弱。利用多媒體可以把知識點具體化、直觀化,降低思維坡度,使學生易學易懂,樂學愿學。如,在講“旋轉體”的概念時,若利用幾何畫板將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和半圓分別繞著適當的軸旋轉一周,并把整個運動軌跡用不同的色彩標記出來,一個個清晰的圓柱、圓錐、球的圖形就躍然于屏幕上,不僅省去了教師諸多的口舌和比畫動作,而且學生理解起來更是輕松自如。
四、利用幾何畫板給學生提供探索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幾何畫板為構建具有準確性、有動畫功能的幾何模型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場所,是實現“數形結合”思想的一個有效的輔助教學工具。幾何畫板利用其強大的圖形、圖像、計算、圖形變換和動畫等功能,給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常用它來降低認知難度,突破教學難點。如,在教授“圓”時,可利用幾何畫板的動態功能,讓學生探究點與圓、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信息技術教育,只有大力發展信息化教育,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取得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