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春香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沒有問題哪來的探究。
科學科也是如此,課程改革的中心環節是探究,探究發端于問題,能否有效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一堂科學探究課的成敗。
一、問題的提出
科學史上的每一項重大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牛頓從“蘋果為什么會落地?”這一問題開始的;弗萊明發現青霉素是從“為什么霉菌菌落周圍不長細菌”開始的。不能發現問題就談不上創新,讓學生能夠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現代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那么,如何讓學生能夠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這就需要科學創設探究性問題情景,因此,科學創設探究性問題情景是現代科學教育的需要和時代的要求。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景,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二、創設情景的途徑
(一)利用趣味性的問題
生動和趣味的學習材料是學習的最佳刺激,以趣引思,能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和積極思維狀態。學生在這種情景下,會樂于學習,且有利于學生對信息的貯存和對概念的理解。興趣是成就學業的沃土,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巨大動力。興趣能使人集中注意力,能促使人思考和解決問題。教師設計的提問是否有情趣、有吸引力,是否使學生在生疑、解疑中獲取知識,發展智能,能夠體會積極思維的歡樂是問題創設優劣的標準。
飽和溶液是一個知識性很強的概念,而且對中學生來說難度較大,會感覺無從著手,單純地學習學生肯定覺得很枯燥,會產生厭學情緒。那么,怎么樣才能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自覺地掌握它呢?比如我在教學飽和溶液概念時,聲情并茂地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實驗臺上,燒杯里盛著飽和食鹽水,突然一個塑料小球掉了進去,慢慢下沉,最后只剩下一個小腦袋,漂浮在溶液表面,小球嚇得大聲呼喊:“救命!快救命啊!我掉進水里了!”試劑瓶里的食鹽聽到喊聲,迅速跑過來,不顧一切地跳進溶液里,可是,盡管有很多的食鹽晶體跳進了溶液,也都無濟于事,塑料小球還是只露出頭部,大半個身子仍然浸在溶液里,嘴里還不停呼喊救命。小球的求救聲驚動了在試劑瓶里休息的硝酸鉀,他想了想,大聲對小球說:“不要驚慌,看我的!”說著便奮不顧身地跳進了溶液,奇跡出現了,隨著硝酸鉀不斷地進入溶液,小球在溶液里慢慢上浮,最后多半個身體露出了液面,小球終于脫離了危險,得救了。這時,食鹽在旁邊眨著眼睛感到迷茫,自己為什么不行呢?同學們也一臉困惑,有同樣的疑問,有些同學則開始思考是否飽和食鹽水不能再溶解食鹽了,而可以溶解其他物質。適時,我給學生們作了解釋,聽后大家恍然大悟。顯然,以這個趣味性的故事來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比單純地傳授知識要有效得多。
(二)利用媒體來創設情景
隨著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不斷發展,許多兼具影、像、聲、光等功能的教學設備,如實物投影儀、錄像、計算機多媒體等充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課件”,熟練操作運用這些電教設備,為學生創設最佳的“視聽”情景。
(三)利用實驗來創設情景
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科學知識都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和思考得來的。即使在數學課上,也很講究實驗活動,而且他們是以一個活動貫穿一堂課的始終。前幾天來我們學校送教一堂數學課,課上老師以折千紙鶴引入課題。很多同學都會感覺奇怪,數學課干嘛折紙鶴呢?難道這中間也有數學問題。那么到底有什么問題呢?帶著自己的疑問學生便輕松地走入了課堂,然后邊折邊發掘當中的數學問題,一只紙鶴折好了,相關的數學問題也解決了,一堂課也就結束了。如果我是學生,還不把這種學習當成一種樂趣嗎?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更要把實驗帶進課堂,從自己動手實驗中發現的問題不是更有價值嗎?
(四)利用現實生活,從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角度來創設情景
科學教育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回歸生活,也就是使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解決實際問題角度出發來創設情境,不僅符合科學教學的目標,而且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有位老師在教學《電路圖》這節內容時,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一開始,學生和老師一起在唱歌,唱到高潮時,突然音響斷了,學生和老師都掃興。大家都在想,音響壞了怎么辦呢?有學生說找電工,很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一位嘉賓電工“柯南”,請他來給大家解決這個問題。于是大家就隨著這位嘉賓從最基本的電學知識開始進入了預定的軌道。整堂課下來,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成果也非常大,能夠利用桌上的器材使小燈泡發光,并找出一些燈泡不能發光的原因,體驗了一回小電工的滋味。
實踐證明,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一位普通教師只能奉送真理,一位優秀教師則教人怎樣發現真理。有經驗的教師都很注意通過質疑問難、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感悟。他們或用提問法,直接將問題擺到學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間接激發學生探求問題熱情,或用演示法使學生因驚嘆結果的微妙而去推論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錯法讓學生在笑過之后在反思其中的乖謬等。
新課程倡導教師設置情境,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同時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問題情境設置、激發思維、引發興趣,是實踐課程標準的最佳形式之一,應貫穿于教學始終。
(作者單位:深圳市寶安區松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