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丹華
行政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制是指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撥付以國庫集中支付為主要形式,所有財政性資金都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進行撥付、結算的一種財政資金管理制度。它實現了從預算分配、資金撥付、資金使用、銀行清算直至資金到達商品和勞務者賬戶的全過程監控。本文擬對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國庫支付結算進行探討。
一、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優點
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結算相比于其他的財政資金管理制度在資金的使用效率、資金的安全以及監管方面都有自身特點。
(一)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預算支出所需資金由財政賬戶直接撥付,減少了中間環節,使預算資金到位及時,從而有效地降低資金劃撥支付成本,提高了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也改變了資金由預算單位層層轉撥、環節多、在途時間長、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既有利于財政對資金加強統一調度和管理,增強財政宏觀調控能力,又能有效降低資金劃撥支付成本,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二)確保了財政資金的安全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由于財政資金撥入預算單位銀行賬戶,預算單位就存在擠占、挪用和截留財政資金的可能,同時也存在用財政的資金對外投資或融資的可能,即用國家的錢,取得投資收益或賺取銀行的利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負擔。如果由于投資失誤,就會造成財政資金的損失。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財政資金不撥入單位銀行賬戶,這不僅可以降低資金運行成本,而且還可能有效的防止單位擠占、挪用和截留財政資金,確保財政資金的安全。
(三)強化了預算執行與監督
在預算資金管理方面,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之前,預算單位多頭開設賬戶,使用資金不規范等違規現象普遍存在,且屢禁不止。現在建立起了統一、高效、規范的預算資金申請與撥付體系,進一步對預算資金的管理、使用進行監督約束;在預算的執行和監督方面,樹立了依法執行預算觀念。國庫集中支付額度是嚴格按部門預算執行的,部門預算是經全國人大和各級人大審議批準的,所以任何機構和個人必須嚴格按此執行,否則即是違法。對于預算支出中需要調整的項目、內容都必須按程序報經原批準單位批準后才能執行,否則也是違規。此外,部門預算還強化了預算單位建立“先有預算,后有支出”及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的觀念和辦事原則。
(四)促進與國際慣例接軌
我國正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其公共財政支出框架,在許多方面需要與國際慣例接軌;特別是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在制度安排和體制創新方面更應以國際準則和市場經濟國家的通行做法為借鑒。目前市場經濟國家大都實行國庫單一賬戶(或國家集中收付)制度,即:政府各部門的資金收付活動全部經由一個賬戶(改賬戶稱為國庫或國家金庫)集中辦理,所有的財政性資金集中到這一賬戶,所有政府性支出亦由這一賬戶集中撥付。政府各部門在法定范圍內征集的收入全部繳歸國庫,在批準的預算項目和額度內通過政府采購中心購買商品和勞務,則由國庫直接將資金撥付給商品供應商和勞務提供者。除此之外,政府各部門不在銀行開設任何賬戶,實行資金由財政部門集中統一管理。這是對財政收支實現規范化管理的標準辦法,同時也與國標慣例接軌。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認識淡薄
一些預算單位負責人和財務人員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認識不到位,他們認為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削弱了單位的財權,在資金的使用上受限制,不利于本單位的業務開展,因此主動性不強,甚至有抵觸情緒。
(二)財政直接支付比例低
由于預算單位財務開支標準不統一,業務各有特點,財務人員對相關的會計業務處理不熟練,導致財政直接支付比例不高。
(三)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相對滯后
以財政部門為中心的預算資金管理信息系統成熟程度不高,財政管理信息系統和銀行系統建設也比較滯后,很多工作必須通過手工進行操作,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還容易出錯,因此,無法很好地滿足各方面的要求。
(四)財政資金清算環節多,影響支付效率
無論是財政直接支付還是授權支付,均采取代理銀行網點先墊付,再由代理銀行分行匯總各網點的墊付款項后統一與國庫單一賬戶清算,清算環節必須經過代理銀行零余額賬戶的過渡。清算環節越多,資金在各賬戶周轉的手續越多,資金支付速度就越慢,出現差錯的可能性也越大。
三、解決行政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增強國庫支付改革意識和會計責任意識
特別增強單位負責人的國庫支付改革意識和會計責任意識,強化預算單位的財務管理。財政部門要加大對該項改革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途徑使預算單位和相關人員特別是單位領導認識到此項改革的目的和意義,讓財務人員熟悉相關政策、程序,使預算單位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爭取單位的理解和支持。凡因財務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要依法追究單位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相關責任;有關財政審計部門要對各單位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執行情況、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財政資金的有效運用等方面定期進行考核驗收及檢查監督,增強各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意識,深入廣泛宣傳財會工作的重要性,讓更多的人重視財會工作。
(二)加強預算單位的財務管理,完善和統一相關費用開支標準
由于改革前預算單位費用開支標準由自己控制,雖然國家有統一費用開支標準,但由于一些標準已經過時,嚴重脫離實際,預算單位之問執行費用標準相差很大。實行改革后建議相關部門對預算單位財務開支費用標準加以整理、歸類和修訂,出臺相應法規、制度,加強對預算單位財務管理,維護正常的財經秩序,提高財政直接支付率。
(三)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
為了加快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步伐,需要做好相關的配套工作。一方面要實行財政預算改革,逐細化部門預算編制工作,完善政府采購預算增強預算的約束力,為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推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支付中心業務結算系統、信息反饋系統,為國庫集中支付推行提供必要的運行條件。
(四)加強對財務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
由于改革前和改革后預算單位賬務處理都有很大的變化,各單位財務人員要及時掌握國庫集中支付后出現的新制度、新業務、新方法,強化財會人員的操作技能,國庫支付涉及預算編制、用款申請、計劃下達、項目管理等多個環節,這就要求財會人員不僅要做財務核算員,還要做掌握全局的預算員。此外,應加強單位財務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建立起單位財務人員業績考評機制。對業績突出的,由財政部門給予表彰,使其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地發揮,業務素質得到較好地提高。
(五)逐步完善財政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統
建立發達的網絡信息系統是保證整個支付系統內部信息高速交換的基本平臺,應逐步完善和提高財政管理信息系統,為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提供技術支持。現階段,與國庫集中支付相配套的信息化系統建設主要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以“金財工程”建設為契機,結合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要求,建立一套安全可靠、功能強大的國庫集中支付操作系統。通過該系統運作,力求實現資金支付程序的規范化,預算執行監控的明細化、動態化,預算單位支出信息采集的實時化。建立與預算單位的聯網系統,可借助現有政府網絡實現財政部門與預算單位的聯網,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及信息傳遞的電子化。盡快實現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國庫、代理銀行等相關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網,構建聯合信息網絡,實現數據共享、多方對賬和多渠道監控的目的,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國庫集中支付的效率。
(作者單位:河南省經貿工程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