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蕊
摘要:武術是現在大學體育課程中的一門熱門課程,它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它的外在美,同時也是因為它的內在美。本文通過通過對于武術的簡單介紹,講述了武術的內在美,同手也從幾個方面體現了武術在當代的大學體育課程中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對于其優勢的探究,得到其對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的結論。
關鍵詞:武術 大學體育課程 優勢
武術是源于中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體育項目。在長期的演化與發展中,形成了集健身、防身、養生為一體的獨特鍛煉功效,是一向很好的健身和終身體育運動。武術也成為了我國各級學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這一形式滿足了不少大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而且由于授課時數和教學內容的增加,使得武術教學過程更加系統化,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長。
一、武術的道德觀
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無執無痕與無為無待,共同構件了中國傳統的武術道德,這也是傳統的武術道德的觀念體系。它對于所有傳統中國人特別是傳統武術人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
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是來自于儒家的一種積極向上、寬厚待人的入世性質的道德觀念。是練習武術的人做人做事的基本依據。自強不息,是中國歷史上的仁人志士的基本共識。即通過學習武術可以使我們對于事情做到自主、有信心,在充分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自己充滿信心。厚德載物作為一種武術道德,是以載物為外在表現,強調的是一種包容意思。這種包容意思可以大致的理解為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常)與中庸。
無執無痕與無為無待,是來自于佛家和道家的一種平心靜氣、超凡脫俗的出世性質的道德觀念,是習武調整形態的法寶。無執無痕,是對待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一種良好心態,是佛家的思想精華,這種融入世和出世于一體的理性意識也深深影響著幾乎所有領域的中國人。無為無待,是對待他人他物的一種良好的心態,是不對他人他物進行任何的干涉。
二、大學武術教學的基本內容及其優勢
(一)武術教學的基本內容
武術的內容豐富多彩,分類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按照運動形式可分為套路運動和格斗運動兩大類。在當代大學的實踐教學中,套路運動教學占據內容。
教學中武術的套路運動和正式的武術套路運動一樣,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動作,遵循攻防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規律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練。在大學的體育教學中,武術主要有拳術、器械、對練和集體項目等。格斗項目在校園體育教學中開展的比較少,因為格斗運動在進行的過程中出現意外事故的機率比較大。現在校園體育開展的格斗運動有散打和太極推手。
(二)武術的特點
1.動作具有攻防技擊性。
2.具有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運動特色。
3.內容豐富多彩,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三)優勢
武術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優勢,源于起深厚的傳統文化色彩,以及其強身健體的顯著功效,同時也可以鍛煉一個人意志力,起到教人做人的作用。中國武術一直披著一層神秘的外衣,使其成為國人心中神圣的行為。這正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效果。同時也因為武術神奇的強身健體的功效,也為其贏得了廣大學生的喜愛。
一般的體育運動效果都僅僅是對外在表現的強健,然而武術確實一種壯內強外內外兼并的健身運動。武術強調的是內外俱練,身心雙修。通過練習對外可以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能理臟腑、通經脈、調精神。特別是太極拳強調用意識引導動作,長期鍛煉對調解人體的陰陽平衡,調氣養血,改善人體機能和精神狀態,治療多種慢性疾病,增強體質、增進健康都有很大的作用。
武術的套路運動和格斗運動,都是以攻防的動作為主要內容,可以起到一定的自衛防身效果。這同其他的體育教學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他的體育項目能做到的僅僅是強身健體的效果,卻不一定在自衛防身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對于練武的人,歷來就提倡“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激勵習武者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進行鍛煉。這不僅僅有利于提高練武者的武術基本技藝,而且能培養人的吃苦耐勞、果敢頑強、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長期以來中華武術都有重禮儀、講武德的優良傳統。通過習武正在成長的學生可以學會做人的道理,同時也培養了自己的禮儀守信、寬以待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質,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武術項目的觀賞價值很高,不論是技術動作的藝術美,套路演練時的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和諧美,還是團體競賽時團隊的團結一致的氣勢,都給人以美德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勵。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特別是太極拳,在表演的時候,動作行云流水。在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上,就有一段太極拳的表演,是那般的安詳、優雅、流暢。一身白衣,疾徐有序、松柔圓活的身架,直如云生云滅,潮來潮去。這是別的體育教學項目所無法企及的。
武學內容豐富,理論博大精深,功夫亦無止境。學生在練習的時候,可以通過互相學習,切磋技藝,交流體會。這不僅僅擴大了學生的交往,增進了友誼,豐富了業余生活。
三、武術教學對大學生的影響
武術教學在大學體育課程中的優勢,體現的越來越明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與精神都在武術的精神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武術的道德也在不斷的影響著現在的大學生。學武術,學做人,這是中華武術的精神體現。
參考文獻:
[1]中國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武術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338-357。
[2]紀秋云.武術——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教材[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283-395。
[3]喬鳳杰.武術哲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67-108。
(作者單位:河南工程學院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