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丹
摘要:為了滿足各個投資者不同的風險收益偏好,現今金融市場上的金融衍生產品越來越多。各種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可以被用來套期保值、投機、套利等,從而使投資者達到財產保值增值的目的。而人民幣的NDF正是這樣一種衍生工具。
關鍵詞:人民幣的NDF 發展 影響 缺陷 前景
NDF是指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on-DeliveryForward),它是一種場外交易的遠期外匯交易模式。做法是交易雙方在簽訂買賣契約時不需交付資金憑證或保證金,合約到期時亦不需交割本金,只需就雙方議定的匯率與到期時即期匯率間的差額進行清算并收付的一種交易工具。人民幣的NDF是對人民幣的匯率進行套期保值或從事投機且不需用人民幣進行實際交割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它是遠期外匯交易的合成合約,到期后用一種可兌換的貨幣來清算合約的凈值。
一、人民幣NDF的發展
人民幣NDF市場始于1996年6月,在新加坡開始交易,至今已有11年的歷史。目前,新加坡、東京和中國的香港地區均存在較為活躍的人民幣NDF市場,新加坡和香港人民幣NDF市場是亞洲最主要的離岸人民幣遠期交易市場,該市場的行情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于人民幣匯率變化的預期。人民幣NDF作為亞洲六種主要NDF之一,主要參與者為歐美大銀行及投資機構,它們代理的客戶主要是跨國公司,也包括一些總部設在香港的中國內地企業。隨著NDF市場的發展,投資者的基礎也逐漸擴大,活躍在市場的也包含有投機性的企業,比如對沖基金。目前人民幣NDF已有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和1年期的交易產品。
除此之外,人民幣的NDF在短期還存在發展空間。由于去年以來人民幣的升值預測增強,因此導致NDF的交易量逐漸攀升,由原來最初的每日幾千萬美元,增加到2億美元左右的水平,再發展到超過10億美元左右的規模。隨著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民幣NDF日成交量將略有下降。
二、人民幣的NDF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其影響主要有
(一)反映人民幣匯率的預期
NDF交易均在離岸市場進行,交易幣種為敞口無法在標準的遠期市場處理的貨幣、遠期市場管制嚴格的貨幣、由于資本流動管制而即期市場存在限制的貨幣,或是這三種情況兼而有之的貨幣。NDF的需求源于標的貨幣的監管、流動性和風險問題。它使離岸交易者無需實際轉移標的貨幣,亦不必進入當地市場,即可對沖受限貨幣的匯率風險敞口。因此,尋求保護的交易者通過NDF既能夠規避當地的交易對手方風險,又避免了持有當地貨幣賬戶的成本。此外由于NDF不涉及受限貨幣的實際轉移,也就不存在繞開當地監管的問題,因而是合法的。
(二)提供避險或投機套利
NDF為企業提供避險工具的原理是:它實質是一種遠期外匯交易,可以通過提前鎖定購匯或售匯的成本,來達到避險的目的。例如,某臺商在大陸建廠需要對外購買設備,它一般選擇向當地銀行借入美元貸款進行融資,然后通過NDF買入遠期的美元,對沖人民幣升值的風險;再如,某QFII為了達到投機人民幣的目的,可以將美元結匯為人民幣,再用人民幣購買國債,如果人民幣值升值,QFII賺取兩重利潤,一是國債上漲帶來的價差收益;二是換回美元時得到的匯差收益。但這樣做會存在較大的利率風險,如果中國調高利率,那么會造成國債價格下跌,從而抵消人民幣升值的好處。為此,QFII再到NDF市場買入一個與所購國債數量、期限相當的人民幣外匯遠期合約,就可以較好的對沖利率風險。如果此時人民幣加息,那么會造成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NDF市場人民幣匯率貼水擴大,通過反向對沖或提前交割等方式帶來NDF交易上的收益的增加,從而一定程度上對沖了人民幣加息的風險.
三、人民幣的NDF作為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它也又有一些缺陷
1.金融衍生產品自身的特點和潛在風險金融衍生產品設計的初衷是創造避險工具,排除經濟生產中的某些不確定性,實現風險對沖。但是,近年來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卻越來越從套期保值的避險功能向高投機、高風險轉化,這與它自身的一些特點有密切關系。
2.金融衍生產品風險產生的微觀機制宏觀金融環境日益寬松,交易技術手段不斷改進,誘使投資者去嘗試新的冒險。然而,這僅僅是產生風險的外部客觀的條件,更主要的原因是投資機構內部的協調、配合和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它包括管理層對風險的認識不足、管理不嚴密和交易員操作的失誤。
3.一些宏觀條件會誘發金融衍生產品風險,比如金融自由化、銀行業務的表外化、金融技術的現代化等。
四、人民幣NDF的前景
中國國內的遠期和掉期外匯市場正在逐步完善過程中,人民幣匯率也開始邁向市場化,在人民幣管制放松和國內外匯市場逐步發展成熟的兩大條件下,NDF價格會不斷與國內遠期外匯市場拉近,交易的投機成分會逐漸減少,成交量也將在一定時期內趨于穩定。NDF短期內仍將會存在和發展的空間,它可以為交易者提供多種避險和投機的選擇,有效應對目前國內外匯市場主體少、交易不活躍、流通性較差的現狀。但如果將來境內遠期市場外匯交易量大,流動性足,有效率,成本低,人民幣真正成為可自由兌換貨幣,相信大部分跨國和境內機構都會在國內開展遠期交易,人民幣NDF也就沒有存在的基礎,將慢慢走向衰微。但是如果國內外匯監管太嚴,完全沒有靈活性,滿足不了企業真實對沖需求,那么即使境外成本高,企業也會選擇到境外去開展NDF交易。
參考文獻:
[1]姜波克,傅浩.人民幣遠期交易的微觀宏觀經濟效應分析[J].上海金融,1997(4)。
[2]蔡思雋.人民幣NDF:投機避險新天地[N].證券時報,2006-07-04。
[3]包靜.人民幣NDF交易的微觀宏觀經濟效應分析[J].沈陽大學學報,2006(5)。
[4]吳婷.金融衍生產品及其風險管理[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8,(13)。
[5]李懷定.人民幣均衡匯率與匯率變動的宏觀經濟效應研究[D]復旦大學,2007。
[6]吳先智.NDF市場與境內人民幣匯率的互動研究[J]廣西金融研究,2008,(07)。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