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紅 凌 明
減刑制度是我國刑法具體運用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一貫堅持的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懲辦和寬大相結合的方針。正確的運用減刑制度,有利于監管場所的安全與穩定,而且對于強化社會主義法制、促進社會綜合治理有重要意義。相反如果減刑運用的不合理,不僅不利于罪犯的認罪服法,而且直接影響社會安定。對未成年短刑犯適用減刑,因其主觀惡性不深,應當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而現實的情況是現行的減刑條件對他們在減刑適用上非常不利,大量考核分被“浪費”。為改變這種現狀,體現寬嚴相濟的的刑事司法政策,有必要簡化對未成年短刑犯減刑的程序進行探討。
一、未成年犯短刑減刑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筆者通過對某省未管所07年的統計數據分析,從減刑的機會上看:07年從未管所刑滿釋放的人數為1200人,其中刑期3年以上的刑滿431人,獲得減刑人數431人,獲得減刑率100%,刑期3年以下的刑滿釋放人數為769人,獲得減刑人數為376人,獲得減刑率為49%。從減刑的幅度上看:以07年同一批次呈報的減刑幅度上,在相同的減刑考驗期內,刑期3年以上罪犯1次減刑平均的減刑幅度為1年左右,刑期3年以下罪犯1次的平均減刑幅度為4個月左右。
從這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刑期3年以內的未成年短刑犯,無論從減刑機會和減刑幅度上都較刑期3年以上的罪犯有很大的差距,這樣的減刑現實情況不但沒有對未成年短刑犯體現從寬的一面,反而對其從嚴了,這是與法律的公平、正義的理念相違背的。
(一)法律對未成年短刑犯減刑程序規定較為原則
我國涉及減刑制度的法律及司法解釋有《刑法》《刑事訴訟法》我省高法、高檢和司法廳都規定了《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等規定。總的來說,法律及司法解釋對減刑的對象、限制條件、實質條件和審核期限規定比較具體,實踐中很好操作。但是,程序方面的規定過于原則,適用何種程序、機構如何設置、工作機制如何規范等等,均未規定,對未成年短刑犯的減刑的程序更是一個空白,只是規定比照成年犯放寬執行。
(二)現行減刑程序繁瑣效率較低
現行的減刑采取管者不裁、裁者不管的,管理與裁定相脫節的機制,法院只就監管機關提交的減刑材料進行公式化審核,這樣的運行機制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煩瑣的程序當中。一個罪犯從達到考核分數可以啟動減刑程序開始開始到減刑裁定下來需要通過管區、獄政支隊、監獄合議機關、駐所檢察、法院等多個部門和多道環節,一般為3個月,這樣的煩瑣程序對未成年短刑犯減刑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此外現行監管機關呈報減刑是按批次統一呈報的,大部分未成年短刑犯在達到起報分后是不能馬上起動減刑程序的,從而導致很多短刑犯都得不到減刑的機會。
(三)監管機關對未成年短形犯的減刑考核制度需完善
根據某省未管所出臺了《某省未成年犯獎懲考核辦法》,對于刑期3年以下的未成年犯首次減刑考核分必須達到80分(07年考核標準)以上,按某省未管所統計,一個剛入所的未成年犯平均一個月的考核得分為6分,達到首次減刑的80分需要12個月左右,如果罪犯刑期為2年,一般在看守所就需要6個月左右,入所教育1個月,那么他達到申請減刑時刑期剩余為5個月,在通過管區合議、獄政支隊審查、減刑假釋合議等一系列程序大概需要3個月左右,那么法院以最快的速度裁定下來那也只能減刑2個月,而同樣情況和考核分,用在刑期3年以上的罪犯身上則可以減刑4個月。從上面的例子中發現對于短刑犯來說很多的考核分數被“浪費”掉了。
從以上原因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對未成年短刑犯而言,現行的減刑的程序問題已經成為實現減刑功效的一個阻礙。改變這一問題,就需要探討簡化對未成年短刑犯的減刑程序。
二、簡化未成年犯減刑程序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適應未成年短刑犯減刑“綠色通道”
從目前減刑的全過程看,作為刑罰執行機關的監管機關最能及時、全面地掌握罪犯的改造表現,對于罪犯是否符合減刑的條件、能否適用減刑最具有發言權,由其提出減刑建議,是合理的,在監獄建立未成年短刑犯減刑的“綠色通道”也是最為有效的。在監獄建立未成年短刑犯的減刑“綠色通道”即要求對未成年短刑犯簡化減刑呈報過程中監獄的內部環節和流程,建立一套適應未成短刑年犯自身特點的流程和程序。其次監獄應加強與檢察機關和法院的銜接,加快各個部門審查監督的速度。再次加強呈報減刑的靈活性,對未成年短刑犯在集中按批次呈報的基礎上,輔助于個別呈報,使達到減刑條件的未成年短刑犯能最快的啟動減刑程序。
(二)檢察機關應建立減刑同步動態監督機制
現行檢察機關在減刑審查監督上一般為書面審查和事后監督,即對已經呈報到監獄合議機關后再進行以書面審查為主,實體審查為輔的監督方式。由于檢察機關不能第一時間掌握實際情況,所以在審查監督上客觀上占用了呈報的時間。建立同步動態審查即從管區開始檢察機關第一時間介入減刑程序,通過多種手段縮短減刑審查時間,在監獄審查減刑的同時進行合法性審查。
為實現審查監督方式的轉變,首先應與監獄建立減刑情況報告制度。監獄機關要將減刑開始到各個階段和情況及時向檢察機關進行通報,讓檢察機關可以掌握最新減刑情況;其次建立微機聯網動態監督制度。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 盡快實行檢察機關與監獄機關的微機聯網, 實行動態監督。使監所檢察工作由事后監督變為事前或同步監督, 由靜態監督變為動態監督, 由被動監督變為主動監督。再次監督要注重實效,積極聽取未成年犯和其他相關人員的意見,保護未成年犯的合法權益。
(三)審判機關應建立減刑審核獨立機制
減刑審核獨立機制即將把減刑審核案件從普通刑事審判業務庭的管轄中脫離開來,設立獨立的減刑審核機構。這樣有助于將減刑審核的法官從繁重的刑事司法工作任務中解脫出來,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機制順則事半功倍,機制阻則事倍功半。因此,建立獨立的減刑審核機構,也是提高減刑審核的效率,大大縮短減刑審核的時間。
三、簡化未成年犯減刑程序的意義
(一)充分體現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
對于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而言核心就是“該嚴則嚴”、“該寬則寬”?!霸搰绖t嚴”就是要求對嚴重的犯罪有的依法從嚴懲處,應當判處重刑的絕不姑息縱容,一律判以重刑?!霸搶拕t寬”就是對罪行較輕,犯罪主觀惡性較小的犯罪人應予以從輕或減輕的從寬處罰。未成年人的犯罪,特別是短刑犯,其一般主觀惡性不深,在減刑的適用中,應當對其體現從寬的精神。簡化未成年短刑犯的減刑程序能從程序上體現了刑罰執行過程中“該寬則寬”的政策要求,也是寬嚴相濟政策在對未成年人保護和減刑適用中的具體體現。
(二)有利于實現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的統一
無論是實體公正,還是程序公正,其根本目的都是一致的,均是為了實現實質上的正義。但是二者的側重點則略有不同,程序應當具有公正性和合理性,因為公正的法治秩序是正義的基本要求,而法治取決于一定形式的正當過程,正當過程又主要通過程序來體現。簡化未成年短刑犯的減刑程序,能排除未成年犯減刑中應程序問題而造成的程序不公,通過建立合理而正當的途徑來實現實質上的正義。
(三)有利于加大對未成年犯權利的保護
簡化未成年短刑犯減刑程序并不是對未成年犯合法權益的簡化,相反它是更好的保護了他們的合法權利?,F行的減刑程序罪犯個人主張權利,無任何必經的程序來保障,也不能對減刑假釋的裁定提出異議、申請復核、復議、申訴等。但是在簡化的程序下,檢察院對減刑同步審查和法院獨立審核機制,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只是書面化、形式化審查的問題,對罪犯在減刑程序的全過程中,由于減刑參與的各方能最大程度的聽取當事人及相關利害關系人意見,從而最好的保障了罪犯的合法權益。
(四)有利于監管場所的安全穩定
在某未成年犯管教所,短刑犯一直是服刑改造中的難點,也是破壞監管場所安全和穩定的最大隱患。由于得到減刑比較困難,很多的短刑犯缺少服刑改造的動力,從而自我放任,常常是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產生了未成年短刑犯混刑期這樣的一個群體,嚴重影響了監管秩序。通過簡化減刑程序,使他們得到更多的減刑的機會,這樣能讓他們積極的改造,從根本上消除這一群體的消極改造情緒,消除監管機關的安全隱患。
(作者單位: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