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目前,隨著建筑業高科技、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及建筑物朝著高、大、精方向的邁進,其砼在建筑工程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砼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結構安全及使用功能,所以砼施工質量的好壞尤為重要。
工程監理企業受業主委托,在授權范圍內代表業主進行建設工程的管理,完成預定目標,其責任重大,尤其是工程質量的控制管理更為重要。對砼工程施工監理應做好哪些方面的控制工作,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本人認為應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事前控制
1.對施工方提交的砼工程施工方案的審查。砼施工方案作為砼施工的操作性文件,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必須經監理審查同意后方可實施,監理人員審查主要應對其施工方法,質量、安全、技術措施的合理性、針對性、可操作性方面進行審查并確認。
2.對砼施工涉及各種材料的質量證明文件進行審查確認,其證明文件包括出廠合格證、材質報告及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實驗報告,如鋼筋焊接試驗報告等。
有些材料試驗報告如鋼材、水泥,實驗室對其質量在實驗報告中可以確定,有些實驗報告對其質量無法確定,如石子、砂的試驗,實驗報告主要反映有關技術指標,如含泥量、泥塊含量、級配等具體實驗數據,而無法判定其合格與否,對于此類材料實驗報告,監理人員應根據具體的設計要求、國家有關規定來判定其材料質量是否合格(如一些特殊要求的抗滲砼等除對其含泥量、泥塊含量、級配進行判定外,還應對云母、有機物、硫化物含量進行判定)。
3.對相應砼配比報告的審查確認。砼實驗報告應有符合資質要求的正規實驗室出具的經實配確定的配比,其強度、功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及國家有關規定。
4.對施工作業指導書的審查。根據國家規定對于施工難度大、技術含量高的工序施工,施工方應編制作業指導書,并提交監理審查同意后,進行技術交底。
5.對砼施工前的基本條件進行檢查驗收確認。在砼施工前,監理人員應對其測量放線、模板安裝、鋼筋安裝的質量進行驗收確認。
6.對砼施工準備情況進行檢查、確認主要檢查其施工的人員組織、材料準備、施工機具完好情況、現場情況、環境狀態是否具備條件,能否順利完成砼施工。
7.對特殊工種人員資格的審查確認。
事中控制
1.對施工方管理人員到崗情況的控制。監理雖然有對施工進行監督管理的權利,單不能替代施工方管理人員對施工進行管理,所以對其管理人員是否到崗必須控制。
2.對砼制作的計量進行控制。在砼施工過程中應對其所涉各種材料的計量情況進行控制,不定時對計量情況進行抽查、確認(商品砼其檢查控制另論)。
3.對砼攪拌質量的檢查控制。對于砼攪拌的質量控制主要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砼塌落度狀況,一個是和易性狀況,檢查次數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但每個工作班檢查不應少于2次。
4.對砼的澆筑方向和順序進行控制。對砼澆筑方向及順序的控制主要未檢查其施工操作是否符合施工方案所確定的澆筑方向和順序,以避免出現對頭澆筑、隨意鋪漿而出現不應發生的砼施工縫、尤其應注意抗滲砼的澆筑施工,其依次澆筑密度、銜接順序、銜接時間是否合理。
5.對砼的自由落差高度進行控制。砼自由落差高度應控制在2米以內,如果大于3米應采取一定措施,一般采用溜槽、串筒,在適當位置設置裝漿口,以防止因自由落差高度過大而造成砼的離析。
6.對砼一次裝漿厚度、振搗操作的控制。對于砼構件截面高度較大的構件,其砼澆筑應分層裝漿,分層振搗,依次裝漿厚度不應大于500mm。其振搗應注意控制震動棒插入的形式、距離,是否快插慢拔,砼表面是否存在氣泡等,另外在振搗中不得震動模板、鋼筋。
7.對砼施工縫的留置進行控制。砼澆筑過程中出現施工縫大致情況有兩種:一是應留置的施工縫,即設計要求或合理留置,如砼構件長度較長,大體積砼。二是由于其它原因造成砼施工縫的留置。對于砼施工縫留置主要控制其留置位置及形式。留置的位置應合理,不得留在不利部位,其形式應留置為直槎,而不應為斜槎,對于截面高度較大的砼構件,其留槎形式宜為臺階式(或稱踏步式)較為合理,其臺階高與長的尺寸比例為1:2.
8.對砼試塊留置的控制應為:(1)隨機取樣,即由監理人員隨機指定某盤砼進行現場見證取樣。(2)砼試塊取樣的組數應符合GB50204-2002規范的規定,根據本次澆砼的實際情況確定其組數(標準養護)。(3)砼同條件養護的試塊組數,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9.對澆筑過程中鋼筋模板出現的異常情況的控制。在澆筑過程中,若初見鋼筋變形跑位、松扣等現象;模板跑模、漲模、漏漿、變形等現象;監理人員應及時通知施工方管理人員對其進行修整,以保證砼澆筑的正常施工。
10.對澆筑過程中出現的突發事件應進行控制。砼澆筑工程中可能會發生突然停電、停水、機械故障等,造成砼澆筑不能正常進行。對于出現此類突發事件,監理人員應根據砼澆筑的具體情況,即所澆筑的構件的重要性或某些規定,指令施工方不得中斷其澆筑施工,如正在進行預應力構件、薄殼屋架、吊車梁等重要構件的澆筑時,應指令施工方采用人工拌制,人工振搗,將其整榀構件澆筑完畢,不得因此而留置施工縫。
事后控制
1.對砼的養護控制。砼養護通常采用覆蓋,澆水養護,對于澆水養護監理人員應控制:
(1)養護時間控制:養護時間分為首次進行養護的時間和養護周期,首次養護時間通常應在砼澆筑后12個小時開始養護。養護周期對于采用高水化熱水泥應不少于7天,對于采用低水化熱水泥應不少于14天。(2)養護頻率的控制:主要根據氣候、溫度情況控制其澆水的遍數和澆水的時間間隔,應保證砼表面是濕潤狀態。(3)養護方式的控制:主要檢查養護方式是否符合施工方案規定,如覆蓋采用的材料、厚度;對于柱子是否采用草柵、薄膜捆包等。
2.對模板的拆除控制。對模板拆除的控制主要為模板拆除的時間、順序以及砼的實際強度,尤其要注意底模的拆除,其砼實際強度應符合規范的相關規定和設計要求,并注意其上部是否存在施工荷載情況。
3.模板拆除后對砼構件實體質量狀況的檢查。模板拆除后監理人員應對其實體質量狀況進行檢查確認,看其是否存在質量缺陷或者質量問題,如果存在蜂窩、麻面、孔洞、夾渣、露筋等現象,應指令施工方人員對其進行修整,并對修整結果進行復查、確認。
4.對砼施工整個過程中產生的相關資料、監理人員應及時收集、整理、歸檔。
綜合上述,在施工過程中要保證砼工程的質量,必須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上述觀點為監理實踐中的體會,僅供參考。
(作者單位:河南省中大工程監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