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鐘 黃 瓊
摘要:農村兒童教育是我國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打工潮的到來,留守兒童的增加,農村學生的品德日劇下降令人擔憂。由于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出現明思想品德問題。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從根本上加強“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社會、家長一個無法回避的課題。本文擬從學教教師角度,探討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關鍵詞:農村兒童 學校教育 思想品德 教師教育
人說:體育不行是廢品;智育不行是次品;德育不行是危險品。這句話不一定科學,但充分表達出了德育的重要性。我們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然而,隨著打工潮的到來,留守兒童的增加,農村學生的品德日劇下降令人擔憂。原本有學校和家長的共同教育,變成了學校的單方面教育了。面對這樣的現實,學校教師肩上的責任更加重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思想已是不容忽視的重大課題。
一、建立正確的德育觀,注重德育實效性.
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行為等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必須注重德育的實效性。實效是指實際的效果。實效性是相對于“形式”和“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說通過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徑和實實在在的教育內容提高教育的實際效果。德育的實效性是區別于那些“空洞”、“大而泛”的德育教育內容和形式,應根據農村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情感因素,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學科教材德育教育內容,切實做好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良好的行為的教育,立足于“德”對學生“人”的關注與發展,使學生生成“道德”的“人”。全面提高農村小學生道德素養,是一動態過程,是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過程。思想品德教育不僅要重視理論性學習,更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求學生“學以明禮”“學以致用”。
二、品德教育應從低年級抓起
《鄧小平理論》第68頁曾經提到“革命的理想、共產主義的品德,要從小開始培養。”我們的品德教育應從一年級抓起。一年級是學生的起步階段,在此階段加強高尚道德品質的培養,注意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再在成長中不斷提高理性認識,以理論指導道德行為,并為以后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打下基礎。比如在勞動方面: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在一般的情況下,首先讓年齡大的學生來承擔,并給予了表揚,使其起到示范的作用。沒有想到的是,掃了幾次,就有很多的學生積極舉手報名參加衛生的打掃,看到這種場面,不免讓人感動,于是就安排了一些沒有掃過地的同學來打掃。后來家長反映,學生回去把老師安排其掃地的事給他們炫耀了起來。到了這里不盡讓我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教師是文化的知識的傳遞者、學生未來生活的設計者、心理健康的指導者。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一年級做起。
三、教師應以身作則,改變觀念
要求我們老師以身作則處處為學生做好表率,做好榜樣,不能以老師自居,違反自己對學生們的要求,讓自己辛勤的勞動付之一炬。在學生剛入校門不久,我們會對我們的學生提出要求:升、降的時候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不能講話、隨意的走動。學生們開始都可以做到的,而且會做的很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的學生就開始講話、調皮了起來,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后來才知道在我們這些農村小學校中,升降國旗的時候,我們老師是可以隨意走動的,隨意講話的,也不用立正。學生看見了這樣的情景,就開始跟著老師做,我們平時所講的那些規矩在學生那里都成了廢話,所以我們教師要以身作則,時時、事事都要嚴格自己。
又如在我們農村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乏出現許多不遵守紀律、不按時完成作業或總愛遲到的學生,對于這些現象,我們老師一般都是懲罰他們打掃衛生,以作警告。久而久之,就在學生們的思想里形成了:勞動是老師用來處罰犯錯誤同學的一種形式,認為勞動是犯了錯誤的人去做的事,是不光彩的事,大家就都不愿意去勞動了,學生們就越來越懶了。因此,我們教師應轉變觀念,不要以勞動來懲罰學生,我們要以“獎”來替代“罰”,在學習生活中多獎學生,少罰學生,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去快樂,讓我們的學生在快樂中形成優良的道德品德。
四、積極發揮學校的主渠道作用
學校教育對學生思想教育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應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把未成年人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分年級、分層次、有計劃地融入各科教學內之中,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宣傳櫥窗、廣播、板報、少先隊活動等載體對學生進行道德宣傳教育。
以“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活動”為特色,由少先隊積極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來培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其主要內容有:
1.成立“學雷鋒”小分隊,走向學校,走向社會,更多的參加公益活動。如幫助孤寡老人掃地、揀柴;幫助清理街道垃圾等,為學生的勞動實踐創造條件。努力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和團隊精神、進取精神等,形成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不斷得到提高,成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2.組建學生文藝宣傳隊,慰問敬老院、軍屬、烈屬;放映愛國主義教育專場電影;抓好重要節慶日、紀念日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利用各種法定節日、傳統節日和重大事件紀念日,集中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有益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提高道德素養。
3.舉辦“我身邊的道德細節”知識競賽;開展“文明禮貌月”的評比;邀請當地派出所的同志來校作法制、交通知識教育講座等。
總之,加強和改革我們農村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是我們農村教師一項長期而緊迫的戰略任務,讓我們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觀念,為我們農村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鴨池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