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晚霞
摘要:體育教學過程是體育教學活動的核心問題,是由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組成,各要素間既區別又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復雜的、有規律的系統。根據體育教學實踐,本文將系統的觀點引入到體育教學過程,對體育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等要素進行分析,協調各要素關系,使系統發揮整體功能,從而促進體育教學過程的優化。
關鍵詞:系統 體育教學過程 優化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說“要使教學最優化,就必須以辯證的系統方法來看待教學過程。所謂辯證的系統方法,就是必須把教學過程的所有成分,師生活動的內外部條件看成是相互聯系的東西,必須仔細考慮各種可能的解決辦法,并自覺地從中選擇出在當前條件下,教學任務、內容、方法和形式的最好方案。”對于體育教學過程來說,用系統的觀點分析體育教學過程的各種因素、各個環節共同組成的結構,并作為一個有序的系統發揮其整體最佳功能,這是研究優化體育教學過程的重要途徑。
一、對系統的認識
通常把系統定義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結構形式聯結構成的具有某種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論認為.整體性、關聯性、等級結構性、動態平衡性、時序性等是所有系統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統論的核心思想是整體觀念。貝塔朗菲強調:“任何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不是各個部分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系統的整體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新質(整體大于部分發之和)。”
系統論的任務.不僅在于認識系統的特點和規律,更重要地還在于利用這些特點和規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創造一個系統,使它的存在與發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說,研究系統的目的在于調整系統結構,協調各要素關系,使系統達到優化目標。系統觀念正滲透到每個領域,目前在體育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不少重大的成果。
二、體育教學過程的系統結構
體育教學過程的因素由體育教師、體育教學內容、學生、體育教學目標、體育教學條件、體育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組織形式構成的系統結構,各因素在教學活動中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其中體育教學目標起著導向作用,確定后的體育教學目標,制約著體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體育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內容的選擇,體育教學目標與內容共同決定著教學方法、手段、組織形式的選擇與運用,而體育教學方法、手段、組織形式為達成體育目標而服務。體育教學目標既是出發點又是歸宿。
三、按系統的觀點實現體育教學過程的優化
體育教學過程的優化是指體育教師通過對教學系統得分析和綜合,有目的地選擇和實施優化教學方案,在規定的時間內和現有的條件下獲得優質的教學效果。實現體育教學過程最優化,必須按照系統的觀點來進行,要根據學生的狀況,使教學教育目標、任務、內容具體化。從學生、學校的具體情況出發,選擇適合的教學目標、內容、教學形式和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最佳狀態,取得最大可能的成果。
(一)體育教學目標的優化
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過程的起點和歸宿,是首要解決的問題。精心設計教學目標,要對體育過程進行全面的思考,使教學目標系統化、具體化,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學過程中的深度、廣度,使教學過程穩而不亂,有序的開展。
(二)提高教學反饋的及時性
傳統的教學觀念,只使從教師自身結構或教材要求出發設計教學的,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很少從學生那里獲得反饋信息,從而降低了整體的功能。
優化教學過程,實現教與學的和諧,反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它的特點是根據過去教學的情況來調節未來教學行為的過程。從學生練習時的身體姿勢、眼神及面部表情都會有所表現。教師應及時作出反應,善于從這些反饋信息中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態作出標準判斷,及時采取相應的調節措施,調整教學方法。而學生也可以從教師的語言、表情、指導、鼓勵表揚中獲得反饋信息,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
(三)把握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內容是體育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目標的載體。體育教學內容的優化應根據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全面考慮社會的需要、學生的需要以及學生的體質基礎、教學條件等而制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應改變過去單純的掌握三基,在廣度和深度上要有所提高,要突出健身性、娛樂性、終生性、全民性、實用性和主動性的特點,滿足個體和社會的需要。
(四)采取合理的教學形式,實行區別教學,提高整體水平
由于學生在素質、能力、思維等方面的不同,教師應盡可能的根據各個學生的實際及班級學生的整體特點,將以全班、小組、個別的教學形式組合起來,既使優生發揮最大潛力,提高學習效益,也有利于弱的學生克服困難,達到理想效果,在這中靈活有效的教學形式下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有利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體育教學節奏的控制
1.體育教學語言的節奏感。快慢適宜、高低得當、輕重有度、表達準確、生動形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把握語言的節奏感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2.情感的控制。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健康積極穩定的情緒狀態,課堂上教師的情緒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因此,教師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與事業心,熱情的對待每一位學生,使之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使師生雙方都處于心理愉快和積極思維的情境中,才能激發學生創造思維,保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更好的使教師的活動引起學生相應的“共振”,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總之,體育教學過程是多指標,多因素構成的一個復雜系統,各子系統都有自己的特點,起著不同的作用,彼此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明確體育教學目標;完善教學內容;優選教學方法、組織形式;合理控制教學節奏等以系統理論的觀點和方法全面研究體育教學的規律,才能優化體育教學過程,從而推動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柴仲學.淺談《系統論》在學校體育中的運用[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2)。
[2]鐘璞.體育專業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2。
[3]王伯美,曲宗湖.體育教學論[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4]劉新光.系統理論與體育教學[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11。
[5]譚志剛.系統理論與學校體育教學的關系[J].體育學刊,1999,3。
(作者單位:貴州省正安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