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花 張 潔 肖雪凱
摘要: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了解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應付方式和應對風格的特點和差異。調查結果發現:士兵所使用的應付方式按頻率有多到少依次是:合理化,退避,求助,自責,幻想,解決問題;海軍和空軍士兵在求助、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存在顯著的差異;海軍和空軍士兵的應對風格不存在顯著差異;可控情境下的問題應對和成熟應付方式解決問題存在顯著相關,可控情境下的情緒應對、不可控情境下問題應對、不可控情境下情緒應對與不成熟應付方式退避存在顯著相關;不同應對風格的士兵在應付方式的退避因子上存在顯著的差異,在其他應付方式的因子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關鍵詞:應付方式 應對風格 陸戰隊 空降兵
一、前言
應付是指個體處于應激環境或遭受應激事件時,為平衡自身精神狀態所做出的認知和行為上的努力,是任何預防、消除或減弱應激源的努力,不論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地、有意識的或者是無意識的,這種努力也可能是以最小的痛苦方式忍受應激的影響。應付方式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應付方式在環境壓力、負性事件與心理健康之間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1]。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個體多采用成熟的應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人多采用不成熟的應付方式或者混合型的應付方式。
應對風格是個體面對不同的應激情景時偏愛或習慣采用的應對策略的總和。根據個體在可控或不可控應激情景中的應對靈活性與應對策略的使用情況,可分為靈活應對、控制型應對、非控制型應對和異常應對四種應對風格。一個人的應對風格是其人格特征在應對活動中的表現,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面對同樣的應激源,不同的個體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心理反應,從而帶來不同的后果,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研究表明,應付方式也受人各因素的影響[2],因此我們認為,不同應對風格的士兵在應激環境下所采用的應付方式也不同。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試圖研究軍人應付方式和應對風格的特點,旨在了解士兵的應付方式與對環境的適應性,
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應激調控等提供一定的依據。
二、研究方法
(一)對象
從海軍某陸戰隊和空降兵某部隊隨即選取士兵160人,年齡18-30歲,收回有效問卷147份,有效率91.9%;其中海軍85人,空軍62人。
(二)方法
1.應付方式問卷采用肖計劃編制的應付方式問卷修訂版。此問卷包括62個項目,每個條目有“是”“否”兩個答案。該量表包括6個因子:解決問題、求助、自責、幻想、回避、合理化;其中解決問題和求助是成熟型的應付方式;自責、幻想、回避是不成熟的防御機制;合理化是混合型的應付方式,即含有成熟應付方式的成分,又含有不成熟應付方式的成分。國內有大量研究表明,此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2.應對風格問卷所用應對風格問卷包括兩個分問卷:不可控壓力事件及應對,可控壓力事件及應對。每個分問卷均包括26個項目。對每一分問卷的項目均可分為兩個維度:問題應對和情緒應對。根據被試在不可控壓力事件和可控壓力事件中的問題應對和情緒應對比較,可確定四種類型的應對風格:靈活應對、控制型應對、非控制型應對、異常應對。有研究表明本問卷的信效度較好。
(三)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對結果進行相關的分析和檢驗。
三.研究結果
(一)海軍陸戰隊士兵和空降兵應付方式比較
對應付方式的描述性分析結果顯示,士兵所使用的應付方式按頻率有多到少依次是:合理化,退避,求助,自責,幻想,解決問題。采用T檢驗方法對應付方式的分析結果表明,海軍和空軍士兵在求助、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存在顯著的差異,并且海軍士兵在三個因子上得分均高于空軍士兵;在解決問題、自責、幻想因子上,海軍陸戰隊士兵和空降兵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結果見表一)。

(二)士兵的應對風格情況
對軍人應對風格問卷的數據進行的分析結果顯示,有12.9%的士兵屬于靈活性應對風格(結果見表二)。這一結果與一些學者對大學生的應對風格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對海軍和空軍士兵應對風格的卡方檢驗分析表明,二者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三)應付方式和應對風格的相關分析
對應付方式和應對風格的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可控情境下的問題應對和成熟應付方式解決問題存在顯著相關;可控情境下的情緒應對、不可控情境下問題應對、不可控情境下情緒應對與不成熟應付方式退避存在顯著相關,不可控情境下問題應對與幻想這一不成熟應付方式也存在顯著相關(結果見表三)。

(四)不同應對風格的士兵在應付方式上的差異分析
對不同應對風格的士兵的應付方式進行分析的結果表明,不同應對風格的士兵在應付方式的退避因子上存在顯著的差異,在其他應付方式的因子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表現為,控制應對風格的士兵與異常應對風格的士兵在退避上存在顯著差異,并且異常應對風格的士兵更多的使用退避這一不成熟的應付方式(結果見表四)。

四.分析討論
本研究的結果證明,士兵所使用的應付方式按頻率有多到少依次是:合理化,退避,求助,自責,幻想,解決問題。一般認為,解決問題和求助屬于成熟型應付方式,退避、自責屬不成熟型應付方式,合理化屬于混合型應付方式。因此,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主要以合理化這種混合型應付方式為主。這種應付方式在行為上表現出一種矛盾的心態和兩面性的人格特點。而解決問題這一成熟型應付方式使用的比較少。這一結果告訴我們,應加強對士兵心理健康的指導教育,使他們在面對應激事件或環境的時候能更多地采用成熟的應付方式,待生活中表現出一種成熟穩定的人格特征和行為方式。
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在求助、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存在顯著的差異,并且海軍士兵在三個因子上得分均高于空軍士兵;在解決問題、自責、幻想因子上,海軍陸戰隊士兵和空降兵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說明,海軍陸戰隊士兵更需要心理指導教育;但也有可能是客觀因素影響了海軍士兵答題的準確性或者是文化程度的差異使得對問題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差異。這一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由表二的結果表明,海軍和空軍士兵在應對風格上不存在顯著的差異,這比較容易理解。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應對風格更多的受人格因素的影響,在隨機選取被試的情況下,應對風格的分布應該基本一致。
可控情境下的問題應對和成熟應付方式解決問題存在顯著相關,可控情境下的情緒應對、不可控情境下問題應對、不可控情境下情緒應對與不成熟應付方式存在顯著相關;可控情境下的問題應對屬于積極應對,是成熟的應對應激的應付方式;而可控情境下的情緒應對、不可控情境下的問題應對和情緒應對都不是積極的應對方式,與不成熟的應付方式有很大關系。因此,應付方式和應對風格之間相關關系很容易理解。
對不同應對風格的士兵的應付方式進行分析的結果表明,控制應對風格的士兵與異常應對風格的士兵在退避上存在顯著差異,并且異常應對風格的士兵更多的使用退避這一不成熟的應付方式。這一結果可這樣解釋:控制應對風格的士兵在可控情境下和不可控情境下均采用主動的問題應對,因而控制應對風格的士兵在退避這一因子上得分低;異常應對風格的士兵經常采用不成熟的應對方式,而退避屬于不成熟的應付方式。
參考文獻:
[1] 張月娟等.生活事件、負性自動思維及應對方式影響大學生抑郁的路徑分析[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1):96-99。
[2] 陳仲庚,張雨新.人格心理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3] 李小玲等.大學生應付方式、自信與心理問題的關系[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58-61。
[4] 李萍等.團體心理輔導對士兵應付方式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8(4):283-284。
[5] 汪向東,王希林,馬宏.心理衛生評定量表[M].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09-133。
[6] 郝志紅,梁寶勇.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應對風格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5(4):277-282。
(作者單位:廣州海軍兵種指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