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唐長安西市,這曾極盡繁華的“金市”一度讓詩仙才子流連、讓文人墨客忘返。“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在這里,詩仙李白不僅留下了傳誦千年的詩歌,也留下了“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美名佳話。一千多年前的西市,不僅是唐長安消遣娛樂的最佳場所,更是商鋪林立、數十國商賈云集的國際性貿易中心。一條閃爍著商業之魂和文化之光的道路從這里延伸開去,走出中國,穿越尼泊爾、烏茲別克斯坦、印度、希臘、埃及、土耳其、意大利等數十個國家,連綿成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歷史翻過了一千多年。
如今,在西安、在唐長安西市遺址之上,一座擬古西市之形、凝唐文化之神,融匯古今、氣勢非凡的現代西市正在崛起。大唐西市,這一以盛唐商業文化、絲綢之路文化為主題,匯聚大唐西市博物館、絲綢之路風情街區、國際古玩城等八大業態的國際商旅文化產業項目吸引了世人關注的目光。它所承載的盛唐商業文化精髓、它所即將展現的大唐商業盛景和充滿異域風情的絲路文化吸引著我們去走近它、了解它,感受一種開放包容的盛唐氣韻、解讀一段融古貫今的商業佳話。
9月11日清晨,一到達西安,記者便匆匆趕往位于城西高新區的大唐西市置業有限公司。秋雨連綿,透過車窗望去,滄桑的古城愈發顯得朦朧而沉靜。這樣一座古城,接受了多少歲月洗滌、經歷了多少歷史輪換才顯現出如此的大氣與寬博。大唐西市,一個在西市遺址上再建的文化產業項目,它會給這座古城帶來什么,留下什么?百年千年之后,它是否能像我們如今回看古代西市一樣,給予我們無盡的遐想,讓人感嘆其極盡的繁華、盛贊其豐盈的文化?
正值大唐西市項目一期首推業態的大唐西市國際古玩城即將開業面世之前的最后沖刺階段,一走進大唐西市置業有限公司,撲面而來的就是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而且興奮的氣息。在這里,全然感受不到西安生活中那種令人羨慕的不緊不慢和悠閑,超出日常工作節拍的快節奏,讓來訪者的心和思緒也快速跳動起來。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融入這個獨特的氣場;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踩上大唐西市人已經習以為常的節奏,才能與他們在一種緊張而快速的交流中產生思想以及情感的碰撞。
李中航,曾經的高校教授,如今的大唐西市置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身份的轉變沒有改變他對文化的關注和熱愛。與他對話、與他探討大唐西市的近況遠景,感受到的是大唐西市人強烈的文化訴求。大唐西市的盛景,就在他激情的話語里徐徐展開……
“大唐西市,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項目?它準備干什么?開發完成后要達到怎樣的一種狀態?我對大唐西市項目的理解,就是在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珍貴的遺產中,把最好的部分顯現出來,讓它走進老百姓的生活之中,成為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元素,成為百姓可以消費的文化產品、可以感受的歷史知識。一句話,讓歷史鮮活起來!”
大唐西市,是建在唐長安西市遺址之上的現代金市,古與今如何融合共生、舊與新如何產生對話是大唐西市人最早開始思索的問題。
早在本世紀初,大唐西市置業有限公司就展開了對大唐西市項目定性定位的討論。2003年,主題為“中國西安唐長安西市遺址與保護利用國際研討會”在西安舉行。會上,大唐西市人和各路專家就大唐西市項目如何定位、定量,以什么形象面世等問題展開了細致而深入的討論。一番研究爭論過后,“保護”和“利用”成為項目開發的兩個關鍵詞,保護是利用的基礎,而利用則是對西市文化保護的一種升華。讓歷史活在當下,讓古西市在新時代煥發其原有的商業和文化光彩,才能還以西市最本真的面貌和風采。
“保護和利用,這里蘊含著三層含義。第一,西市遺址是‘國保級遺址,也是‘無處不遺址的西安中非常重要的一塊遺址。它最顯著的特點和最大的價值在于,它是我們國家目前唯一保留下來的唐代商業文化遺址,是盛唐商業文化的集中體現,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第二,西市遺址是彌足珍貴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一定要原地保護、原樣封存、原物展示。我們所有的開發和建設都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我們的項目也是以這個原則為基準。這種保護是用心來呵護的,戰戰兢兢,因為我們身上不再只壓著企業興衰的責任,還肩負著把國家的遺產傳承下去的重大責任。第三,在新時期,我們怎么讓歷史文化遺產從資源變為一種產業,從固定的資源變為老百姓可觀、可感的文化產品?我覺得,這是一門藝術。文化遺產保護,我們國家已經有了一整套的制度,但怎樣在保護的基礎上很好的利用,目前還處于一種探索的狀態。在這方面,我們思考了很多、實踐了很多,這是最讓我們有成就感的地方。”

以“保護”為項目開發的基礎,大唐西市置業有限公司在2006年設計方案一確定之后,就對西市遺址進行了全面的考古勘察。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欣喜地發現了西市東北角“十字街”遺址。“我們馬上決定,這個遺址一定要保護起來,而且是原地保護、原樣封存、原物展示。”于是,請來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加固、鋪樁、回填,并投資2.7億元在遺址上修建了大唐西市博物館,把西市最原生的面貌原封不動地展現給世人。這個博物館成為大唐西市項目的靈魂之作。9月27日,大唐西市博物館遺址展示大廳正式啟用,第一次向世人揭開它神秘的面紗。這個博物館不僅是大唐西市人的驕傲,也得到了世界古跡遺址保護組織的認可。前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主席米歇爾·配賽特在考察大唐西市籌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時題詞:“大唐西市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大唐西市博物館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
如果歷史只是埋藏在黃土之中,任憑歲月輪換也不能散發出真彩,那么它也許就會永遠歸于黃土、歸于滄桑,它所承載的文化精粹,也就永遠無法得以傳承和發展;歷史也可以留存于文物殘片之中、頹頹遺址之上,讓人通過接觸不同的承載體而間接地回味感受;歷史更可以融化于生活之中、活躍于百姓身旁,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也就能以體驗的方式感悟歷史、感知文化。
“讓歷史鮮活起來”是大唐西市人最大的訴求。“我們要讓歷史中蘊含的精氣神活起來,讓人們感受到活著的歷史,而且不是一般地活著,是鮮活!我們要讓歷史閃亮登場!” 李中航刻意強調了這其中蘊含的意味。
“西安人知道‘買東西這個詞是從東市、西市而來,但北京人知道嗎?外國人知道嗎?世界上有很多人也許不知道西安,但卻很少有人不知道絲綢之路。因此,‘絲綢之路起點在西市是多么好的一個文化資源和商業資源。我曾經跟同事說,哪怕在這里就用青磚壘一堵墻,上面就很簡單的寫上‘絲綢之路起點幾個字,就會天天有人來這里留影留念。這就是文化的價值。”
近年來,在文化產業興起、文化資源日益珍貴的大形勢下,不止西市、也不止西安在論證著自己是否能夠承擔起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意義。雖然從種種考察和研究中能夠看出,西市可以說是絲綢之路真正意義上的起點,國內一些權威專家也認可這一說法,但學術界對此問題依然有著不同的看法和爭論。西市“絲路起點”的身份如何求證?
從大唐西市項目開始規劃至今,大唐西市人始終堅持著一個原則,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在保護的基礎上傳承、在傳承的基礎上發展。大唐西市人不愿為了只是占有文化上的噱頭而去生硬地強調西市就是“絲路起點”。他們要求證,不僅要得到國內專家的認可,更要得到國際權威專家的肯定。
“于是,我們在日本開展了一個主題為‘大唐西市與日本國的學術研討會。日本人非常敬重唐文化,他們對唐文化的研究非常深入和細致,這次研討會,我們邀請到了日本四位最著名、最權威的唐史專家。研討會召開的非常成功,從西市歷史談到絲綢之路的價值,又談到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可以說讓我們對西市文化又有了更新、更深入的認識。但就是沒有討論西市到底是不是絲綢之路真正的起點。我心里很急,最后實在忍不住了,到我上臺發言時,我說,我對唐史的研究很淺,對日本文化的研究也很淺,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參加這樣一個高端的研討會。我現在最想問、最想知道的問題就是,西市,能不能稱之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我說完這句話,那些日本專家有點愣了。其中最權威的一位專家,日本中央大學教授妹尾達彥很平靜的說,西市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是沒有問題的。我說既然您這樣說,那我希望您能寫一篇相關的論文,我們可以發表,讓大家知道這一點。他很驚訝,他說西市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是不需要證明的,任何人都知道它是一條貿易之路,先是商品流通的通道,然后才成為文化交流、宗教傳播之路。作為貿易的通道,它每一個結點一定是市場,而不是皇宮或是其它的什么地方。當時的長安是全世界的政治文化中心,而長安城里的兩個市場只有西市是國際化的市場,它不止是起點,也是貿易的中心。這是不需要證明的,這樣的問題太明確了,沒法寫成一篇論文。”
李中航沒有想到,自己苦苦求證的問題,在權威的專家眼里原來如此簡單,是根本不需要求證的問題。這次研討會仿佛是一顆“定心丸”,奠定了大唐西市人做這個項目的信心,他們知道,“絲路起點”這塊金字招牌,將成為大唐西市項目最為重要的文化核心,它不僅賦予這個項目文化的靈魂,更是一塊具有強大吸引力的磁石,它將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駐足于此。

“西市作為唐代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商業綜合體,它的精氣神就是唐代開放、博大和包容的氣韻。我們一直在想,如果在太和九年,公元835年,西市沒有被大火燒掉,而是從隋唐一直發展繁榮到現在,它會是什么樣?我想,一定會是五星級酒店林立、高檔寫字樓林立、大型商場林立的充滿異域風情的商業中心。歷史應該成為我們起飛的跳板,而不是我們發展的瓶頸。”
中國藝術,在百年千年前就超越了簡單的形似而追求神似,聚氣凝神,摒外表而重內在。大唐西市亦如此。
根據考古發現,唐長安西市上的商鋪基本都只有一層,絕大多數開間都是寬6米,進深3、4米,土坯壘墻、青瓦搭頂。“試想一下,如果只是依照歷史做簡單的復原,我們如何讓世人感受大唐盛世?感受西市當年那種繁華和影響?現代人的審美,已經和唐人有了天壤之別。既然盛唐金市的精髓不是那幾米寬窄的低矮平房,那么,我們就是要把浪漫主義的情懷和現代人的審美情趣、欣賞和消費的習慣結合起來,展示一個盛唐金市的繁華景象。所以,大唐西市的建筑高度一定比過去高,氣勢一定比過去宏偉,空間的利用一定是多樣化的,消費環境一定是舒適的。但它依然是西市,是發展繁榮了的西市、是商業上非常強大的西市,這樣才能體現我們的開發理念。”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繁盛的封建王朝之一,其經濟總量占到當時全世界的40%,僅唐長安的GDP就有當時歐洲所有國家都市之和的5倍之多,國力強盛可見一斑。西市特殊的經濟文化地位決定了它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特區”,各種宗教、各國人士、各類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共生,唐文化的開放、博大、包容在這里得到了最極致的體現。
而今,大唐西市如何傳承和體現盛唐的精氣神?顯然,做一些唐風建筑、加入一些簡單的唐文化元素遠遠不夠。想再現盛唐金市的繁華氣象,必須“在市言市”,從商業的角度來體現其性質和消費規律,用動態的商業為大唐西市引來人氣、注入活力,使其真正成為西安新的商業中心。為此,大唐西市置業有限公司考察了目前世界最先進的大型商業街區的設計,邀請世界著名的建筑設計公司美國RTKL國際有限公司對整個商業街區進行了新的梳理,調整了商業動線和布局,使其更為便捷流暢。
“這時又會有人說,西安的東大街不也是商業街么?西市的文化特色在哪里?僅有商業的繁華還不夠,還要有很多文化的內涵在里面。所以大唐西市博物館、絲綢之路風情街區,甚至我們整體規劃上的九宮格局都很重要,它們都是西市文化的體現。”
為展示絲綢之路豐富而獨特的文化,打造“絲路起點”的獨特品牌,大唐西市置業有限公司沿張騫出使西域的道路,到絲綢之路沿線的多個國家進行文化考察、招商洽談,他們希望把真正地道的異域客商、異域物品和異域文化引入進來,“我敢保證,建成的絲綢之路風情街區,沒有一扇門、一扇窗會是重復的,沒有哪兩座建筑的風格和外表裝飾是重復的,在這里大家不用辦護照、不用迢迢萬里走出國門,就可以體驗絲路沿線各國的異域風情,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絲綢之路起點文化的豐富和包容。”
作為唐長安乃至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商業中心,西市業態齊全而發達,匯聚了酒肆、衣行、藥鋪等二百二十行,還有專供外國人堆積貨物的貨棧,甚至還有專門賣錢繩的店鋪。這樣一個繁華的西市,其龐大的商業功能如何在現代體現?

翻開大唐西市項目策劃書,就不難感受其商業功能的豐富齊全,大唐西市博物館、絲綢之路風情街區、國際古玩城、精品百貨超市、國際商務館及五星級酒店、高級人文古韻住宅……八大業態薈萃了不可或缺的現代商業元素。拿9月27日開門迎客的國際古玩城來說,這個具有國際水準的古玩藝術品交易中心建筑面積達7.4萬平方米,集文物商店、鑒定評估中心、修復中心、拍賣行、典當行、古玩展廳、藝術畫廊、跳蚤市場、古玩經營配套店等于一體,其功能齊全程度在國際上都屬前列。目前,陜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已分別在古玩城設立了“陜西省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和“西安市古玩市場管理辦公室”,從而使省、市文物交易市場和職能管理機構落戶民營文化產業項目之中。隨著項目一期的全面竣工開業,大唐西市揭開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肯德基、麥當勞、迪斯尼成為一種時尚文化,我們的傳統文化正在被這些外來的文化侵蝕,遭到流失。但只要我們把自己的文化產業做大做強,我們就不必害怕。可是目前來看,我們還沒有做大做強。中華文化歷經了五千多年的積淀,其深厚、豐富無可比擬,這其中還有很多優秀的文化我們還沒有發掘、沒有了解、沒能體驗。我想,作為文化產業的開發者和經營者,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我們民族文化中的精髓。”
今年7月,溫家寶總理主持并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這個消息讓處于文化產業第一線的項目開發商非常振奮,他們感到此規劃對我國的文化產業給予了定性、定位,扶持力度非常大。在項目進行之中能看到國家這樣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大唐西市人也深受鼓舞。
作為一個身處文化產業項目開發建設一線的親歷者,李中航希望這些支持政策能夠盡快落地。因為他看到,目前,我國有些城市一年對文化產業專項扶持所用的資金,都不夠修一座立交橋。“我們的文化產業還沒有真正歸位,還沒有處于它真正應該處于的位置。文化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來講都異常重要,我們只有把自己的文化做大做強,才能把優秀的文化傳承下去,并輸出出去,得到更好的弘揚。現在,很多城市還沒有意識到文化傳統傳承、文化精神塑造的重要性,我們呼吁各省市加大對文化產業的財政投入力度,呼吁政府從精神界面和物質層面引導人們去傳承正確的、優秀的文化和先進的理念。也希望大家多關注、多體驗這些文化產品,你來參與、來體驗、來感受就是一種傳承。只有大家對文化精粹有了認知,才能有所思有所想,才能引發一些有益文化傳承的行動。”
大唐西市從規劃之初到國際古玩城開市走過了近10年的時間,這些年間,大唐西市項目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心,提到這一點,李中航感慨萬千,“這種關心、支持和認可超乎我們的想象,這讓大唐西市項目一落地,就得到了陽光和雨露的充分滋潤,有了很好的生長環境。陜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對這個項目投注的大量精力讓我們非常感動,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政府對文化產業實實在在的支持。”
一個真正優秀、真正成功的文化項目,要能夠利用文化資源贏取商業利潤,這只是它最為淺顯的一個層面,它真正和長遠的價值在于,它發掘、傳承并弘揚了一種文化精粹,它使在黃土中、在陳卷中沉睡千年的歷史煥發出新的光彩和生命力。它的意義,不僅是讓當代人走進歷史、了解歷史,從而認識現在、認識自己,最為重要的,它是文化的一種動態的、活著的傳承。
結束對大唐西市的探訪,離開西安,也是在一個雨天。乘車遠去,大唐西市灰瓦覆頂、大氣沉穩的建筑逐漸在視線里模糊,但它在我們心中的形象卻越來越明晰。詩仙斗酒、仁商振義,古西市精彩的傳說已成紙上文字,但不久之后,這里將再現一個活著的西市,萬商云集、商務繁茂,盛唐的昌榮、絲路的榮耀都將在此勃發。
歷史只要活著,就永遠不會消失。永遠活在當下,也就永遠活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