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茜 李前進 林延杰
摘要:本文在總結工程碩士研究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多數院校工程碩士的課程模式、教學方法與工學碩士相似,進而提出了以案例式教學為主的開放式教學方法,以期更好地促進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工程碩士;課程模式;開放式教學
我國工程碩士是在工學碩士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同時也產生了諸如課程模式單一、教學方法單調等一系列問題,既影響了企業人力資源的積累,也對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
一、工程碩士研究生學習的特點
從近幾年石家莊鐵道學院招收的工程碩士研究生來看,其學習主要具有以下特點:①均具有一定工作經歷和相關工作經驗;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愿望強烈;③相同領域學生的工程背景類似;④思維活躍,有獨立見解;⑤單位工作任務重而不能保證學習時間、公共事務繁雜等。
二、目前課程模式及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工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課程設置延續多年,而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大多參照工學碩士的模式進行,課程內容的組織過程過分強調學科邏輯,從而不利于學生“實踐智慧”的形成。
工程碩士和工學碩士作為兩種不同的教育形式,培養目標不同,在課程設置和講授方式上應當有所區別。以我院為例,工程碩士課程主要采用“集中授課、分散消化、分段學習”的方式進行授課,課程開設時間主要在大部分學員工作不太忙的時間,比如施工淡季等。但是集中授課的缺點是在短時間內學生需要學習大量的理論知識,基本上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與老師交流的時間少;在校時間短、學生工程背景不同、課程統一等情況造成了學生對講授內容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不能很好地達到為工程碩士學員補充知識,提高技術手段、檢測手段的目的。
三、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開放式的研究生教育能夠更快地適應當前快速的社會發展步伐。筆者建議工程碩士研究生的開放式教學的具體思路如下:
(1)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編組。工程碩士研究生在開始學習公共課的同時,相同領域的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填報不同的研究方向,同一方向的學生將被編為一組。
(2)建立校內導師小組的指導機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行雙導師制,即一名校內指導教師,一名校外指導教師。建立校內導師小組是在相同方向成立幾個導師小組,每個小組中至少有兩名以上導師,由年輕的導師和經驗豐富的導師組成。對導師而言起到了以老帶新的作用,對年輕導師的成長非常有利;對學生而言,能從不同角度得到指導意見,既擴大了視野,又提高了分析和判斷能力。
(3)根據學生意見制定課程內容。每組的同學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向導師組提出希望學習的課程及內容,導師組綜合考慮全組學生的意見,制定出適合本組同學的基礎課和專業課內容。
(4)課前準備。在第二次集中授課前,每個同學將相關課程中的案例提供給導師組,導師組給學生列出參考文獻,讓學生在課前作好準備。
(5)授課。在講授的過程中,任課教師以同學提出的問題為案例,以解決該問題為線索,將有關知識串聯起來,讓學生涉及多個知識領域,這樣獲得的知識生動且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并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學生之間都可討論、爭議,提高學習效果。
(6)建立網絡交流平臺。在校園網搭建網絡交流平臺,無論是授課階段還是工作期間,學生都可以到網絡平臺上與同學和老師交流,以更好地提高學習質量和解決實際問題。
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和鞏固教學質量,使個性學習和團體學習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了相互借鑒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
四、結語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在我國才起步不久,許多方面還需要不斷完善。衡量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最重要的標準應該看它是否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貢獻,是否滿足了國有大中型企業和重點工程建設部門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學質量是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將繼續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 顏兆林.工程碩士研討式教學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6,29(4).
[2] 廖良才.工程碩士《項目管理與評估》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6,29(4).
[3] 張海英,等.關于我國工程碩士培養現狀的調查報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
(作者單位:石家莊鐵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