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杭飛 郭 峰
在21世紀的中國大地上回蕩著一個響亮的聲音: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全民素質。在這一口號下,我們對一切消極、落后、愚昧、腐朽的思想意識說“不”,要把一切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統統“拿來”,并使之內化為人的素質。在這一口號下,“高分低能”不再會得寵,“一考定終身”也將成為歷史。
在這一口號的號召下,各地的學校和社會機構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假日活動”,意在全面發展、提高孩子們的素質。然而,大量的辦學機構打著發展學生素質的旗號,活動的內容卻是讓學生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課內容,盡管如此,報名的家長還是絡繹不絕。確實,現今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大量的假期,如何安排有效的假日活動是學校和學生家長非常頭痛的事情。尤其是寒暑假,長達一個月甚至兩個月的假期,如果學生沒有踏實地進行主課的學習,可能在新學期的開始就落后于其他學生。但細心的家長和教師都發現,主課學習這樣的假日活動并沒有讓參與的學生獲得更好的成績。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一般的假日活動班均是面向社會廣泛招生,從而造成在語、數、英等主課班級中,每個學生的水平都不同,甚至相差很大,作為老師不知道該給他們什么程度的教學。教得程度深點,差的人根本無法跟上,不懂的還是不懂,好的人越來越好,兩極分化,實感無奈;教得程度淺一點,差的人雖能跟上,但好的人早就會了,這樣的課對程度好的人根本就沒什么意思。于是兩難的問題擺在了培訓老師的面前,讓他們不知該如何取舍。因此,假日活動的基礎應為“活動”。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造就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人的素質的形成和發展是以“活動”為基礎和前提的。素質教育應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由于人的身心發展表現出共性與個性兩方面,所以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又要培養其個性和特長,實踐活動恰是最佳途徑。
那么,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呢?
(1)引導孩子有目的、有計劃、有規律地生活,但不能過于刻板。孩子們在假期里,仍然要投入一部分精力在學習上。在放假前,家長要找老師了解一下情況,清楚自己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處于怎樣一個層次。如果是處于中上游水平,則假期的重點應該放在對新課的預習上,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一般都比較強,家長只需指點一下,孩子便會自覺地預習新學年的課程;如果孩子處于中下等水平,則應該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對那些單科成績較差的課程的復習上,對于特別偏門的學科,還應請家教給他們進行重點補習。要給孩子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和假期作息時間表,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學習、勞動和娛樂活動,要給予他們一定的空間,不能過于刻板。不能完全不讓孩子看電視,也不能過分地阻止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只要他們大體上能按計劃完成預習或者補習課程,在其他方面可以適應地寬松一些,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感覺到,假期給予了他們一個放松的機會,在心理上和身體上能得到適當的休整,不用總是把弦繃得緊緊的。
(2)引導孩子參加勞動,但不能金錢至上。無論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如何,勞動始終是人生的第一要務。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要引導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必要時,可以給他們一點獎勵,但不能讓孩子從小就陷入金錢的泥潭之中。對于15歲至17歲的孩子,家長要主動聯系一些餐館、超市等單位,讓孩子去做義務勞動,從幫助別人洗碗、理貨、送外賣等開始,從一日工作一小時開始,逐步加大工作的難度和強度,以不累著孩子、又能從勞動中獲取知識和技能為宜。
(3)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但不能顧此失彼。在假期,可以根據孩子們自己的業余愛好,引導他們學習音樂、繪畫、游泳、跆拳道、武術、擊劍、體操、舞蹈等。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能因為有了業余愛好,就一門心思迷戀這種愛好,而影響正常的學習。作為一名學生,在任何時候都要把學習擺在第一位,要先顧學習而后言他。
(4)引導孩子聚會放松,但不能出格、出事。家長可以用孩子自己在假期打工掙的錢,有條件的家庭也可以擠出一些錢來,讓孩子在假期組織一個生日舞會或者是同學聚會。只要他們不做出出格的事來,就要讓孩子在假期里得到一兩次盡情的放松,一方面讓孩子們相互聯絡感情,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活動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增進孩子與家長的相互理解和溝通,融洽家庭關系。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自己的小圈子、自己的小天地,有他們認為適合自己的交流方式。家長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能經常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家長應該是孩子的朋友,而不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就把自己推到孩子的對立面上去。
(5)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但不能求全責備。家長要引導孩子從小就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助人為樂等良好的習慣。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多給予他們一些鼓勵,樹立起孩子們的信心是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所前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