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峰
摘 要:文章圍繞山西省太原市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環境,就城市現代物流建設進行了現狀、需求和效益分析,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措施和規劃設計。
關鍵詞:城市 現代物流 建設
中圖分類號:F25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9-237-02
一、太原市現代物流發展狀況分析
1.自然環境分析。太原市,是一座距今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城,現為山西省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我國主要的重工業城市之一。
太原市交通發達,鐵路有石太線聯系京津及華北各省市和環渤海地區,太中銀線連接西北;太原機場是山西省最大空港,是華北乃至全國通向俄、蒙的主要空中通道;太原是大運高速公路中心點,公里網格基本形成,三小時內可由太原到達省內各主要城市,目前已經成為全省的物資集散地,成為山西省聯系全國乃至世界的物流節點。
由此可見,太原市發展現代物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之太原歷史上就形成了山西省工商業的中轉集散地,通過鐵路、公路、航空連接國內外,形成商品生產、銷售物流供應鏈,符合供應鏈管理各階段“保障運輸、降低成本、創造需求”的基本要求。太原建設現代物流,對拉動地區經濟發展、改善宏觀經濟形式、改善交通環境、促進傳統物流產業向現代物流轉化、擴大就業,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2.經濟環境分析。太原市的經濟發展在全省一直占據主要地位,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68.09億元,比上年增長8.1%。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2378元,比上年增長7.6%。三次產業比重依次為1.4%、50.5%、48.1%。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比重下降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6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2.3%。
二、太原市現代物流需求與效益分析
(一)太原市現代物流需求分析
太原市地處內陸,作為全國的能源、重化工城市,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太原市的現代物流業已成為發展太原經濟的客觀需求。
1.發展現代物流業是太原市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改革開放以來,太原市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以11%速度增長,煤炭、鋼材、金屬鎂、輪胎、機床、采礦設備、起重設備等產品在全國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傳統名優產品,清徐老陳醋、晉祠大米、婁煩小雜糧,逐步擴大市場占有率。經過近年來產業結構的調整,太鋼、太重、太化、富士康、雙喜輪胎等龍頭企業市場前景廣闊。尤其是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68.09億元,比上年增長8.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230元,比上年增長10.8%。傳統的物資流通方式,無論從經濟效益、服務質量,還是從涉及的領域都不能適應太原經濟發展,甚至可以說是阻礙了太原經濟的快速發展。通過發展現代物流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為傳統行業服務,提高傳統行業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現代物流業也可以成為太原市的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2.外資企業與進出口業務的發展,要求現代物流與之相適應。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擴大貿易出口呈上升趨勢,太原市對外貿易呈逐年增長趨勢。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太原經濟加快了與全球經濟融合的步伐。2008年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93.86億美元,其中出口59.42億美元,進口34.44億美元。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53個,全年新設立外商及港澳臺直接投資企業27家。進出口貿易的增長和更多外商投資企業的落戶,要求有現代化的物流業為之服務。由此可見,發展現代物流業已成為當務之急。
3.過境轉口業務的快速發展,加大了現代物流的發展空間。太原市地處山西中部,連接東西、貫通南北,是全國17個區域物流節點城市之一。現已開通的石太客運專線單項貨運量4000萬噸,客運量1500萬人次;建設中的太中銀鐵路將帶來5105萬噸的遠期貨運量,使進出西北大通道貨運總能力達到2億噸;太古嵐鐵路、西山運煤專線、太原南站等鐵路建設和武宿機場的改擴建,以及“五縱五橫一循環”的公路網對太原經濟、乃至山西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西部與中部、東部的商品交流以及對外貿易的增加,南方-內蒙古、內蒙古-南方、東北-西北、西北-東南、西北-東北的商品交流都要通過山西省(主要是太原市),另外,從全國很多地區向俄羅斯的出口貿易也要經過太原市,這樣使得太原市物流市場和物流企業的發展空間進一步加大。為此發展物流業成為發展區域經濟的橋梁,任務十分緊迫。
4.區域內生產和消費環節的物流量增加,也要求發展現代物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的物流量急劇增大,同時人們對物流服務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2008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9.95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因此,發展與之相適應的現代物流,滿足人們的需求,也是當務之急。
5.龍頭企業的壯大和運輸結構的調整也要求發展現代物流業。長期以來,太原市“重生產、輕流通”,對生產領域內各個環節和企業內部管理比較重視,也有一定基礎,但對流通領域的采購、運輸、倉儲、代理、包裝、加工、配送等環節重視不夠,可控能力十分有限,影響著經濟效益增長。為此,發展現代物流業對促進例如太鋼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促進本地運輸企業聯合改組,組建集團擴大規模,固定資產綜合利用,挖掘資本潛力,調整運力結構,面向市場作出新的決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6.是建設太原經濟圈的客觀要求。太原經濟圈是以省會太原為中心,以晉中市的榆次、平遙、太谷、祁縣、介休,呂梁市的汾陽、文水、交城,陽泉市的郊區和盂縣,忻州市的原平和定襄等縣(市、區)為核心圈的區域經濟區。該區域地處山西中心腹部,產業基礎雄厚,經濟總量占全省的40%。以現代物流為紐帶,建設好太原經濟圈,不僅對帶動全省經濟快速發展、發揮好在全國大格局中承東啟西的作用有決定性意義,更能夠極大推動太原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拓展發展空間。
(二)太原市現代物流效益分析
1.發展現代物流,挖掘利潤源泉。隨著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將給太原市帶來相當大的經濟效益。物流作為一個利潤源泉,主要體現在成本的節約上。根據相關的研究統計資料,世界各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為10%~40%,采用現代物流可比利用傳統的物資流通方式降低成本10%。具體來說,發展現代物流對成本的節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節約倉儲場地、運輸工具等物流設施;二是降低庫存量,節約儲備資金;三是加快資金周轉,創造增值利潤;四是開展第三方物流服務,取得規模經濟效益;五是全面提高物流服務質量。
2.增強投資吸引力,改善投資環境。物流系統的運作與發展是否符合國際慣例,當地物流是否能夠支持外資企業的正常運作,已經成為跨國公司評價一個地區投資環境的重要指標。物流業的發展能夠在更高層次上吸引外資,而且具有持久性和競爭性。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太原要想更多地吸引外國資金和其他東部省市的資本投入,僅僅依靠現已形成的交通網絡只能解決物流的一部分問題,關鍵還在于如何來發展和管理現代物流,使得投資環境得到更進一步地完善。
3.發展朝陽產業,擴大就業機會。物流業是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迅速崛起的一個新興的朝陽行業,屬于第三產業的范圍。在農業和工業不斷發展的今天,第三產業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擴大發展第三產業是我國經濟不斷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太原發展現代物流業,可以起到調整本地區社會經濟結構的作用。現代物流業除了可以為現有企業服務,提高現有工商企業的經濟效益之外,同時也將會形成一個新的物流產業,對提高本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就業機會,都是十分有益的。
4.調整社會經濟結構,優化產業鏈。現代物流業不僅是一個運輸、儲存、包裝、裝卸、配送、信息服務等這樣一些功能的集合體,它還能通過有機地實施這些功能的組合來達到效益最大化。因此,在發展物流業的同時,不僅可以把目前普遍處于虧損狀態的倉儲企業救活,而且與其相關的包裝、電信、客戶服務和代理業等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5.發展綠色產業,促進循環經濟。太原市主要以煤炭等能源重化工作為自己的支柱產業,而煤炭業造成的污染是比較嚴重的。隨著物流需求質量的提高,區域間的貨物運輸越來越依賴于公路運輸;同時,物流的小批量、多批次帶來的是卡車運輸的比重逐步提高。往來于城市間,穿梭在城市內部的卡車運輸必然給城市帶來諸如空氣污染、交通擁擠、噪音等困擾城市的環境問題。據環保專家介紹,我國城市的污染已經由灰煙型污染向尾氣型污染轉變。通過合理的物流規劃,可以減少由于卡車運輸給城市帶來的環境污染,解決物流規模擴大與城市環保之間的矛盾。物流業的發展一方面可以發展社會經濟,帶來直接收益;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地減少經濟的現代化發展所造成的一系列污染,使得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得到一定的改善,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利益。
三、太原市現代物流建設研究
1.統一思想認識,加強政策導向。為了促進太原市物流業的早日騰飛,太原市委、市政府要從指導思想上、優惠政策上、組織管理上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與宏觀調控作業,建設有利于物流發展的宏觀社會環境。
要盡快參照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制定出臺《太原市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太原市物流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發展思路與相關政策,以利實施推進和有規則可循。
要充分利用市場環境趨緊的倒逼機制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抓住當前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成本相對較低的機遇,加快產業的綠色轉型和升級換代,為新型產業提供強大的動力和空間。要以支持第三產業的發展為重點,以扶持現代物流業為突破口,實現太原市產業結構的科學合理,推進我市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2.積極籌措資金,加快基礎建設。政府要積極籌措建設資金,加快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盡快形成配套的綜合運輸網絡、完善的倉儲配送設施、先進的信息網絡平臺等,為現代物流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條件。
3.通過行業協會,完善操作規范。聯合相關企業及政府主管部門,迅速成立太原市物流行業協會,協調政府、企業、社會之間的關系,促進物流行業化管理,同時推動物流標準化工作,推廣托盤一貫化、物流信息標準化,制定物流條碼標準以及物流信息交換標準。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廣泛采用標準化、系列化、規范化的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機具設施及條碼等技術。
4.扶持重點企業,帶動產業發展。以晉龍捷泰、剛玉物流、盛唐物流等為代表的大型物流企業要在高效、規范物流服務的目標下,形成合理的專業分工協作、形成良性有序的競爭格局,不斷延伸物流服務范圍、提升物流服務質量與效率,不斷拓展域外物流市場,使物流企業成為太原經濟中最為活躍、代表太原經濟活力的群體。
交通運輸、倉儲配送、貨運代理、多式聯運等企業要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比較優勢,緊緊圍繞用戶的需求,提供優質高效的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務。物流服務市場的供給能力增強和服務質量提高,不僅可以滿足市場和用戶的需要,還可以引導和開發各類企業及全社會對物流服務的需求。
5.完善節點建設,構建城市配送。為了滿足市區工業企業產品的快速配送、企事業單位辦公生活物資的及時配送,以及居民日常生活品送貨上門的服務要求,建立以城市配送中心為基礎、與區域物流相銜接的小型車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并結合電子商務配送和綜合性、專業性配送中心的建設,完善城市配送功能,提高城市物流配送的服務水平。
6.加強人才培養,促進物流研究。目前,太原市的物流從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為了盡快改變這一現狀,應采取高等院校與社會相結合的方式,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物流知識普及教育,并結合其所從事的具體工作,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全面提升物流從業人員素質。從長遠看,物流人才基地、物流行業協會和企業應建立穩定的職業培訓機制,組織嚴格系統的專業培訓、在職培訓,并發放資格證書,作為物流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從而使山西省具有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物流隊伍。
四、結束語
現代物流是蘊藏著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利潤資源和巨大商機的一個新興產業。發展現代物流,一定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創新思路,堅持既要跨躍式發展,又要從實際出發;既要積極推進,又要因地制宜;既要超常趕超,又要注重實效,緊緊圍繞建設新型工業基地和特色文化名城的目標任務,使太原市現代物流體系從基礎設施到管理體系均與國際接軌,培育—批競爭力強的大型物流企業,努力把太原市建設成服務京津,銜接華北、西北,輻射俄、蒙的我國北方物流強市。
參考文獻:
1.繆立新,蔣樂虹.現代物流管理基礎,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2.丁俊發.中國物流.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太原市經濟信息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2)
(責編:鄭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