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淮秋
10月9日 晴
到教育部門工作后,經常與一線的、尤其是農村學校的老師談話交流。可以說,在每一次的接觸中,我都會從他們那種對教育事業的執著之心、對學生們的熱愛之情中受到啟發、感染,甚至是感動和震撼——近日,看了“年薪”365斤苞谷的代課老師背后的故事后,我的眼睛又一次濕潤了。
貴州省羅甸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班仁鄉金祥村是全縣最貧困、最邊遠的村莊。這里,2006年才通了公路,通了電。村民們以種苞谷和油桐為生。
在金祥村油落小學,13年來,李茲喜一人承擔了校長、教師和勤雜工等多種角色。由于他的堅守,金祥村的100多名適齡兒童無一輟學,而李茲喜得到的報酬僅僅是每年365斤的苞谷。按照當地市價,這份“年薪”不到300元。
看著李老師背著竹簍每天來回兩個多小時為學生打水的圖片,我不禁想起了身邊相似的場景來:
兩年前,盛夏午時,一個偏遠的農村教學點。一位年近五十,身體略胖的中年婦女(從著裝上,看不出她的身份)肩上搭著條毛巾,領著10多位與她年紀相仿的男男女女在砌墻。聽到喊聲,才知道她是校長。那勞作的情景打眼看去,如不是后面有教室,誰都會以為是農家在蓋房子。事實是,校長領著全校的老師在為學生們蓋廁所。當這位女校長得知我們幾位是市教育局的同志來察看危房校舍時,她抓著我的手不放,訴說著學校的困難和無奈。幾天前的一場大雨,沖塌了學校的圍墻和廁所。眼看這就要開學了,修復資金仍未到位。著急的女校長就動員全校的老師自愿捐磚頭、水泥等,自己帶頭就干了起來。“你們能行嗎?”我看著都上了年紀的他們不由地發問?!澳苄?這不需要多少技術,在家都干過?!迸iL很自信地說。不知怎地,看著她燦爛的笑容,我心里此時卻有著說不出的酸楚……
去年的教師節,在市一所省級示范中學里,當我把一束鮮花送給一位女教師時,看見她流淚了。照常說,每年都有教師節,每年學校中大大小小的活動也無以數計,送花已是很常見的形式了。這位女老師激動的淚水,使我想了很多——我們的老師每天為了學生披星戴月、嘔心瀝血地工作,那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話語,是對老師們經典的概括和總結。他們最想看到的是學生們的成績、成長,最想得到的是全社會對他們工作的支持、肯定和關愛。一束鮮花,是對他們辛勤付出的告慰。因此,那應該是幸福的淚水、欣喜的淚水。
老師也是普通的人,也食人間煙火。他們需要鮮花的贊譽。更需要維持基本生活的條件。當李茲喜老師得知自己因學歷低而難以轉為“公辦”教師時,也曾動心外出打工,不再干“倒貼本”的代課教師。但終究在孩子們的哭聲中、在鄉親們的苦苦哀求中留了下來,又過著一天三頓飯都難以保障的教書生涯。是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之心、對鄉村孩子們的滿腔摯愛,才使他在窮鄉僻壤的山村整整堅守了13年。直到今天,他仍在崎嶇的山路上堅定地向前走著……
楊山縣魏廟小學的全國優秀教師、支教模范查文虹老師,在我市支教的10多年中,也曾因體弱多病的緣故返回過上海。但貧困鄉村的孩子們是她心中永遠割舍不下的牽掛,她終究忘不了那群黃河故道上的農村娃娃,又一次離開大都市舒適的生活、毅然回到了她的鄉村小屋。貼滿學生們五彩圖畫的小屋,才是她感到踏實、安詳、幸福的地方……
查老師啊——
病中的你,還不斷地囑咐著丈夫:該給“留守孩子”的家長打電話了;因事接孩子的來晚家長,看到的你:一邊懷抱著睡熟的學生,一邊哄著身邊哭鬧著的自己的孩子;大洋彼岸的子女無數次地邀你去體驗異國風情,你卻說:“一去要好幾個月,學生們打電話找不著我,他們會著急的?!?背負著傳承文章、啟智求真的重任,教師職業被榮幸地冠之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老師,你的名字樸實而豐富。雖然常與苦、累、難相連,也常與清貧、沉重、無奈相關,可在世人的心目中,你更與高尚、風范、偉大相依相伴!
面對偉大,才感到什么是渺小。我一直想著要成為一名老師,但始終都未能如愿。過去總是埋怨沒有機遇,現在方知自己離人民教師的距離相差甚遠、甚遠,雖然今生與教師職業無緣,但是我對老師的崇敬、仰慕,是發自內心的眷戀??傁雽蠋熣f,我若能“枕著你的名字入眠”,將會平淡、平安、溫暖、幸福地走過余生。
老師,我讀懂你了嗎?
安徽省靈璧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