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楠
媛媛原本是個愛說愛笑的女孩,可自結婚后,尤其是最近幾年,婦科病總是來找她的麻煩,她陷入無邊的煩惱中,性格也變得有些沉悶了。
疾病纏身 她放棄了自己
看著眼前一大堆診病的單子,媛媛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這么多年婦科疾病已把媛媛折磨得老了許多,也害得媛媛人到三十還是不能要孩子。媛媛也曾懷過孕,最后還是不得不忍痛把胎兒流掉。
這么多年一直奔波于各家醫院之間,但反反復復的陰道炎、宮頸炎總是治療不好。醫生也都沒辦法。媛媛也有些心灰意冷,漸漸放棄了治療。
就在今年7月份,媛媛所在單位又組織了一次體檢,這次體檢中,30歲的已婚女性除做常規的胸透和化驗檢查外,都要進行婦科防癌檢查。盡管媛媛已達30歲,但她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做這種檢查,也就沒有去。
就這樣,媛媛和那些未婚一族一樣,只做了常規的胸透和化驗檢查。單位的體檢結果出來了,有兩名職工被檢查出癌癥,一個是早期肺癌,一個是宮頸原位癌。
消息一夜間在單位里引起了轟動,那些原本不想做婦科防癌檢查的女同事,又都一個不落地想檢查一下,正巧這時有一位同事在報紙上看到省婦兒基金會正在黑龍江瑪麗亞婦產醫院開展宮頸疾病免費普查活動,大家都迅速趕到瑪麗亞醫院補做婦科防癌檢查。
“你有嚴重的宮頸糜爛啊!”瑪麗亞婦產醫院的專家在了解媛媛的病史后,又建議她做目前用于篩查宮頸癌最權威的HC-Ⅱ宮頸防癌檢查。當時媛媛就有些擔心:其他同事都只做了德國徠卡陰道鏡檢查,為什么偏偏要我做HC-Ⅱ檢查呢?莫非我真的問題嚴重嗎?她有種不好的預感。果然,經病理學檢查確診媛媛為宮頸原位癌。“你必須立即住院治療,否則拖延下去轉化為浸潤性癌癥后,后果將不堪設想。”瑪麗亞婦產醫院的婦科學科帶頭人、碩士生導師王惠增教授這樣對媛媛說。
“宮頸癌?我還沒有生孩子,怎么辦?”媛媛欲哭無淚,陷入無邊的痛苦中。
瑪麗亞給了我生命的契機
媛媛拒絕了手術,她不想年紀輕輕就切除子宮,真切除了子宮也就失去了做母親的資格。最后媛媛的丈夫只好又把王惠增教授請來開導媛媛,“宮頸原位癌是極早期癌癥,其癌組織僅局限于宮頸上皮層內,沒有向下浸潤間質組織,就現在的醫學水平來看,治愈率可達99%。而且也不必切除子宮,不影響日后的生育能力。”聽了王教授的一席話后,媛媛這才在手術單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根據媛媛的病情,王教授為她制定了一套詳細的方案,首先消除炎癥,接著進行了宮頸錐形切除術,切除了病變組織,一切都順利進行,有條不紊,最后針對慢性宮頸炎,王教授建議采用中醫與西醫相結合,全身用藥與局部治療相結合的治療方法。針對性地使用天然中藥方劑,將“洗、敷、服、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消除炎癥的同時,使病癥及身心健康得到調治。
最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媛媛恢復了健康,久違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臉上。現在的媛媛又萌生了要寶寶的想法。王惠增教授對她說:“這是沒有什么問題的。”“真的?”媛媛喜出望外,制定了要寶寶的計劃。
宮頸癌的預防
瑪麗亞醫院的王惠增教授向女性朋友介紹說:
宮頸癌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并且預防的效果比任何一種癌癥都好。宮頸癌預防好了,基本可以不發病。如果早期診斷出來了,即便是浸潤性的宮頸癌,只要是一個很早期的,微小的腫塊,那么90%都可以治愈。如果是原位癌,100%都可以治好。所以早期發現是非常重要的。但令人遺憾的是,“未雨綢繆”依然太少,多數時候還是要“亡羊補牢”。
在此,我們聯想到李媛媛和梅艷芳。李媛媛在懷孕的前三年就已經發現白帶帶血絲了,而一直到生完孩子之后才發現是宮頸癌,這個時候已經是晚期了,雖然用了非常好的手術方法,化療,放療,但最后還是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王惠增教授提醒女性朋友,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健康還是首要的第一位的,要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來做身體檢查。了解發病原因,及時、有效地預防癌癥,應該成為每個已婚婦女或有性生活的女性必須重視的事情。況且,從宮頸癌前病變發展成癌癥,一般需要經過10年時間。可見女性有足夠的時間預防和對付HPV感染,關鍵是重視。
王教授還提醒更多讀者說,已婚婦女最好1至2年定期做一次宮頸癌篩查。
只要有了“預防”意識、“知行并重”,總是能有徹底戰勝宮頸癌的一天。但預防疾病得從自己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做起,做到定期普查。
所以,想遠離癌癥,自己才是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