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偉爾
近年來,我國企業到海外礦業投資不順的問題十分突出。一方面是國有企業到發達國家礦業投資頻頻受阻,投資成功率極低。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希望我國民營企業去投資礦業,但民營企業心有余而力不足。在2009年華商石油發展論壇上,美國得克薩斯州政府的官員表示:“非常歡迎中國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進入美國能源領域,共同開發美國豐富的油氣資源”。但據筆者所知,目前為止,受本身實力所限,我國還沒有在發達國家投資礦業成功的民營企業。
事實上,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密不可分,國際政治斗爭、文化意識形態較量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國際上,政治陣營不同,經濟待遇必然有別。西方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相同,它們之間不僅容易形成政治聯盟,而且企業的跨國并購、投資也比較順暢。例如,美國、澳大利亞政治制度相似,兩國的煤炭企業全部是私有企業,所以美、澳兩國煤炭企業之間的并購、煤炭投資很容易,但我國國企到美、澳進行煤炭、礦業投資就相對困難。與之相反的是,西方國家認為我國民營企業與它們的非國有企業性質相近,市場競爭觀念相近,所以希望我國民營企業去投資礦業。
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世界各國對礦產資源的爭奪越來越激烈。隨著國家發展對礦產品需求量越來越大,我國急需利用國際市場來提高國內礦產品供應的保障程度,急需我國企業走出去投資開發礦產資源。然而,目前國際輿論對我國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走出去不利;而另一方面,目前我國非國有礦業企業實力確實很弱,別說走出去,就是在國內礦業市場競爭中也處于絕對的劣勢地位。在世界500強的礦業公司中,其他國家的世界級礦業公司絕大多數是非國有企業,如必和必拓集團、力拓集團、英美資源集團等都是非國有企業,而我國沒有一家非國有礦業公司在列。在石油天然氣行業,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巨頭全是國有企業。此外,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產煤國,但在全國原煤年產量前15家企業中,沒有一家非國有企業。
針對上述國際、國內礦業發展現實和未來競爭的大背景,我國資源型企業應積極采取相應的對策。其中之一就是解決礦業企業所有制失衡問題,加快培育礦業領域非國有企業的步伐。其實,所謂培育,也不過是在產業規劃、資源配置、融資投資、運力配置等方面對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一視同仁,讓兩者公平競爭而已。例如,在目前的煤炭資源整合中,加強使用市場手段配置煤炭資源,不僅能表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步,也能促使我國非國有煤炭企業向世界級煤炭企業邁進?!ㄗ髡邽橹鹿h中央經濟與科技委員會副主任。)
環球時報20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