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娟
摘要:本文在詳細分析我國企業信用現狀的基礎上,對信用風險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了一種簡潔有效的企業信用管理方法,從而為企業提供有益的指導。
關鍵詞:企業信用失信
當前我國信用危機的出現已經覆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其中企業間的商業信用危機尤為突出,并對我國的整個社會信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同時,企業作為信用主體本身也在飽嘗著信用風險所帶來的“切膚之痛”。因此,如何對企業進行信用管理,防范和避免商業信用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我國企業失信的主要表現及原因
1、我國企業失信的主要表現
1)商品信用缺失
商品信用缺失主要表現在企業對消費者的各種欺詐和欺騙行為,假冒偽劣產品泛濫。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長期以來。片面追求利潤,采用質次價廉的原材料,不惜偷工減料降低成本,大肆制假販假,浪費大量資源生產不合格的假冒偽劣產品,以各種非法手段搶占市場,坑害消費者利益。
2)金融信用缺失
金融信用缺失突出表現在企業拖欠銀行貸款,逃廢債嚴重,上市公司做假賬,虛報利潤,騙取股民的錢。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也縱容一些企業借轉制之名逃廢銀行債務。有關部門對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新增現象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結果認為:在新增不良貸款的形成原因中,企業信用原因、銀行貸款因素和國家政策影響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6%、30%和21%,其中企業信用下降是新增不良貸款問題的主因。
3)社會信用缺失
社會信用缺失主要表現在企業偷稅、漏稅、走私、騙取出口退稅等違法方面。近幾年來,企業偷稅、騙稅、逃稅的現象相當嚴重,違紀大戶的數量呈上升趨勢,違紀面越來越廣,涉稅違紀案越來越多,違紀金額越來越大。有些企業以瞞報、少報、虛報等手段騙取貨物進出口,騙取退稅。
2、我國企業失信的原因
1)企業產權制度不健全
企業產權制度不清晰、不合理是導致我國企業信用缺失的深層次制度性原因。我國企業產權的實際情況是:國有企業產權不清,國有資產產權主體缺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無明確責任者和監督者。所以,國有企業容易滋生不講信用的行為,“欠債不還有理,欠債不還有利”,自然會成為國有企業的理性預期。
2)市場經濟法制不健全
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需要法律和制度來保障。目前,從總體上看,法律在對信用經濟還沒有發揮其強有力的保障作用。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具體操作層面出現了“法律失信”現象。首先,制度的漏洞和法律的“盲區”是導致企業失信行為得不到懲治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票據法》、《公司法》、《擔保法》、《合同法》等對債務人履行義務的約束不完善且不具強制性。再次,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是法律尊嚴得不到體現,失信現象得以蔓延的重要原因。受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的干擾,在司法上存在隨意性和不公正性,存在有意偏袒債務人利益、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傾向。在執法上,真正裁決執行的很少,造成債權人“贏了官司賠了錢”,而且要支付相當高的訴訟費。法律不能保證維護債權人的利益,實際上等于縱容更多的違法失信行為。
3)利潤的驅動與失衡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特別是市場經濟理論的申張和利益原則的確認,使企業利益最大化和個人收入最大化急劇上升為社會追求的目標。于是一些企業利用經濟和社會轉型期體制、政策、法規和道德建設上的暫時性缺陷和錯位,違反市場經濟中“法制”和“信用”兩個最基本的原則,不合理又不合法地追求致富,瘋狂侵吞社會財富,滋生出形形色色的經濟犯,罪現象。從社會層面看,社會上普遍存在從眾心理、攀比心理、怕吃虧心理也是造成信用缺失的重要誘因。對失信者鞭撻抨擊批評的少,無法發揮道德輿論對失信現象和失信行為的外部道德制約力。對誠信者、守信行為缺乏社會保護機制和褒揚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正不壓邪,守信不能勝于失信的社會現實的原因。
二、基于過程的企業失信管理
1、合理確定信用標準
信用標準是指當企業給予客戶信用時,對客戶資信要求的最低標準,通常以預期的應收賬款回收天數DSO和壞帳損失率作為判別標準。因為信用標準的設置,直接影響到對客戶信用申請的審批,所以根據本企業自身的資金情況和當時的市場環境。確定適宜的信用標準也是企業制定信用管理政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不難看出,信用標準同時涉及到收入和成本兩個方面的問題,因此又是一個求極值的問題。企業應該制定一個合乎自己情況的科學的信用標準,確定信用標準的主要因素應該包括競爭對手的情況、客戶分析情況、市場戰略、庫存水平、其它歷史經驗等。一個企業的信用標準應該是在對收入和成本認真權衡的基礎上慎重確定的。過嚴或過松的信用標準都不是明智之舉,
2、確立授信決策方法
授信決策方法是確定信用標準、信用限額、信用期限以及現金折扣的基本方法。在實踐中,可以為企業所使用的授信決策方法可能有很多,但是基本都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我們認為。最為合理的授信決策方法應該是在綜合分析客戶資信能力和信用風險大小的基礎上做出的決定?;痉椒ㄈ缦拢?1)信用標準決策。信用標準是決定是否予以信用銷售的最基本準則,常規方法是利用回款概率的大小和收款成本來計算確定。(2)信用期限決策。在實際工作中,信用期限的確定,應該在參照行業慣例的基礎上,通過數學方法確定,信用風險度量方法為信用期限的決定提供了重要依據。實際上,信用期限的給予與應收賬款的回收天數是正相關的,經驗告訴我們,信用期限越長,應收賬款的回收天數越長。(3)銷售折扣決策。合理的折扣政策應該是經過企業信用管理部門認真測算。綜合考慮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損失和收益合理權衡的基礎上確定現金折扣方案。
3、信用風險的中期監控
中期監控的重要任務是關注企業危險信號,在正常賬期,尤其是非正常賬期,一定要密切關注對方的變化,尤其要關注下面的一些信號:(1)管理方面的危險信號。如頻繁的管理層變動;拒絕提供能夠反映企業信用狀況的資料:難以接觸到管理層:經營者到期更換等。(2)財務方面的危險信號。如供應商的催賬力度增加、應訴次數增多:不能夠提日,J.付款以銷售優惠折扣;開戶銀行頻繁變動:銷售額連續下降:利息支付達到極限水平;自有資本減少等等。(3)企業運作方面的危險信號。如:設備買賣、頻繁的資產處理:無正當理由退貨:購買習慣發生重大變化:過度的快速擴張。
4、加強應收賬款的回收管理
企業對應收賬款管理的基本目標是降低應收賬款的成本,使企業因使用銷售手段所增加的銷售收益大于持有應收賬款所產生的所有費用。應收賬款的回收是應收賬款全程管理的終點。因此加速回收應收賬款保持最佳持有額的關鍵在于科學地制定回收策略。(1)制定可行的收賬政策是企業針對應收賬款的控制和逾期應收賬款催收而制定的政策。理想的收賬政策是每個被選定的客戶都是信用良好或有實力的客戶,企業所持有的應收賬款到期以前能夠全部被收回,保證企業運轉在良好的現金流量之下同時,又能夠讓客戶滿意,使他們繼續同公司做生意。(2)合理確定催賬目標和催賬方式。企業信用管理部門對于每一筆逾期應收賬款的處理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即收賬人員應達到收賬效果和由客戶應保持的關系,完整收回客戶欠款。但實現這個目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追討效果和客戶關系是兩個相互矛盾的方面,因此,收賬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3)制定資金回籠與承包目標的營銷員考核制度。這一管理制度是把產品成本期間費用中的一部分與營銷人員經營活動直接有關的費用按比例計算出來,量化到營銷人員的經營指標中去。當一個營銷人員按時收回一件產品的貨款時,該營銷人員就能得到被量化了的報酬,若不能按時收回貨款時,該商務人員將承擔有關費用,從而加速了資金的收回??傊?。企業只有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工作,才能加速資金的周轉,降低風險,促進企業的發展。
總之,企業信用管理不僅是技術、方法、規程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培育一種信用文化。是使大家住同一種文化背景下有統一的認知和行為模式,從而促進企業的信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