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華
摘要:本文通過對國有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狀況的考察,結合筆者多年來從事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實踐經驗,對近幾年尤其是當前施工企業普遍存在的周轉困難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國有施工企業資金周轉對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只有在市場的競爭中得以生存,才有可能獲利,長期而言,由于市場的優勝劣汰的法則,企業不能發展也就無法持續經營和生存下去,企業不能獲利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一任何企業都服從這一規律。就當前的建筑市場而言,對國有建筑施工企業來說,當前面臨的頭等大事是企業如何在市場上得以生存。正如前文所述,由于企業普遍存在資金匾乏,周轉不暢,資產的流動性差,已經嚴重威脅著企業的生存。
一、國有施工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的現狀
1、資產負債率過高
當前國有建筑施工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在75%左右,有相當數量的企業資產負債率甚至超過85%,債務壓力巨大,尤其以流動負債最為突出,使得企業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流動資金嚴重匾乏,賒購原材料,拖欠勞務分包款,欠稅,拖欠職工工資,不能按時足額支付職工醫藥費及繳納各項保險金等已成為普遍現象。
2、壞賬風險高
當前國有施工企業流動資產絕大比重的是難以變現的“應收賬款”(絕大部分為業主未付,拖欠施工企業的工程款)和“存貨”(未結算工程成本,原材料),這是由于當前建筑市場的特點造成的,表現為:壞賬風險高,使得實際保守速動比率遠小于1,而月一絕大多數施工企業也并未真實披露其建造合同的預計損失和或有負債,實際償債能力可能更低。
3、拖欠民工勞務費影響嚴重
大量的勞務費拖欠對建筑業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了極大影響。據統計,據長沙市統計局城調隊對北京建筑、裝修、餐飲、賓館和物業5個行業16家企業中包括90位民工在內的106人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在建筑業被調查的36位民工中,有26人工資被拖欠,比例高達72.2%;在被調查的建筑和裝修業49位民工中,僅有6.12%的人按月領取工資,一些外來務工人員為追討勞動報酬,因為沒找到適當的途徑,甚至采取集體罷工,上街游行,甚至爬塔吊,跳樓輕生、集體上訪等過激行為。嚴重影響了企業形象與發展。
4、財務危機頻繁出現
建筑施工企業除了勞務費的巨大債務壓力之外,由于拖欠各方面分承包商,供應商款項而引起的訴訟,強制執行亦使相當數量的建筑施工企業在流動資金方面捉襟見肘,疲于應付。
二、國有施工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的成因
1、建筑業過度競業
過度競爭作為非有效競爭的表現形式之一,一般發生在集中度較低的產業中。建筑業是行業集中度很低的行業,我國建筑業行業集中度只有4.5%,據北京市建委統計,目前,北京市共有各類建筑業企業近5700家,在具備獨立承包資格的約2500家企業中,外地進京企業2450余家,中央在京備案企業180多家。外地施工隊伍總數達85萬人以上,北京建設任務的1/4左右的工作量,是由具有獨立承包資格的中央及外地進京企業完成的。這種情況一方面極難達成規模經濟效應,另一方面造成大量企業為同一工程項目過度競爭。
2、工程拖欠款嚴重
拖欠主要是指建筑企業已完工工程或在建工程的應收而沒有收回的工程款。據湖南省建委統計目前施工企業被拖欠的工程款已占同期完成施工產值的38.5%。其中,拖欠1年以內的占拖欠總額的45.2%,1年至2年的占24.30%,2年至3年的占18.9%,3年以上的占11.6%。拖欠項目中既有政府項目、國有企業項目,也有民間項目、引進外資項目。拖欠工程款的項目一般占同期在建和竣工項目總數的50%以上,其中房地產開發項目,港、臺資項目,大型、特大型項目拖欠尤為突破口據北京統計局的統計結果:被拖欠工程款在不同類型的建筑企業中呈不平衡分布。國有和大型建筑企業成為被拖欠“大戶”。
3、項目建設資金難以到位或不及時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國有施工企業得到的資金通過層層轉發,資金逐級劃撥,等到最后真正到達實際用款企業的手里時,往往已經時過境遷了。據調查,工程資金未能及時足額地到位問題目前已經在許多施工企業普遍存在。資金到位不及時,不僅造成了項目設計與施工等各項任務的安排錯過了最佳的時期,而且還增添了完成各項任務的難度,也不利于項目質量的提高,從而最終影響到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
4、融資乏力
在當前金融危機環境下,施工企業要從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取得貸款己是困難重重。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2003年央行和國務院分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和《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雖然在宏觀調控方面是為了防范金融風險,規范房地產和建筑業市場。但從建筑業資金融通角度來考察,實際是提高了建筑業的融資門檻。同時建筑施工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在目前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形勢下,房地產開發企業占用施工企業資金的現象比較普遍。這加大了施工企業的負擔,也是形成施工企業拖欠民工工資的重要原因之一。施工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直接用于房地產開發項目,改變了資金用途,也加大了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難度。
三、解決國有施工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的對策
1、樹立資金成本觀念
對國有施工企業來說,當前如何解決資金周轉困難,首要問題是要樹立資金成本觀念,建立合理的信用政策和收賬政策。施工企業不能怨天尤人,必須面對現實。例如,可以把質量上創“精品工程”和工程進度與資金到位結合起來,把資金到位作為其先決條件,有效地化解墊資風險。又如借助外部相關監察部門的力量,可以有效制止拖欠、回扣等問題。
2、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在優化企業財務管理中,需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控制現金流量,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其中集約化經營勢在必行。以“矩陣”組織結構模式建立的所謂“動態項目部”的良好運作是集約化經營的基礎。在這種組織結構模式下,公司對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過程有絕對控制權,能做到統籌安排,對所有工程項目的大宗材料,設備,勞務的采購,做到按市場規則進行招標。這樣一方面可以規模優勢增加談判琺碼,賒購政策的回旋余地增大;另一方面又能節約資金,降低經營成本。企業各職能部門在其控制范圍內行使其監督、領導和協調職能,如:材料設備管理部門,它不具備采購職能,而主要負責對材料采購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以及采購定貨合同的審批以及施工機械、材料設備的招標采購等工作。嚴格自有或租賃的機械設備,周轉材料的管理和使用。全面實行勞務,分承包招標制度,在科學合理地分解“責任成本”的基礎上,進行“分包”,充分調動和利用外部資源,嚴格進度控制和結算審批制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3、完善項目經理責任制
加強資金管理需施工企業建立企業法人一項目經理部一作業層三級成本管理體系,正確處理三級之間的關系。法人是經營決策、成本、利潤、資金控制中心;項目經理部是工期保證、質量創優、成本控制核算、資金回籠中心:作業層是施工生產、現場管理、隊伍管理中心,三者構成了以完成合同承諾為目標的成本管理責任制。因為施工企業的產品(即工程項目)的制造中心是項目經理部,這決定了項目部必然是“制造成本”的控制中心,它對其授權者一企業法人負責,只有成本中心企業法人的成本控制政策,實現成本控制與降低計劃,才能保證企業最終實現盈利。成本計劃與控制應從傳統的事后算賬向事先預測和決策、事中的控制調節、事后的分析考核的轉變。即向:成本預測,預警,成本差異分析,為業績考核提供實時準確數據等“事前,事中算帳”的方向轉變。其方式方法可依據企業自身條件選擇之,但“責任成本”的制定和“制造成本”的確認是首要問題。
總之。國有建筑施工企業普遍存在資金周轉困難表面上只是資金短缺的問題,事實上,要從根本上解決,就必然解決企業的治理問題,從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