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虎
摘要:本文分析了科技型企業的特點,作業成本法在科技型企業實施的要點,科技型企業運用作業成本法實施步驟以及作業成本法向作業管理延伸的進一步思考。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科技型企業應用
一、科技型企業特點分析
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為中心,通過對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和成本動因的選擇,對各種作業的間接費用采用不同的間接費用分配率進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計算方法。其指導思想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
作業成本法作為一種新的成本計算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用性成本核算方法,其操作的復雜性和成本效益原則,使其具有一定的適用性。從其發展過程來看,它主要適用于一些具有以下特點的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科技型企業。
(一)產品生產工藝復雜多變,經常發生調整準備成本
科技型企業的生產工藝過程復雜,而且經常需要對生產設備進行調整,要發生一些調整費用。運用作業成本法就可以將調整費用計入那些進行調整設備所生產的產品成本中。
(二)產品種類較多
傳統工業企業產品品種比較少,大部分費用都屬于直接費用,可以直接計人到產品的成本當中。而科技型企業產品品種較多,間接費用在各種產品中進行分配的情況就比較多,采用作業成本法就可以提高成本信息的準確性。
(三)間接費用較高
傳統工業企業成本構成中,材料費用、人工費用水平較高,間接費用水平相對較低,而在科技型企業中,由于高新技術的運用,特別是計算機系統的廣泛運用,使得間接費用水平大幅度上升,這時采用作業成本法可以提高成本信息質量。
二、作業成本法實施要點探析
由于作業成本法實際運用中的復雜性,科技型企業在實施作業成本法時應注意如下一些問題:
(一)開發和應用實施工具
作業成本法的實施離不開軟件的支持,沒有軟件工具的支持,作業成本的運行與數據分析都很困難??萍夹推髽I應開發適合企業特色的作業成本軟件,使得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標準化、信息化,同時加快與企業現有信息系統的集成,是促進作業成本法在企業中順利實施的關鍵。
(二)推動組織再造
作業成本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全員實施的一項工程,因為要實施作業成本法必須清楚企業的運作過程,作業成本核算體系設計、基礎數據收集以及改善行動都需要全員參與。另外實施作業成本法,成本在產品之間的重新分配和對作業進行核算。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個人和組織績效,受到影響的組織和個人可能會抵制作業成本法的實施。因此推動組織再造是成功實施作業成本法的重點之一。
(三)獲得企業高層的認同
企業領導者的認同是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前提。我國企業對作業成本的認識,與國際企業存在較大差距。這不僅與我們的經濟體制有關,也與國內理論界和實際工作者對作業成本的了解不足有關。只有獲得企業領導者的支持,才能為在企業中推廣作業成本法,進而開展作業成本管理創造條件。
(四)明確實施的責任主體
作業成本法屬于管理會計范疇,同時牽涉到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但我國企業內部,大多沒有管理會計這一職位或負責部門,其功能多是分散在財務、采購等多個部門中。如果作業成本法的實施中沒有一個具體的主管部門,就可能出現人人有責而人人都不負責的情況。
三、科技型企業運用作業成本法實施步驟
(一)選擇適當的成本動因
成本動因是對導致成本發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質的某一類重要的事項進行的度量,是對作業的量化表現。選擇成本動因就是根據追蹤的資源,選擇分配各作業中心成本的標準,例如材料搬運作業的作業衡量標準就是搬運的零件數量。
(二)按作業中心歸集成本
在確定作業中心的基礎上,對發生的費用,應根據費用的性質進行記錄,并歸集于相應的作業中心,最后進行匯總。按作業中心歸集成本有利于衡量企業各項作業活動的效果和業績。作業效績一方面可由作業總成本來體現,另一方面可由作業質量或產品屬性來體現。如產品制造的可靠性和售后服務等。
(三)確定作業中心成本分配率
當作業中心已經確認、成本已經匯集、成本動因已經確立后,就可以將該作業中心的成本除以預計的交易量,計算以成本動因為單位的分配率。
(四)計算產品成本
根據各批產品所耗用的成本動因交易量和各作業中心的成本分配率,就可求得該批產品所應負擔的成本,包括應負擔的作業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五)選擇成本基礎
就是根據企業的業務特點將與企業間接費用發生的有關作業活動進行分類。產品生產模式的不同。作業活動的領域也不盡相同,選擇的成本基礎也就不同,有的企業可以把作業活動分為材料搬運、生產調度、準備人工、自動化機器、精加工、包裝和運輸等,有的企業可以把作業活動分為采購、設計、規劃、組織訂貨、制造、倉儲與發運、售后服務等。
(六)追蹤資源或將同性質的活動歸集為作業中心
在選擇成本基礎的前提下,應按不同的作業領域追蹤所使用的構成間接成本的各種資源。通常作業中心可分為以下四大類:與產品產量有關的作業中心;與產品批次有關的作業中心;與產品項目有關的作業中心;與產品設施有關的作業中心。
四、作業成本法向作業管理延伸的進一步思考
作業成本法的目的并不僅僅在于計算出產品成本。還在于計量各種作業耗用資源的成本,本質上是計量分析資源的流動作業管理。因此,作業成本法向作業成本管理的過渡,把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作業層,以“作業”作為企業管理的起點和核心,就成為一種必然。作業管理代表了企業成本管理發展的新趨勢,它對企業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降低成本的主觀動因,完善責任會計
在產品成本的形成中。除了受產量、作業量等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外,還會受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如職工的成本管理意識、工作態度和責任感、員工之間以及員工與領導之間的人際關系等。在作業成本觀念下。按作業設立責任中心,使用更為合理的分配基礎。易于區分責任,減少成本的主觀動因。同時作業成本法還特別強調產品的零部件數量、調整準備次數、運輸距離和質量檢測時間等非財務變量,因為它們與產品實際成本耗費也有極強的相關性。
(二)重新界定期間費用,完善成本概念
傳統成本觀下,產品成本是指其制造成本,用于管理和組織生產的支出則作為期間費用處理,產品成本按費用的經濟用途設置相關項目。而在作業成本管理下。產品成本是指完全成本。就一個制造中心而言,該制造中心所有的費用支出只要是合理有效的,都是對最終產品有益的支出,就應計入產品成本。即作業成本觀強調費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論其是否與產出直接相關。作業成本觀下,也使用期間費用概念,但此時期間費用匯集的是所有無效的、不合理的支出,即所有作業無效耗費的資源價值和非增值作業耗費的資源價值,而不是與生產無直接關系的支出。企業將它們計人期間費用。是希望通過改進相關作業以消除這些耗費。另外,作業成本觀念下成本項目是按作業類別設置的。這種成本和期間費用的重新界定,是對管理內涵深層次認識的體現,有助于考核企業的管理效益,同時也完善了產品的成本概念。
(三)強調成本的戰略管理,延伸成本概念
傳統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作業管理則立足于全程的成本概念進行管理,將成本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將產品的設計向后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階段,且尤其應重視在產品投產前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作業成本管理強調在設計過程中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對于可增加價值的作業,在不影響產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也選用低成本作業。
作業成本法是適應于現代企業的制造環境而產生的,彌補了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在現代企業制造系統中的一些缺陷。我國間接制造費用比重相當大的科技型企業,完全可以借鑒其先進的思想和方法,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盡可能推行作業成本法,以加強管理,盡量減少無謂的操作,控制和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