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蓓
摘要:本文闡述ERP在財務中的應用和發展以及ERP在企業財務方面的優點,如提高工作效率,幫助更好的財務數據分析,給管理層提供準確的財務數據,幫助管理層做出戰略性決定,并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及風險。
關鍵詞:ERP系統ERP財務應用ERP的優點ERP在財務的發展前景
ERP是為制造、分銷、服務和財務的企業有效計劃和控制所有資源提供的方法,以便其接受客戶定單。并為之進行制造、發運和結算的一套管理信息系統。ERP是為制造企業提供從客戶、分銷與銷售、制造、采購以及整個供應鏈上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成的工具,是對資源能力進行優化平衡系統。
一、ERP在財務模塊的實施
(一)預算管理子模塊
按照費用歸屬部門進行歸集和管理,各管理層可以通過該模塊及時了解預算的執行情況,為及時做出預算調整和修訂提供決策依據。首先,由工作人員把公司年度預算和各部門預算輸入ERP預算管理子模塊。然后,由該模塊進行分析處理,對預算進行預警、警告、不予通過三種處理。如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經過相關部門批準于以調整。
(二)報表分析子模塊
主要和總賬、成本費用等模塊集成。ERP系統的高度集成性。賦予了該模塊非常強大的功能,它包含了既能滿足管理層又能滿足非管理層使用的報表分析,并且能夠供各類人員進行查詢。
(三)資金管理子模塊
主要和應收應付、預算管理、現金以及銀行存款等子模塊集成。主要解決企業收支兩條線的問題。它極大地加速了資金的審批和撥付速度,減少了資金往來的差錯。該模塊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由項目部根據工程施工和工程采購合同申請工程資金,根據每月的預算計劃申請運營資金。第二步,由公司根據已批準的資金申請下撥資金,同時上劃項目部收入賬戶中的資金。第三步,由公司統一在ER2會計相關模塊中直接進行賬務處理。
二、我國現階段實施ERP財務系統應注意的問題
近幾年隨著以ERP為代表的企業管理軟件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財務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并且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ERP在應用過程中也暴露也了一些問題,主要有:
(一)ERP發展的不平衡狀態
就整體而言,我國企業在應用ERP上呈現出不平衡的發展態勢。各個企業差距較大,能夠真正成功地全面實施ERP管理系統的企業并不是很多。而且,ERP實施成功的模塊主要集中在財務和供應鏈上。究其原因,首先是對ERP的認識不夠,片面認為ERP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只重視信息流,忽視物流,對物流的控制作用認識不足;二是企業領導重視與參與程度不夠,特別是鄉鎮企業,許多主管對此既沒有充分認識,也支持不力;三是對咨詢服務的價值認識不夠,這使企業在軟件選型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
(二)ERP的運用對財務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
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掌握著企業大部分的信息,約占企業信息問題的70%,這些信息直接支持著企業高層的決策需求。因此,財務管理系統作為企業的核心系統,在其功能的擴展和維護中,只有財務人員才能起到主導作用,這是計算機專業人員無法替代的;然而在目前,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僅僅只是操作財務系統,被動地使用網絡系統的數據和信息,而開發、擴展財務信息系統的工作則是由計算機專業人員完成的,在這樣的系統中,財務管理人員不是真正的主人,無法將ERP作為支持企業財務控制、財務決策和戰略管理的系統。系統實際的運行效率和效果都不太令人滿意。
(三)ERP系統與企業管理要求的相適應性
我國企業多數還停留在半自動化的財務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計算機化的預算管理和利潤分析,這使ERP在財務管理中的數據采集存在一定困難;且我國企業數目龐大,各個企業的發展階段、技術水平、市場結構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也給ERP的軟件開發提出了難題,因此,目前企業在ERP的應用上,多數走“量身定制”這一模式,即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選用各種模塊,因此目前來看,ERP的開發研究與企業管理的實際要求還存在著差距。
三、ERP財務模塊系統實施過程中的風險與防范
ERP的上線工作經過長時間充足的準備,但任何新事物的應用都有一個逐步適應與完善的過程。我們應當對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增強風險意識。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防范與管理機制。財務部門是企業所有業務的最終反映與歸集部門,需要處理最大量的數據信息。因此做好風險防范工作,是提高ERP實施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一)ERP接替FMIS(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時段的風險
一般來講,以前只有財務部門實行較為完善的電算化。新系統最初上線時,還沒有經過充分的事實檢驗。雖然經歷過單元測試、集成測試、模擬運行幾個過程,但仍不足以囊括所有的財務業務。新舊業務的流程有所不同、具體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未經歷充分的實際業務檢驗,最好雙系統并用,一方面給大家充分的時間熟練地掌握新系統,另一方面可以對新舊系統賬套上的業務核算進行全面核對。
(二)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風險
ERP系統正式運行后,系統若存在病毒感染、非法篡改、刪除等將造成業務中斷,給企業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我們應當控制好用戶權限以及建立完善的數據定期備份機制。
(三)傳統觀念與ERP的矛盾所產生的風險
熟悉電算化的人很容易認為ERP就是一套軟件系統,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企業整個管理方式的改變。如果我們僅僅簡單地模擬現行企業的各個業務,使之一成不變地在新系統中進行計算機化,就會使ERP喪失其最重要的管理功能,最終將導致ERP應用的失敗。
(四)各個業務部門的密切配合度風險
ERP最大的特點是業務的集成,財務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單從自己的財務計算機系統中工作,而是與物資、項目、設備、人力資源等各部門密切配合才能在ERP這個系統中顯示出自己的業務。若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影響財務人員的記賬工作。同樣,財務部門的工作也影響著其他部門。因此,各個業務部門的密切配合度,也將直接影響ERP實施的成功率。
四、對未來的展望
站在ERP環境下財務管理對企業的現實作用的角度,對這一特定系統下的財務管理的潛在功能進行合理的展望或會對現實工作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財務管理人員角色的擴充
ERP環境下,企業事無巨細都會在財務部門留下痕跡,財務人員將承擔更大的責任。當然這也就對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許,未來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僅應當是一個優秀的執行者,更應當是一個優秀的溝通者和決策者。
(二)對新領域的拓展
隨著ERP系統對企業財務核算工作的“包攬”和對企業價值鏈的擴展,財務人員應當會越來越有精力和機會去開拓財務管理的更大空間,把越來越多的公司資源納入財務管理的范圍。例如對供應商和客戶的深層細分和評價,對員工的考核和評價等等。隨著價值理論的不斷發展,財務管理應當考慮將價值鏈上的重要節點以價值的形式進行管理。例如對供應商或客戶的價值評估以及對公司人力資源的評估和管理。在這方面,企業財務管理模塊應與客戶管理、供應商管理模塊和人力資源管理模塊有著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總之,隨著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企業管理細化以及各部分之間廣泛聯系將是一個大趨勢,財務管理部門在這一過程中也絕不會只是一個“看客”。
(三)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
在舊有價值鏈體系下,財務體現的是被動的價值核算,財務人員主要關心的是價值發生了多少。在新體系下,由于核算權的下放,財務更應表現的是主動的財務管理,財務人員應思考價值是從哪兒發生的,該不該發生。財務人員一方面可利用財務追溯(Drill Down)分析(又稱穿透報表),通過點擊財務報表中的各項目,查看構成報表信息的財務憑證:另一方面,由于系統中價值流和工作流的高度集成,財務人員也可以通過對價值流的分析,去發現工作流中哪些作業是價值增值的,而哪些作業是不增值的,從而采取措施去除無增值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