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俠
摘要:在國際化進程加快的今天,會計準則逐步國際化,公允價值的運用也是我國實現(xiàn)國際會計趨同的關鍵一步。本文將通過理論與案例分析公允價值在新會計準則中的應用。
關鍵詞:公允價值新會計準則理論研究信息披露
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的迅速發(fā)展,按歷史成本反映的會計個體經濟資源賬面價值已經嚴重偏離市場價值,影響了經濟決策者的正確決策。特別在市場創(chuàng)新、金融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的環(huán)境下。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xiàn),使公允價值成了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關的計量屬性。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新的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最大的特點就是全面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這既符合國際會計計量的發(fā)展趨勢,也適應了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一、公允價值的定義與作用
1、公允價值的定義
2006年頒布的新《企業(yè)會計準則一基本準則》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shù)慕痤~。首先強調了交易的自愿性,即公允價值是以公平交易為前提條件的。關聯(lián)方之間為了操縱利潤人為規(guī)定的資產或債務的價格,由于不是以公平交易為前提,不能認為是公允價值,此時的公允價值應是指將該項資產或負債與獨立的第三方進行交易的價格。其次強調了相對性,即交易所確定的公允價值都是在相對理性的情況下做出的。公允價值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在理想假設下的價值體現(xiàn),而現(xiàn)實社會中這些假設難以完全實現(xiàn)。不論市場多么完善,交易雙方多么睿智,都不可能收集到所有信息并有效的分析信息做出絕對正確的決定。公允價值是市場價值,即公允價值的“公允性”只能是相對的。盡管人們可以運用一系列的方法得到公允價值,但都是近似的估計值。最后,都強調交易的非現(xiàn)實性,即并非只有進行現(xiàn)實的交易才存在公允價值。公允價值雖然是市場的交換價格,但并不是所有的資產和負債都要進行買賣。且不是所有的資產和負債都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此時的公允價值要用一定的方法來估計。
2、公允價值的作用
1)提高了信息的相關性和可比性
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相比,能較好的披露企業(yè)獲得的現(xiàn)金流量,更確切的反映企業(yè)的獲利能力、償債能力及所承擔的財務風險。也就是說,按公允價值計量得出的信息能為企業(yè)管理人員、債權人、經營者的經營、決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由于公允價值反映市場決定的預期未來現(xiàn)金流量折現(xiàn)值,使得不同時點發(fā)生的或不同企業(yè)所控制的相同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一致的公允價值。相反地在歷史成本法下不同時點取得相同金融工具可能由于取得成本不同而無法比較。
2)趨向了國際會計準則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會計準則全球趨同的發(fā)展勢頭不可避免。在這一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制定者之間必將形成微妙的競爭合作關系。中國再次提倡公允價值的運用,是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的必然選擇。濫用于操縱利潤,財政部在新準則制定中對其做好了預防措施,嚴格規(guī)范了公允價值運用的前提條件,無例外地強調只有在能夠可靠計量的條件下才可確認。之所以選擇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中使用公允價值,主要是考慮到這些領域的公允價值容易取得,能夠可靠計量,主觀判斷少。
二、公允價值應用的案例分析
A公司為一家以經營平面報紙為主的傳媒類上市公司,在2008年年報中,我們發(fā)現(xiàn)A公司存在巨額商譽2.3億元,占公司凈資產比例高達51.22%。該商譽形成原因為:公司2000年啟動重大資產重組借殼上市,北京B公司股權進入上市公司。當時評估公司采用收益現(xiàn)值法進行評估,以評估增值29121萬元,增值率為792%的評估值作為交易價格,即視為公允價值,形成了巨額溢價,產生股權投資差額2.85億元。2007年上市公司執(zhí)行新會計準則,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準則》,A公司認為,A公司與B公司屬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因此追溯調整將股權投資差額初始金額轉為商譽共2.85億元,并在新會計準則首次執(zhí)行日對商譽進行了減值測試,并對商譽的減值進行追溯調整,追溯調整金額為5600萬元,2007年商譽未提取減值,2007年12月31日公司商譽為22880.32萬元,占A公司凈資產比例高達51.22%。新會計準則實施前,A公司每年有關商譽的股權投資差額攤銷為953.71萬元,新會計準則執(zhí)行后,A公司商譽不需要攤銷。這對A公司處于虧損邊緣的公司,影響是重大的。A公司曾在2007年年報披露前進行了業(yè)績預增公告,預計2007年全年凈利潤在450.550萬之間,比上年同期增長100%-150%。業(yè)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按照新《企業(yè)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準則,2007年開始將來攤銷的股權投資差額確認為商譽不再進行攤銷,與去年同期相比,該項調整使得公司2007年度凈利潤增加近1002萬元。A公司業(yè)績增加不是因為A公司業(yè)績有所改善,而是因為新會計準則執(zhí)行帶來的變化,減值測試雖然有較嚴格的規(guī)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使得商譽減值成為A公司盈余管理的一個手段。但是如果將A公司對B公司取得方式認定為同一控制合并,按照新會計準則要求,應按股權賬面價值進行賬務處理,不按高額溢價的公允價值作為交易價值,那么將不會形成巨額商譽。2007年A公司對此應進行的會計調整應為:原已確認商譽的攤余價值應全額攤銷,并調整2007年期初留存收益。雖然會計調整不影響公司2007年當年業(yè)績,但A公司資產規(guī)模將縮小33.82%,未分配利潤將形成高達億元的巨額虧損,對上市公司基本面數(shù)據(jù)影響巨大。由上分析可看出,公允價值的使用在企業(yè)合并準則中影響巨大,公司對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的認定,即對企業(yè)合并是否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將對公司業(yè)績產生巨大的影響。
三、合理運用公允價值的建議
1、加強公允價值理論研究
理論產生于實踐,又指導實踐,正是在深入的理論研究基礎之上,F(xiàn)ASB在2006年正式發(fā)布了《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第157號(SFAS157)一公允價值計量》,明確了公允價值的概念、確認、計量方法和披露制度,對國際會計學界產生深遠影響。然而,由于我國目前公允價值理論研究的缺失,無法建立完善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對公允價值確認、計量的要求及方法散落于各個具體準則之中,準則之間的差異導致了不一致,這些不一致性又增加了公認會計原則的復雜性。在目前的準則體系下,公允價值計量很難真正做到與國際的接軌,加強公允價值的理論研究,建立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2、完善公允價值信息披露
在上市公司披露的2007年年報中,許多公司在重大會計政策披露中照搬準則的原則性條款,避重就輕,缺乏可參考價值,特別是在一些存在重大盈余管理空間的會計政策披露上,這將大大弱化公司對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信息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建議有關部門盡快研究出臺相關規(guī)范文件,對年報會計政策披露細化標準給予規(guī)范指導,特別是一些涉及職業(yè)判斷、利潤操縱空間大的會計政策,以遏制公司重大會計政策披露不明確的問題,提高財務報表信息的可讀性和有效性。建議國家應統(tǒng)一公允價值信息的披露,使其披露更加規(guī)范,更加科學,更有利于保護廣大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上市公司應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披露。
3、完善公允價值應用的市場條件
雖然,公允價值并不就等于市場價格,但是市場價格畢竟是最為客觀的、可靠程度最高,也是最簡便的公允價值的來源。所以當前應該努力培育各級市場,特別是生產資料市場和二手交易市場,從而使公允價值的取得更為客觀、直接,最大程度地保證公允價值的可靠性。為促進生產資料市場持續(xù)、穩(wěn)定地發(fā)展,在市場運行過程中要做好四項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生產資料市場監(jiān)測與調控工作,不斷提高監(jiān)測、調控水平,適時發(fā)布市場監(jiān)測信息,保證公允價值獲取途徑的通常;二是積極培育農村生產資料市場,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是大力創(chuàng)新流通業(yè),推動生產資料市場增長方式的轉變;四是加快批發(fā)市場的改造和提升。
總之,公允價值由于它較強的相關性及能夠適應不斷出現(xiàn)的新情況等優(yōu)越性,逐漸被認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不斷完善,其應用也隨著市場經濟制度和其他經濟法律制度的完善而完善,這次新準則的大膽引用公允價值順應了經濟發(fā)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