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丹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和電子商務交易的特點,隨后結合電子商務的特點引出了其對會計假設理論的影響,最后提出了基于電子商務的會計理論新假設。
關鍵詞:電子商務會計理論假設
電子商務是IT技術和商務運行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商務交易過程,是21世紀市場經濟商務運行的主要模式,也是新經濟涵義下的一種主要經濟方式。它是指在技術、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里,掌握信息技術和商務規則的主體,系統化地運用電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從事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各種經濟活動的全過程。
一、電子商務對會計假設理論的影響
在網絡經濟時代代替工業經濟時代以后,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傳統會計面臨的環境發生了變化。當然這些假設也已經無法滿足電子商務發展的客觀需求,暴露出許多局限性,這也必然導致傳統的會計假設面臨一系列的沖擊。
在新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四個會計假設都面臨挑戰。
(一)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
會計主體假設從空間上界定了會計工作的具體核算范圍,只有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等會計要素才有了空間歸屬。這個個體是有形的實體。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參與主體有其虛擬性,企業不再是傳統法律意義上完整的經濟實體,它不僅沒有嚴格的企業邊界,而且不一定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不符合傳統會計主體概念。
(二)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影響
在傳統會計環境下,持續經營假設是假定會計主體將持續經營下去,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面臨破產清算,直到實現企業主體的計劃和完成受托責任為止。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主體十分靈活,會計主體變化非常頻繁,存在時間的長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三)對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
會計分期假設指為了在會計主體終止之前,能夠向信息的需求者提供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信息,人為地把經營過程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分割開來,形成一個個的會計期間。
(四)對貨幣計量假設的影響
貨幣計量假設是指會計核算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盡管會計數據不只限于貨幣單位,但傳統會計報告主要包括以貨幣計量的會計信息。
(五)對權責發生制假設的影響
權責發生制是指會計核算中確定本期收益和費用的方法。即凡屬本期的收入,不論款項是否收到,均作為本期收入處理;不屬本期的收入,即使本期收到的款項也只作為預收款項處理,而不作為本期收入。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理論的新假設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理論的假設受到了一定的挑戰,個人認為針對這種情況,可從兩方面考慮會計理論的假設:網絡環境和傳統環境,下面具體論述:
(一)會計主體新假設
我們可以把會計的主體看成是有形的實體和無形的實體的總合。在傳統環境下,會計的主體是有形的實體。即實實在在存在的企業等主體;而在網絡環境下,會計的主體就是元形的實體,即虛擬的企業等主體。當然對于有形的實體仍可以按照原來的理論處理,而對于無形的實體如何處理仍需要探討。
(二)持續經營新假設
在傳統的現實環境中,會計的持續經營假設仍然成立:但是在網絡環境下,由于無形實體的不可預知性,它會隨時存在和消失,因此持續經營假設不成立,不過我們可以看到雖然電子商務環境下都是虛擬的企業主體,但它們為了長遠的利益考慮,也會努力持續經營下去,因此從這一點考慮,持續經營假設對于有形實體和無形實體都適用。
(三)會計分期新假設
對于該假設我們可以概括為兩類:會計實時假設和會計非實時假設。在傳統的現實環境下。會計進行分期使得在一定的時間后都會有相應的財務報告以及該時間內的經營成果等信息。這屬于非實時性的;而在網絡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們可以利用網絡和計算機實時的獲得財務報告和相應的經營成果等信息,這屬于實時性的。因此現階段,在傳統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并存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考慮分期假設是實時與非實時的總合。
(四)貨幣計量新假設
針對這個假設,我認為也可以把它歸為兩類:現實貨幣與虛擬貨幣(電子貨幣)。在傳統會計環境下,一般使用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一些企業經營活動更多的使用外幣,我們可以把這種貨幣稱為現實貨幣;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經營活動則更多的是使用電子貨幣和電子數據從事相關的交易活動,與現實貨幣相比,因為其不可見性,我們稱之為虛擬貨幣。由于我國現階段對于電子貨幣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所以對于如何使用電子貨幣進行會計計量還有待探討。
(五)權責發生制新假設
對于傳統的交易來說,我們可以按照通用規則辦理各項業務:而對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交易來說,由于交易的不確定性導致權責發生制無法實施,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即如果賣方賣出貨物后,雖然還未收到買方的貨款,但是也把該賬目做為本期的營業收入;如果遇到買方退貨的情況,則把該賬目做為本期的支出,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符合權責發生制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