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順紅
摘要:對報業經營業務內部控制的狀況進行分析,有利于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報業經營業務的內部控制,提高報業經營競爭力和綜合發展能力。本文借鑒COSO報告的主要內容要素,結合湖南報業實際情況,就湖南報業在經營業務內部控制方面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問題所在。
關鍵詞:報業經營業務內部控制控制環境
湖南報業作為湖南區域的強勢媒介陳營,始終承擔著黨組織和人民大眾的宣傳重任,在意識形態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湖南報業對湖南文化事業、產業的大發展勇于擔當與創新。為了湖南文化產業的大繁榮,湖南報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深層次的報業產業改革,報業產業改革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報業經營業務的轉型發展是否成功。而經營業務轉型發展的成功,卻離不開內部控制這個強有力的管理手段,它與內部控制是否到位息息相關。基于此,本文主要是對當前湖南報業經營業務內部控制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分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便于日后工作中進一步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問題。
一、經營業務內部控制的現狀
(一)內部控制環境逐漸改善
1、內部控制理念開始形成

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報業集團、文化傳媒集團紛紛成立,報社的企業化程度越來越高。體制變遷、同行競業、新媒擠占、外媒搶灘帶給湖南報業的壓力日益加劇。面對挑戰和壓力。湖南報業開始積極主動地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從管理工作的需要出發,將適合報社的內部控制理念、理論、方法逐漸引入到日常的經營管理中來。
2、建立了經營業務組織管理體系
近些年,湖南報業根據經營業務的特點,對經營性資源進行了整合和優化,建立了以部門分設、業務分離、考核分管為主要特征的經營業務領域內部組織管理體系。在決策層,設立了經營委員會,負責報業內所有經營業務的協調與管理;在管理層。按業務分類建立了各業務部;在執行層,業務部內分設事業部;在監督層,設立了審計部,協同財務部對經營業務進行考核與評價(圖1)。
3、對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進行了改革
湖南報業在飛速發展過程中,逐漸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先后對特殊經營人才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進行了改革,給予的傾斜政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對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提高經營效率,加強內部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風險管理開始提上日程
湖南報業的經營管理高層對風險管理理念有所了解。在許多場合上強調經營過程中應重視風險控制,提出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要相適應、風險收入與風險成本要相匹配的業務指導原則,要求各業務口注重分析影響經營目標完成的各類風險因素。同時,就建立風險管理部門,開始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
(三)對部分經營業務活動實施控制
1、重視經營業務的授權控制
一般來講,報社的經營領導對經營業務開展的授權體系比較看重。例如,對廣告刊發中的優惠以及刊后情況,必須通過領導的簽批或授意才能實施;對印量進行印前審查,需要多方會審后整體授權。
2、實施綜合經營計劃和經營效果考評
報社的經營委員會對各業務部和子公司的經營水平和經營業績進行簡單考評的體系已初步建立,考評結果與資源分配、工資升降、干部任免等直接掛鉤。通過考評,強化了對內部各項經營活動的管理體制。
3、強化財務管理與控制
湖南報業在對經營業務的財務管理體制上進行了改革,在各經營部門設立財務中心,派駐財務管理人員,完善了財務制度,細化了財務管理,改變了經營體系的財務核算方式,把對經營業務管理活動的控制進行了前移。
4、在經營業務領域建立了一些規章制度
結合報業經營業務實際。按內部控制的一般原則逐步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例如,發行投訴處理制度,印刷紙張控制制度等。
(四)建立了內部網絡

湖南報業在各經營業務系統網絡之外,單獨建立了內部網絡辦公體系。內部網絡的建立,為加強信息的傳遞與溝通提供了平臺,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初步建立了內部審計監督制度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再監督的重要執行機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和指導下,報社基本上都成立了內部審計機構。并配備了專職或兼職人員。審計部在適當的時候。開展相應的內部審計工作,對經營業務活動中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狀況進行監督評價。
二、湖南報業經營業務內部控制的現實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建設落后
1、報業經營治理結構存在缺陷
現今,湖南報業的組織體系都是社長負責制,最高決策機構是黨委或社委會(黨委書記一般兼社長),沒有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設立董事會、監事會、審計委員會等內部組織和管理機構f圖2)。
從上圖可以看出,編輯委員會和經營委員會其實就是社委會另一個稱呼而已,本應由董事會在報社經營治理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以及在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過程中發揮核心作用的,在湖南報業卻被政治色彩很濃的社委會變相替代。當前。經營業務在逐步向市場體制轉變,但組織機構的設置卻完全滯后或缺位。這種滯后或缺位使得報社缺乏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理結構。缺乏規范報社經營運作的制度安排。缺乏確保報社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完善、執行的前提。在這樣的單位去構建內部控制,極有可能變為空想、空談、空行。
2、報社管理層和經營人員觀念落后
報社的管理層和高管人員普遍認為內部控制是財務部門或會計人員的事,以為只要財務部門牽頭制訂了各種相關規章、制度和手冊就是建立起了內部控制體系,出了事、造成了損失歸咎為財務部門掌控不力、把控不嚴,與報社上層沒有太多的關系,這種錯誤理解和忽略意識在經營領域尤其嚴重。以廣告刊發為例,廣告部非但不制訂廣告刊發流程和控制制度。還對財務部門牽頭制訂的各項刊發管理制度非常漠視,業務員經常不主動走授權、審核、批準、監控等程序,想盡辦法避、繞、躲。
3、人力資源政策不完善
報社對經營部門在雇員、培訓、考核、提升和福利獎勵等人力資源方面的管理,沒有形成一套完善、透明、可行的制度。對既有的人事規章制度,也沒按章執行。報社選拔標準不一,關系進人、招呼用人的現象比較普遍,直接導致報業發展至關重要的是三類人才(領導、采編、經營)匱乏,特別是在向市場轉型時期急需的既懂得新聞管理又善于經營的人才幾乎沒有。報社內部的雇員形式五花八門,有帶編、半帶編、不帶編。有集團聘、報社聘、部門聘。不同的聘用方式暗地里用不同的人力資源政策對待,摭東捂西、明暗不一。員工培訓起來“一把抓、一鍋燴”。沒做到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結果是參差不齊、素質不一。員工的勝任能力與工作崗位不匹配,關鍵崗位用不能干的人,結果只能是少干、蠻干、不干,缺乏精干、實干、苦干。
(二)風險管理滯后
1、風險意識不強
報社管理層在風險概念和理念方面有所了解,但知之不多,缺乏實質性的風險管理意識。并沒有把風險防范和管理提到事關
報社生存與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經營領域的管理人員過于注重部門業務的發展,在目標制定和實施經營過程中很少考慮風險的存在。對風險的忽視和漠視,在一般員工中也相當普遍。她們認為風險管理是上級的事。是管理人員的責任,與自己毫不相干。正因為各級人員的風險意識不強。無形之中使得諸多的經營業務活動失之于防、敗之于控。
2、風險管理能力欠缺
經營部門的管理者和員工對經營活動中可能面臨的風險的辨識能力、判斷水平和評估能力不高,特別是在眾多的業務接洽合同簽定時,沒有對應的能力來預警、識別、考量和分析風險點、機會點,對合同中的風險領域、風險程度、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等問題無從下手,簽回的合同質量不高、漏洞不少、風險不小。偶爾對經營中的機會或風險做出了識別和評估。在考慮如何采取相應的管理策略和必要的行動時卻又一籌莫展。受風險因素的影響,許多報業發展經營目標遭到了阻礙,未能實現。
(三)控制制度和控制活動不到位
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是由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組成,湖南報業內部控制系統中的制度建設在涵蓋經營領域的點面上不是很健全,缺乏可行性、完整性、系統性,在多種經營的新生業務中普遍存在著制度規范的空白點和真空帶。沒有了依據和標準的內部控制系統,就象高樓大廈沒了屹立的基礎。
報社為了保證經營目標的實現。在日常經營業務開展中設置了一些控制活動,包括業務資金控制、發行合同控制、廣告發布稿簽控制、印刷業務結算控制、業務成本費用控制等。這些控制活動雖然存在,但控制效果甚微,真要控制時,卻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微弱無力,名存實亡,始終不能到位。
(四)信息與溝通不順暢
報社作為新聞媒體單位。在信息交流、溝通渠道、主動反饋等方面理應優勢在握,先人一籌。事實上,從經營領域的狀況來看,并不順暢,并不理想。發行、廣告、印刷等業務部門都擁有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這些系統卻沒能成為管理和控制的工具來掌握、綜合、分析、交流內外部信息,沒能形成信息流來引導、指揮、規劃、調節人財物的流通。更多時候成了上層管理者的傳話筒和展示臺。傳遞的信息“變質變味”,不及時、不準確、不共享、不透明。對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嚴重縮水。
(五)監控機制缺乏有效性
湖南報業的經營業務發展正處在提速和轉型階段,相對應的監控機制卻遲遲未能跟上步伐,存在監督體系不健全。監督力度不夠的問題。各業務板塊的工作人員自我檢測不到位。自我控制走過場,內部控制運行情況得不到正確的檢查、分析、評價和改進;監控組織結構不完善,沒有設置審計委員會和監事機構。應上級要求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但只是掛牌不掛人,形同虛設,不能正常開展內部審計工作,職能得不到發揮;外部監管未能認真執行應有的程序,審計報告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