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崇
競技體育、學校體育、群眾體育是我國體育運動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具有傳遞競技體育文化的功能和任務,但不能把競技體育的模式原封不動地搬到體育課堂上來。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體特點,有選擇地進行改造、發展和完善,尋找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結合點,促進體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起到橋梁和過渡的作用。
體育教學具有同其他學科同等的塑造和培養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體育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增強體質,學習、掌握、運用運動技能,同時,還具有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品質,陶冶情操、磨煉意志的作用。
一、體育教學的德育滲透
根據學生當前的思想狀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已成為一項迫切的任務,在體育教學中貫穿德育是當前急需解決的緊迫問題之一。首先,教師的內在素質決定了學生德育素質的養成。內在素質通過形象行為來體現,因此,體育教師不但要有扎實深厚的理論基礎,專業技術、技能和強烈的敬業精神,還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同時,從外在形象上,甚至身體形象上,也應成為學生的楷模。其次,要掌握學生心理,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體現德育教育。當代大學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希望獲得尊重,喜歡尊重自己和平易近人得教師,最不喜歡的是刻板的說教,教師要了解他們的興趣所在,加以正確引導,并能夠率先垂范地做給他們看,開展針對具體學生特征的有的放矢的教學活動。再次,加強語言交流,通過教學語言的溝通,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以激勵為主,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使學生在爭取榮譽的過程中,體驗作為集體成員的責任感,這種團隊精神,有利于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的養成。最后,注意在常規教學中促進學生德育素質的養成。在常規教學中,加強學生規范,強化組織性、紀律性、促進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通過制度來強化學生自我約束的自制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分層次教學法
首先,學生身體素質有差異。體育活動是一個腦力活動與體力活動相結合的動態過程,是通過多種身體練習,掌握運動技能、技術和知識,并通過大腦支配、完善、協調的展現出來的過程。通過分層次教學,解決學生體質差異的問題,針對不同層次,設置不同標準,以比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其次,學生思想境界有差異。在初、高中教育階段,重視的是應試項目,而忽視了體育教育的全面發展。久而久之,許多學生對體育課失去了興趣,影響了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和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這一差異也影響到學生個體的協調發展和學生整體身體素質的提高。再次,學生興趣有明顯差異。針對學生的興趣差異,采取有效的措施和針對性的教學手段,有的放矢地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由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由感興趣到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發掘和發展不同學生的運動潛能,在提高教學效率的過程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并提高整個隊伍的運動素質。
此外,還可以按身體素質、興趣分組,或采取彈性分組,有層次的分組向學生傳授運動知識、技術,提高學生運動技能的養成,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提高。
三、專項選修與專項素質
專項選修的目的,是使大學生在選定某個項目后,通過課堂上專門性教學與訓練,在身心健康及運動技能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專修課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個人條件、興趣和愛好來選定的,學生的行為是主動的,是學生主觀意識的反映。有了這種主觀意識,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標。
由于有了學生的主觀意識,就有利于教師的教,更有利于學生的學。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個選定的項目,制定出完善的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訓練。
以短跑項目為例:短跑屬于極限強度項目,其特點是運動過程時間短、強度大,運動員不僅要具備完善的短跑技術和頑強的意志,還要有較高的一般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水平。下面著重談一下短跑運動項目專項選修的素質訓練方法。
1.力量訓練。依據短跑過程各環節肌肉用力特點,爆發力、絕對力量和力量耐力是短跑專項訓練的重點。可依次進行跳躍力量訓練和負重力量訓練,重點發展下肢力量的練習和屈肌肉力量練習。
2.速度訓練。包括提高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加速度的練習;發展最高速度跑的練習;提高保持高速跑的練習。
3.發展速度耐力訓練。短跑全程保持高速度的時間長短,取決于短跑的速度耐力素質的發展水平。主要練習有:中等強度跑、不同強度反復跑、變速跑、各種距離組合跑、結合力量耐力和跳躍耐力的練習、長距離跑等,還有針對比賽的摸擬跑和組內問題(1~2秒鐘)的分組強化訓練等。
4.柔韌性訓練。短跑的柔韌性主要是提高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等的伸展性和彈性,其主要訓練有“手扶肋木做前后、左右的擺腿;行進中做正踢腿、側踢腿和內、外擺腿;縱、橫劈腿;俯撐高抬腿;雙手撐地交替向前抬腿;背“橋”;體前屈、體后屈、體側屈等。
四.創新的辯證思維
體育教學的創新,首先,要設疑啟智,營造創新氛圍;其次,要培養自立探究,巧設創新探索機會;再次,要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體育教學的創新,在于教與學的過程中,在于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而且應以學生的創新為主,利用課堂結構,創造展示空間,大膽延伸教材,特別是發揮教材橫向聯系的無限探索空間,做到不斷創新,常創常新。□
(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