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珣 王英輝
一、網絡銀行的個人金融服務概述
隨著國民個人收入水平和家庭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個人對理財的需求不斷深入,形式趨向多元化。個人金融服務就是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按客戶劃分市場,對居民和個人家庭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總稱。網絡銀行提供個人金融服務主要是網絡支付服務和網上增值服務。網絡支付服務是網絡銀行基于BtoC商務模式下提供給個人支付網上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方式。這一業務構成BtoC電子商務的核心服務項目。網上增值服務主要是提供給個人的賬戶信息查詢、投資咨詢、股票分析、開戶、理財、轉賬、貸款、保險以及通過經濟人購買各種金融產品等服務。
二、發展網絡銀行下個人金融服務的制約因素
1.個人的文化觀念相對落后 。首先,從中國國民分析來看,大部分人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對財富的認識還主要是積累現金和儲蓄,投資理財的概念還沒有轉變。其次,能夠實現網上的個人金融業務的個人,基本要求就是必須配備電腦和文化素質較高,對于家中沒有電腦和文化素質較低的個人則目前無法實現個人的網上金融業務,但是這一部分家庭在整個國民家庭中卻占有絕大多數。進一步分析,即便是家中配備電腦,文化素質較高,能很快熟悉網絡個人金融服務的家庭很多也不愿意參與網上的個人金融服務。因為他們還存有顧慮,交易是否安全,賬號、密碼是否容易被泄露,有多大的風險等等一系列安全和法律問題。
2.商業銀行的宣傳意識相對落后。一方面當前我國的銀行主要是從完善功能和技術領先的角度投入了網絡銀行的個人金融服務,對于個人金融服務這個潛在的市場的需求了解甚少,而且潛在的需求轉化為現實的個人需求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另一方面個人金融業務的開展與信用體系的完善密不可分,我國目前的信用體系發展緩慢,個人征信體系尚未建立,因此網上按揭等業務的開展也無從談起;另外銀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開展個人金融服務業務投入大,成本高,業務規模小,總體看得不償失。這一系列的問題最終使得銀行不愿意過多的投資開展網絡開展個人金融服務業務,更不愿意冒風險對此業務進行大量的宣傳和推廣,只是為了保持該銀行的核心競爭優勢,搭建了這一平臺。
3.網絡市場環境不完善,信用機制不健全。我國的信用體系發育程度低,許多客戶不愿意采用信用結算交易方式, 而是以現金交易、匯款等方式進行。首先網絡具有充分開放、管理松散和不設防護等特點,因此交易的真實性不容易考察和驗證, 對社會信用的高要求迫使我國應盡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以支持網絡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盡快健康的開展。其次,在網絡經濟中,獲取信息的速度和對信息的優化配置將成為銀行信用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商業銀行網上支付系統各自為政,個人客戶資信零散不全, 有關信息資源不能共享,其整體優勢沒有顯現出來。再次,稅務等與電子支付相關部門的網絡化水平未能與銀行網絡化配套,制約了網絡銀行的個人業務的開展。
4.政府法律、法規制定落后。目前網絡銀行多采用協議形式,與個人客戶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出現問題通過仲裁解決。然而一旦問題出現,又涉及責任認定、仲裁結果的執行等。由于缺乏相關法律,使得問題難以得到真正有效的解決。
5.具備網絡技術和金融知識的人才缺乏。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培養的是在各自領域下的專業人才,同時具備計算機技術和金融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幾乎是空白,更進一步的是我國面臨外資銀行激烈的人才競爭。
三、我國網絡銀行下個人金融服務的前景
與國外銀行比較,國內銀行最薄弱的環節就是個人金融業務方面,主要停留在作為消費節余的存取款范圍,理財、支付、信貸等個人金融服務市場占有率極低,而對方在理財、支付、信貸和信用資料積累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進駐我國后,勢必會搶去這一業務大量的市場份額。因此,我國銀行必須轉變觀念和經營模式,樹立以個人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鎖定更多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體。同時,根據客戶的需求確定自己的業務方向,不斷完善和發展個人網上金融服務,在面對國外銀行的競爭和自身發展的環境中,獨占鰲頭,立于不敗之地?!?/p>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