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菲
一、談人性化的步行街界面設計藝術
與一般的街道界面相比,商業步行街的建筑界面有其特殊性,這主要體現在它的商業性和步行化兩方面,因此在步行街的界面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并表現它的商業氣氛和步行特點。
1.界面設計的連續統一性:界面的連續性是將步行街空間形態環境納入城市整體秩序的關鍵。它不但給人們提供一個連續性的商業活動空間,也給我們的城市空間環境帶來了整體的秩序感。同時,連續而又明確的界面也是使整個商業步行街道具有可識別性和可意象性的最有力的因素。這種連續性和明確性體現在街道兩側建筑的高度、立面風格、尺度、比例、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廣告、店招的位置等方面。不同性質的商業街,界面自然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這種特征沿路不斷出現,那么街道景觀就將以其連續統一的構成使人難忘。
2.界面設計的圍合性:界面圍合形成空間,依據共同的空間原則建立秩序。如果說界面的連續性是二維的,那么界面的圍合性將是三維的。它要求界面以空間為主題,以表現空間為設計宗旨。尤其在商業步行街的界面空間中,并不是成線性不變的,它可由界面圍合成步行街的節點空間、高潮空間等,增加街道空間的變化和層次。如在南京路步行街,連續的線性界面在世紀廣場處圍合,形成該步行街的高潮空間。
3.界面的謙讓原則;謙讓原則要求設計者不能把界面看成是孤立于空間的抽象構圖,而應以畫家的獨到眼光,研究其所設計建筑的各個立面對城市空間所構成的影響,并“需要為整體空間的利益而克制自我表現的強烈愿望”。謙讓原則不等于無條件地服從和不考慮建筑各自的個性特征和功能,它只是一個先后主次的問題。任何事物都有主次之分,建筑設計有主要表現的東西,如果一視同仁,沒有主題,那就顯得平淡、雜亂了。因此,在步行街界面的設計中,也要有主導、次要之分,不能一并置之。
4.界面設計的適配性;人們所需要的城市步行街空間不僅是可識別和多樣的,而且還應是盡可能合乎人們全部期望的環境。界面的適配性就是要求界面的設計必須體現對人們行為的支持,對歷史文化的關聯,對習俗的尊重。步行街中每一個店面都有它們自己的店主,每一個店主都會別出心裁地突出自身,希望自己的店面引人注意。如果放任其自由發展,則步行街的街景立面將會是毫不協調的雜燴,所以建筑師要扮好協調者的角色,如對節點空間的界面、入口及廣場圍合等的建筑景象要加以重視和強調。在控制界面中店面設計的同時也要注意適度的原則,即不能規定的太死板,以免失掉商業街所特有的熱鬧繁華、異彩紛呈的形象特征。步行街對購物者的魅力就在于其多元化、多層次的選擇自由,所以在界面設計時,建筑師既要掌握好步行街整體界面的協調,又要適應商業街建筑界面的多樣化。
二、人性化的步行街的設計原則
基于“以人為本”設計角度,商業步行街設計的原則可確定為:
1.強調設計中社會文化的融合與多元化,順應當代社會人們在心理上多層次的生活需求。2.鼓勵步行街環境的混合使用,避免街道功能的單一化。在滿足購物活動的前提下,也應滿足人的休閑、娛樂、文化活動等需要;要兼顧各個年齡層次的使用者的需求。提倡為全社會服務。3.“人”的場所的塑造。使步行場所具有宜人的尺度空間,在視覺上更能吸引人的注意。步行街的規劃應當以人為中心,注意人的基本需求,社會需求和精神需求。城市最好的經濟模式是關心人和陶冶人。
商業步行街外部空間作為建筑空間的一種,在對其特性進行描述之前,有必要先對一切建筑空間所應具有的共性進行闡述。
界定性:是構成空間的物理性質。一般由一些有形實體進行限定。如地面、墻、頂等實體乃至屏風、幕、格柵、樹列等,有時甚至人也可作為空間界定物。
可感覺性:建筑空間作為客觀存在具有可感的形象,其呈現的物理屬性和人為屬性進入人的認知世界。視覺感知在對外部世界認識中又占有主導作用。
層次性:可指建筑空間組織上的實質狀態,如大小、位置、主次等:外部的實質狀態又反映了其內在的層次,如領域性與私密性的層次、信息的層次等等。
領域性與私密性:空間或場所的使用者——人本身有領域的需求和對私密性的需求。領域性顯示了自我的存在:私密性顯示了防止自我受到外界侵擾。自明性:指一建筑空間能與其他空間區分開來而被辨別的性質,使用者借以作為認同感、方向感和位置感的依據。
信息性:建筑空間具有含納信息的能力,認可感受到有意義的刺激或訊息。空間可作為靜態陳設的場所,如櫥窗陳設、招牌廣告設置等:可作為動態陳設場所,如表演展示等;亦可作為交流的場所。
總之,空間基本上是由客觀存在的可用性和人的求用性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而對于本文所探討的人性化的商業步行街的空間環境,其特性還可拓展為以下幾個方面:
文化性:這是人性化商業步行空間環境存在的基礎,不同的空間環境也應反映不同的文化結構,表達不同的文化內涵,形成不同的情境。
地方性:建筑空間環境的創造要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條件在不同的空間場所中所表現的多種多樣的差異,正是建筑地方性的存在基礎。一般認為,地方性的存在基礎是自然環境的不一致與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不平衡。
傳統性與歷史性:傳統給人提出過去的經驗,啟示人將過去與現在聯結起來,它也賦予社會各分子一個認同過去的憑借。然而對傳統商業街道的傳承的同時,也要進行重新的解釋、評估以及局部的揚棄。創造新的東西可能意味著在舊的和現存的東西中挑挑揀揀。
象征性與情感性:在人性化的步行商業空間環境的創造中,可借用一些具體可感的形象或符號傳達表現一種或多種思維情感、意境或抽象概念、哲理等,從而產生一種審美屬性。它可提供適合于多層次的偏好和與地方特色、歷史傳統有關聯的多樣的建筑詞匯,是與文化的大眾話語多元化表現。
認同性與歸屬性:居于同一地域的人們由于共同利益,形成政治、經濟、鄰里社交等關系網絡,遵守共同的“規范”,即具“認同感”。人們在特定范圍內相互交往、相互影響,對于該區域自認為“歸屬”。人性化的商業步行空間正是承擔著一定社會網絡的人們購物及交往等活動的場所。□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