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人
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是全面、系統、連續地記錄事業單位資金活動過程,反映和監督事業單位執行國家預算情況,規范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對于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全面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業務活動情況和預算收支等信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幾個問題
(一)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執行單一會計制度不適應某些單位的實際情況。財政部門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將預算內外資金納入一套賬進行會計核算,執行一種單一的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或是事業單位會計制度。
2.事業單位會計實際工作中使用的會計科目不能準確的反映日益復雜的經濟業務。由于行業主管部門與下屬部門往來增多,如事業單位事業性收費也按比例上繳,上級單位也有可能對下級事業單位進行經費補助,而目前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沒有繳上級支出以及上級補助收入這樣的科目來反映這兩類款項往來,造成行政事業單位發生上述業務時,運用會計科目混亂,不能正確反映其資金動向。
(二)執行會計制度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其他應付款科目成了人為調節收支的大水庫。事業單位的其他應付款是事業單位在業務活動中與其他單位、上級單位或本單位職工發生的待結算款項,許多單位經常有意無意地將其他應付款科目當成一個大水庫。
2.違背收付實現制原則。有些事業單位在收到支出結算票據而款項未支付時就更做支出并以應付款掛賬,或者開出收入票。
3.財政專戶資金管理與核算很不規范。一是未正確理解預算外資金屬于財政性資金的概念;二是核算科目不規范,有的設置了諸如“應繳收入”等會計制度沒有的會計科目,有的單位甚至直接將收入抵做支出,逃避預算外資金管理。
4.會計核算方法橫向之間不可比。由于各單位會計對會計制度理解上的不同以及為了人為控制支出,造成各單位對同樣性質的款項會計核算方法不盡一致。主要表現在:(1)專項資金實際上有些單位列入其他應付款核算;(2)某些收入類款項,未做收入入賬,將其列入其他應付款核算;(3)支出列支科目隨意性大。
5.費用列支標準橫向之間不可比。為規范各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行為,政府和財政部門制定了費用開支標準,供事業單位據以執行。
二、影響事業單位正確進行會計核算的因素
(一)財政監督管理不力
事業單位主要資金來源于財政撥款,這種性質對其財政行為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主要表現為:(1)看銀行存款,花錢。“有錢不花,過期作廢”的錯誤觀念比較嚴重。(2)較少關注資金使用的合理性。事業單位很少會通過會計信息資料分析資金支出的合理性。
(二)會計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直接來源于財會專業的很少,大多數會計人員是從其他崗位轉崗而來,或直接由其他崗位人員兼職。
三、改進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
1.實行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實行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是解決會計核算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可以有效解決會計核算存在的諸多弊端。一是快速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會計核算中心可以從社會上選拔出素質較高的會計人員擔任會計,從而在較大程度上改善會計人員素質狀況。二是有效改善會計人員的工作環境,有利于讓會計人員能在沒有羈絆的環境中依法行使會計核算、會計監督的職能。三是有利于加速會計電算化步伐。優化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2.在科目體系中增加事業單位“上級補助收入”和“上繳上級支出”等科目。能有效解決會計制度無法核算上級補助收入和下級補助支出兩個科目,這種方法可以清楚地核算和反映事業單位的這類收入和支出。
(二)加強財政監督管理力度
1.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人員素質。認真實施《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的基本要求,切實加強會計隊伍的后續教育,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嚴格執行新《會計法》及一系列相關配套制度,提高財會信息質量。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預算單位不能當甩手掌柜,要支持會計人員做好財務工作。單位會計人員應把好原始憑證審核關,單位領導要把好審批關,雙管齊下,保證會計憑證的完整、真實、合法。
2.規范財政專戶管理與核算。一是要規范收入管理。第一,建議一切收入歸專戶核算;第二,一切收入取得都必須使用蓋有“財政監制章”或“稅務監制章”的票據,嚴禁使用收款收據和白條子;第三,盡快、徹底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劃清收費收入和往來款的界限;第四,不得將收費收入和其他收入列入其他應付款核算。二是要規范支出管理。第一,在支出撥款上要注明用途,方便核算;第二,專戶內部賬戶之間不要劃轉,一切支出通過撥款途徑解決。□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