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劍
2003年3月14日兩高及司法部聯合頒布了《關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的若干意見》。該意見頒布是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對庭審方式的一項重大改革。實踐中,檢察機關通過簡易程序的適用,分流了一大部分刑事案件,有效節約了訴訟成本,提高了訴訟效率。但在實踐中,有的符合條件的案件沒有按照這一意見處理,有的不符合條件的案件按照這一意見處理了,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對適用簡易程序不規范、對實施意見的法律監督不力造成的。下面,根據對意見的理解和在司法實踐中的體會,談談人民檢察院如何加強公訴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規范化。
一、要明確簡易程序的適用標準
從實踐看,簡易程序適用是否成功的關鍵是根據法律規定把握好適用條件。
一是把握“三個條件”。 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對此作了原則性規定:對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人民檢察院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公訴案件??偨Y起來就是:第一要看事實證據條件,即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也就是說檢察院起訴指控的犯罪時間、地點、行為方式、危害后果、因果關系以及被告人的主觀罪過清楚,有足夠的證據證實,事實無可置疑。第二要看認罪條件,即被告人及辯護人對所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實沒有異議。第三要看刑罰條件,即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均可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在實踐中,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和人民檢察院建議或同意適用簡易程序要件,爭議不大。但對“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的案件的認識和理解有一定分歧。
二是把握“三個面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把握簡易程序適用條件時,檢察機關還應當注意訴訟各方的態度和意見。筆者認為應當從三個方面注意:第一是面向被告人聽意見。在決定適用簡易程序之前,檢察機關應當在訊問被告人時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將案件其他基本證據的主要內容告訴被告人,看被告人有無辯解意見,以防其在法庭審判階段了解其他證據后翻供。第二是面向被害人聽取意見。被害人也就是訴訟當事人,享有相應的權利義務。檢察機關應當充分征求和考慮被害人對案件和對檢察機關起訴指控的態度與意見,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第三是面向當事人家屬聽意見。如果被害人家屬不贊成公訴機關的意見,簡易程序的啟動就難以實現各方信服。檢察機關應當考慮當事人家屬的態度和意見,將日后的不穩定因素化解在萌芽階段,最大限度地節約訴訟成本。
三是把握“三個效果”。在實踐中,檢察機關應當著眼于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統一的基礎上,慎用簡易程序。對于職務犯罪案件;大、要案件;比較復雜的共同犯罪案件;被告人、辯護人作無罪辯護的案件;被告人系盲聾啞等情況的案件;一般但有一定影響或特殊案件堅持不適用簡易程序;便于法制教育和宣傳的案件都不應當適用簡易程序。
二、要強化簡易程序的案中規范
現階段,檢察機關根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公訴案件數量大幅度上升,訴訟庭審的操作缺少規范的實際。筆者認為檢察機關應當以“公正與效率”為中心,從三個方面加強案中規范。
一是強化繁簡分流的規范操作。應當在兼顧訴訟效率與公正統一原則的基礎上,通過“簡繁分流、分類辦理”的辦案模式,優化配置,成立由業務能力突出的檢察官組成的簡易案件審理組,集中辦理簡易案件,以提高簡易案件的訴訟效率。如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中發現以下情況,簡易案件審理組應當將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重新審理: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被告人應當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罰;被告人當庭對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予以否認;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足;其他不宜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情形。
二是強化量刑建議的規范操作。公訴案件一大部分適用了簡易程序,簡易程序使庭審過程缺乏了有效的監督。為強化審判監督,對于適用簡易程序提起公訴的案件,檢察機關應當在起訴書中表明量刑意見,規范適用量刑建議案件的量刑尺度、量刑建議提出的方式和時間,以提高量刑建議質量和效果。通過對定罪的指控和對量刑的建議有效地實現對簡易程序的全面監督,使得法院及被告人明確檢察機關的定罪量刑意見,使告人自愿認罪,最大程度簡化庭審過程,保證程序公正、保障被告人合法權利、提高訴訟效率、節約司法成本。
三是強化聽審監督的規范操作。在實踐中,檢察機關應當進一步完善內外聽審制度,加強庭審程序的法律監督。對內,主管檢察長、紀檢組長、主訴檢察官定期旁聽簡易程序案件的審理,并制作《聽審反饋表》,從六個方面進行備案檢查:①看是否存在默守陳規宣讀起訴書全部內容現象;②看是否存在死搬傳統的一證一質方式核實證據現象;③看是否存在以犧牲被告人的訴訟權利為代價換取案件的快速審理現象;④看是否存在忽略對相關細節的規范和統一的現象;⑤看是否存在不因被告人自愿認罪而建議重判現象;⑥看是否存在冗長煩瑣或絕對簡單式當庭訴訟現象。對外,建立人民監督員和特約檢察員定期聽審制度,定期組織人民監督員參加旁聽簡易程序案件的庭審活動,以加強庭審活動的社會監督。
三、要強化簡易程序的案后監督
在簡易程序案件審理完畢后,檢察機關應當注重案后的監督和調查,以提高案件質量,維護公平正義,消除因案件不公帶來的上訪現象。筆者認為應當從三個方面強化簡易程序公訴案件的案后監督。
一是強化審判監督。根據檢察機關對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監督的角度不同,應當從案件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對案后進行監督。在案件的實體方面,檢察機關應對所有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普通程序公訴案件的犯罪事實、所觸犯的罪名以及所應適用的條款等問題進行的監督。根據人民檢察院對案件事實的指控,依據法律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是否正確進行的監督。在這個階段不僅要對判決書上認定的犯罪事實是否正確、犯罪情節是否恰當進行監督,還要對認定的罪名是否準確、適用的法律是否合適進行監督,同時還應對判決對被告人是否酌情進行從輕處罰進行監督。如果發現有違反法律進行畸輕畸重判決的情況,檢察機關應當通過抗訴程序來完成監督的職責。在案件程序方面,檢察機關應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的送達方式、期限以及是否符合文書標準等進行監督。按照意見的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一般應當庭宣判,并在五日內將判決書送達被告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檢察機關應根據這一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書的送達日期以及是否規范進行監督,如發現違法可以通過提出檢察建議的方式進行監督。
二是強化備案監督。針對簡易程序公訴案件,檢察機關應當建立備案制度,強化監督。對當庭宣判的案件,公訴人應該在閉庭后,將審理報告復印件、起訴書副本、筆錄、判決意見書、判決書等交付簡易案件審理組,簡易案件審理組將備案的案件統一管理,定期形成調查分析呈報主管檢察長,及時發現和糾正在適用簡易程序中出現的問題和疏漏,如在認定事實或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的就提交檢委會;如屬一般性的問題,不影響案件實體處理,由主管檢察長直接向案件承辦人提出問題,責令吸取教訓,并將處理意見,形成書面意見報主管檢察長,將錯案追究制度落到實處。同時,通過執法檔案對干警辦理每一起案件的執法效率、質量、效果和辦案差錯、投訴控告等進行評價,登記在案,對檢察人員要定期進行考核,對不稱職者,則免其資格。
三是強化調查監督。檢察機關的紀檢部門可以通過全方位多渠道地開展法律監督??梢远ㄆ趽癜高M行被告人問卷調查,及時通過被告人了解參與簡易程序案件庭審活動的情況,聽取被告人的意見;進行旁聽人員問卷調查,了解案件審理的社會效果;進行律師問卷調查,向參與庭審活動的辯護律師了解庭審情況,聽取意見。使辦案的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經濟效果實現最佳統一?!?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