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五百上海青年對話 一上來就說方言“儂好”
●本報駐加拿大、英國特約記者 陶短房 紀雙城● 汪析 張培 ●本報記者 林琳 王躍西
美國總統奧巴馬昨天抵達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京,他此次亞洲之行中受外界議論和猜測最多的問題將在這里得到答案。到北京之前,奧巴馬在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為中美關系的基調做了大量鋪墊。盡管外電對中美關系仍有一些復雜的議論,但期待看到中美激烈對抗的人肯定是要失望了。德國《金融時報》的評論認為,奧巴馬不走先與中國較量的老路。“美國之音”援引專家的分析稱:“中美關系經過了風風雨雨,終于走入平等、穩定的新階段。”
奧巴馬強調要與中國合作
有美國政府背景的“美國之音”電臺16日的報道標題是“奧巴馬:美中合作開啟全面伙伴之門”。該報道稱,奧巴馬總統周一正式展開他訪問中國的日程,會見了上海市官員,并與中國青年學生進行了對話。在對話開始前的演講中,奧巴馬特別強調,美中全面合作為雙方在全球問題上建立伙伴關系打開了大門。他表示,由于兩國之間的合作,雙方“都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安全。我們基于相互的利益、相互的尊重就能有成就”;“如今,我們有著積極合作和全面的關系,為我們在當前重大的全球問題上建立伙伴關系打開了大門”。
“美國之音”報道稱,美中關系問題專家們認為,美國方面對美中雙邊關系的新認識有可能會通過奧巴馬的這次訪問而有所提升,從“利益攸關者”轉變成“戰略伙伴”。新加坡國立大學國際關系教授黃靖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的時候表示,美中這兩個大國的關系經過風風雨雨,時移勢易,終于開始走入平等、穩定的新階段。黃靖說:“過去十幾年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認為,中美之間關系最大的進步是雙方經濟越來越相互依賴。這種依賴從根本上扭轉了中美之間的互動,奠定了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
“美國之音”在另一篇文章中說,就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中國訪問之際,美中兩國的貿易官員仍在人民幣匯率和貿易摩擦等問題上寸土不讓。有關專家說,美國不會因為總統訪華而放棄美國的經濟利益和原則,中國也要考慮中國的長遠利益。
對于奧巴馬在上海的講話,美聯社報道稱,奧巴馬對中國采取了一種務實的做法,強調積極的方面,他并不想令北京不高興,但鼓勵中國在解決一些全球最緊迫問題上承擔更大的領導作用,以與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的增加匹配。
“美國之音”報道稱,美中關系問題專家們普遍認為,奧巴馬對美中關系的新認識是促使他打破美國慣例,在上任第一年就來中國訪問的根本原因。
德國《金融時報》也持相同觀點。該報報道說:“奧巴馬的格言是:尋求共同點,不要尋找分歧。經濟危機明顯展現了雙方互相依賴的關系。雙方拓寬了對話通道,經濟對話擴展到外交政策,甚至在安全政策方面也出現了互動。今年夏天,雙方還在高級層面商談了防務問題。”
路透社16日報道稱,奧巴馬在講話之后回答中國青年人提問時再次表示,美國政府并不尋求遏制中國的崛起。此前他在日本的一次講話中做過同樣的表態。 路透社說,奧巴馬在上海科技館面對500余名上海青年以及數以萬計的中國互聯網使用者進行了一場問答會,“這一切是為奧巴馬17日在北京會見中國領導人‘熱身”。.
另據美聯社報道,16日下午,奧巴馬離開上海飛往北京,他將在北京會晤中國領導人,并將參觀故宮和長城。“這是奧巴馬此次行程緊密的亞洲之行中唯一的觀光之旅。參觀一個國家的名勝古跡在外交中被視為(對東道國的)尊重。”
臨陣磨槍學上海話
在美國媒體的議論中,上海是中國崛起的象征之一。美國麥克拉奇報業的文章說,在中國上海,奧巴馬一窺世界新的中心,這里是中國大陸“最西化、經濟上充滿活力的中心”。
美國《華爾街日報》15日也稱上海是“中國現代化的最高成就”,最能代表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成績,認為上海是一個“既有歷史抱負,又有世界性貿易聯系”的大都市,并正為成為全球金融和航運中心而努力。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奧巴馬與中國學生對話前,他與陪同的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交頭接耳說了幾句話,據離他很近的一位同行透露,奧巴馬是在向“中國通”洪博培學說上海話“你好”。果然,奧巴馬15分鐘講話的第一句就是“儂好”。奧巴馬還說:“在上海這里,我們看到了矚目的增長,高聳的塔樓,繁忙的街道,還有企業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