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繼“囧”和“呆呆”之后,又一個古漢字走紅中文互聯網,它就是由“開火”組成的“烎”。“烎”讀音“yin”,有趣的是,它和“囧”有著同一個意思,即“光明”。不過,和“囧”一樣,“烎”也被網民賦予了許多“光明”之外的涵義,這些涵義包括“霸氣”、“彪悍”、“勇猛”等,而且圍繞“烎”誕生了很多網絡流行語,如“烎你就像碾一只螞蟻!”“烎你沒商量!”“寂寞已經過時了,咱玩的是烎!”“男人,重要的不是帥,是烎!”
從這些語例中,可以發現“烎”和“囧”有著很大的不同,“囧”更多地是表達一種自嘲態度和戲謔心態,而“烎”卻有著一定的攻擊性,如果“囧”意味著陰柔、幽默和中庸,那么“烎”則代表著陽剛、明朗和直接,可以說,“烎”比“囧”更能代表當下的網絡生態,與“烎”相比,“囧”的確過時了,這點的確與我之前對“囧”的流行所作出的判斷那樣,“‘囧不會永遠流行,當新的網絡流行字詞誕生之后,它會被取代,但它曾經的寓意卻會注入網絡文化的血脈。”
說“烎”更能代表當下的網絡生態,是因為這正是一個網民四處“開火”的時代。通過互聯網掌握話語權的網民,正在肆意享受著獲得發言渠道、表達自己觀點的樂趣與快感,在這種樂趣與快感的驅動下,難免有言辭過激、輕浮無物之嫌,“開火”難免成為逞一時口舌之快的代名詞,也因此產生了“網絡暴民”的說法。誠如那些“熒你就像碾一只螞蟻!”所傳達的那樣,是一些網民遮掩不住的暴唳,缺乏對人和事物理性、嚴謹的判斷,讓“烎”這個字沾染上了浮躁的色彩。
認為“烎”是個性而把“烎”當作不分緣由開口就罵的理由,這是對“烎”這個字最大的誤解。對于大多數網民而言,“烎”更多地由“正義感、良心、責任”等詞匯來組成,“開火”不是污言穢語,而是路見不平一聲吼,對社會、政治、人心等方面的不公、偏見、灰暗勇敢地予以批判。“烎”是說破“皇帝的新裝”的方式,“烎”是替弱勢群體主持公道的辦法,“烎”是表達公民言論權利的形式,正是由于近些年來互聯網上“靈”聲一片,才讓那么多涉及機構腐敗、官員墮落的事件被頻繁曝光,也是因為這一片“烎”聲,讓那些見不得光的人想到網絡監督便兩股戰戰。
在“烎”的衍生意義中,有這樣一個層面的意思,“遇強則強,斗志昂揚,熱血沸騰,你越厲害我越要找你挑戰,希望在競爭或對抗中一比高下”。這個定義中,有一句話特別能夠打動人心,即“你越厲害我越要找你挑戰”,這在幾千年來講究長幼尊卑、中庸至上的國度來說,這一個可喜的變化,這句話除了體現網民的自信與勇敢之外,還有著一股新鮮的、蓬勃的朝氣,這股朝氣的存在,讓那些威權與強權的囂張氣氛會頓時黯淡幾分。當然,挑戰并不意味著勝利,但挑戰是一種姿態,是打破不合理制度、制定合理秩序的一種必然。
還記得那個最早的網絡流行字嗎?“靠”,“靠”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并沒有實質的行動掩藏在里面,但“烎”不一樣,“烎”雖然也有著口頭泄憤的表征,但網民已經擁有了行動的力量。網絡十年,網絡輿論也有著它的發展規律,從早期的只談風月,到中期的群眾大撥哄,到現在的群聲鼎沸,網絡輿論找到了發力對象,也因而具備了某種神圣的使命,“靈”正是在這種使命感的驅使下誕生的,如何讓“烎”擺脫個人情感的宣泄、個人好惡的狹隘,而成為推動網絡公民社會崛起的動力,這需要我們合理地“烎”,節制地“烎”,戰略地“烎”……將掩藏于我們文化血脈中的斗志和熱情,一點點地釋放出來,用以改良我們身邊的一切。如此,則“烎”的功用才會善莫大焉。
“烎”會有持久的生命力,也許有一天它會沉寂不再流行,或者被別的什么流行字詞代替,但它的寓意會長久地流傳下去。網絡讓這個古老的漢字有了新生,概因它飽含著我們的情感寄托,當它成為眾口一詞的載體,便會具備一種強大的力量,這力量,會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