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萍
縣級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農村中小學在職教師培訓的主要機構,也是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中堅力量,培訓者的素質直接影響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教師隊伍怎樣走出隊伍“老化”“官化”“關系化”的困境,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素質優良、學科齊全、結構合理、專兼結合、能打會拼的師訓工作輕騎兵,是做好教師繼續教育的關鍵。
面對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新一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深切地感覺到現有的教師隊伍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的需要。
一是教師隊伍年齡偏大。他們大都是學校創辦之初做的老師,均已年過半百,知識功底欠扎實,知識老化,相當一部分教師只有大專學歷,甚至是中專或高中學歷;他們大都缺乏教學研究能力,很少有老師在報刊雜志上發表過教學教研論文;他們缺乏現代教學技術能力,不能用電腦進行輔助教學;學科結構不合理,主要是語數教師,其他學科教師缺乏。
二是衡東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地處縣城中心,工作生活條件較為優越,工作也沒有壓力,很多教師將“中心”看成是進城的一個較為理想的單位,想方設法調到中心,目的是進城退休。這樣一來,非教學人員增加,教師隊伍關系復雜化,出現了嚴重的苦樂不均現象,教師的積極性受到嚴重的影響,有人戲稱中心隊伍為“老牛推磨群體”。
三是干部隊伍出現了很多閑職,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要解決級別就在中心掛一個職,還有一些是其他學校快要退休的干部,為了照顧他們進城,也調入中心掛個職。他們既不上班,也不管事情,由于閑職干部多,管事的干部少,不懂業務的干部多,懂業務的干部少,工作難以推動。
這樣一支“老化”“官化”“關系化”的隊伍怎能適應新形勢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需要呢?衡東教育要發展,必須提高中小學教師素質;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要提高,必須充分發揮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功能;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要發揮“工作母機”作用,必須建設一支合格的培訓者隊伍。縣委、縣政府、縣教育局充分認識到教師培訓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要求中心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對教師隊伍進行改組、補充、培訓、整合,達到最優化目標。
一、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把掛職干部全部取消,讓年齡偏大的干部提前離崗休息,選派年富力強、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干部擔任學校主要領導。2003年縣委、縣政府將職業中專校長、全市“十佳”校長、特級教師劉美揚同志調入中心任主任,將一中副校長特級教師顏亞華同志調入中心任書記,并新提拔一批青年骨干教師進入中層。這樣一來,中心領導班子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一支年輕、精干、具有開拓創新意識,會想事,能干事的干部隊伍。
二、組織優秀教師團隊
第一,對原有教師隊伍進行瘦身。大刀闊斧改組原有教師隊伍。該退休的退休,身體不好的提前離崗休息,不合格的教師一律調出中心。
第二,補充新鮮血液。一是到高校招聘優秀本科畢業生到中心工作,改善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增添教師團隊活力;二是從全縣范圍內選調優秀教師來中心任教,把基礎知識扎實、功底深厚、經驗豐富、教改教研能力強的名優教師充實到培訓者隊伍中來。近五年引進了30多名優秀教師,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第三,整合教育資源。2005年初,為了貫徹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縣教育局將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電教儀器站進行功能整合。教研室的教研員不僅要從事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也要參與教師培訓工作;電教儀器站的同志不僅負責全縣電教儀器的裝備、教學指導,也要負責對中小學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教師進修學校的教師,不僅要搞好培訓教學,也要積極參加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三者功能的整合,使每位教師不僅能上好培訓課,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指導性,也能更好地指導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有利于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
第四,選聘兼職教師。選聘高校教師和專家作為兼職教師或客座教授。中心是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的教師培訓機構,不可能貯存太多的教師和各類人才,要發揮多功能,進行大服務,必須選聘兼職教師或客座教授。中心從衡陽師范學院、湖南科技大學等高校選聘了一批教師作為兼職教師,還聘請了北京、湖南一些知名教授作為客座教授。
三、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第一,對教師實行“送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模式進行培訓,增強造血功能。所謂“送出去”,就是將培訓者選送到高校及上級師訓機構,接受培訓者培訓,或讓其攻讀研究生,提高學歷層次,或進行短期的專題性培訓,或送到別的先進的同級師訓機構去開眼界和觀摩學習。幾年來,中心選送了四位教師到湖南師大參加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習,僅兩個沒有本科學歷的教師也參加了本科函授學習,選送了多批教師到省、市和高校參加短期培訓者的專題培訓;中心還積極鼓勵教師參加省、市各級專業學會,定期派老師參加學會組織的各項學術活動;組織教師先后到省內外兄弟學校參觀學習。所謂“請進來”就是邀請相關專家學者來中心給老師們講課,根據學校培訓重點,有選擇性和針對性的邀請專家作專題報告。幾年來,中心先后多次邀請了中央教育科學所、湖南師范大學等單位的教授、專家來校講學。
第二,扎實開展校本培訓。為了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中心扎實地開展了校本培訓。一是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完成“六個一”,即讀一本專業或業務書、寫一本讀書筆記、撰寫一篇教學論文、上好一堂示范課、蹲點一所學校、參與一個課題;二是單周星期一晚業務學習,雙周星期一晚集體備課;三是開展“以老帶新,一對一活動”,讓青年教師拜老教師為師,每年簽訂一次傳幫帶協議,要求老教師在專業知識、教育理論、備課、上課、評課、說課、經驗總結等方面,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青年教師要虛心好學,能博采眾長;四是大力推廣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技術,中心要求在一年時間內,每位教師必須掌握多媒體教學技術,人人都能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爭取兩年時間后,每位教師都能從事教育技術能力的教學及指導工作。
第三,推行教師蹲點制度。為了解決培訓工作脫離教育教學實際的問題,更好地為中小學教學服務,中心推行教師蹲點制度,要求每位教師到一所小學或初中蹲點,在點上的時間每月不少于一周,其任務是和點上的教師一起參加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一起備課、上課、評課、輔導學生及參加課外活動,與師生進行交流,作一些調查研究,充分了解中小學教學現狀,熟悉中小學教學工作,發現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一些指導。
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師訓輕騎兵
通過幾年的艱苦努力,中心師資隊伍建設已完全走出了“老化”“官化”“關系化”的困境,打造出了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優良、學科齊全、結構合理、專兼結合、能打善拼的師訓工作輕騎兵。
第一,數量足夠、結構合理。中心專兼職教師涵蓋了中小學所有學科,且每個學科都有2-3人,無論開展哪個學科培訓,都有充足的教師;中心專兼職教師48人,平均年齡36歲,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38人;一級教師8人;研究生4人;本科生44人。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學科結構都達到了優化水準。
第二,力量雄厚,素質優良。所有教師都是從縣重點學校選拔出來的優秀教師,他們知識廣博,專業扎實,觀念先進,方法靈活,掌握了現代教學技術,在教學中能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踐,用生動鮮活的實例,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深受學員歡迎。他們不僅在教學上是行家里手,在教研中也是碩果累累。中心教師每年在報刊雜志上發表教學論文100余篇,近年出版專著、教材、教輔書42部;幾乎每人都參加了省、市課題的研究。近幾年,中心教師參加課題研究共計16項,其中高中理科‘問題創新、探究“湖南省農村回鄉普職高畢業生比較效益調查”“課前限時閱讀,培養語感,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素質”分別獲省一、二、三等獎;在指導中小學教師教學上也成績卓著,中心教師指導中小學教師參加省、市教學比武,小學4人獲省一、二等獎,28人獲市一、二等獎,初中14人獲市一、二等獎。
第三,敬業愛崗,能打善拼。教師們都非常熱愛自己的事業,能把工作當作事業來做,無論是上課、下鄉,還是中心教研活動從來沒有人遲到或缺席。送教下鄉,教師下鄉蹲點,不管嚴寒酷暑,風霜雨雪,老師們都堅持到位。中心40多位專兼職教師人人都能獨當一面,個個都會電腦,無論什么培訓項目,任務一下達,中心上下積極行動,很快就能完成準備工作并實施培訓,且效果很好。他們無論是搞培訓還是做課題,無論是下鄉調查研究還是示范操作,都能做出優良的成績。中小學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們稱我們這支隊伍是 一支高素質、能打善拼的師訓工作輕騎兵。
(責任編輯:陶佑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