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碧軍
教師培訓機構是全縣中小學校師德、教育、教學、教研等方面的示范機構,教師培訓機構的教師是“教師的教師”,對全縣中小學教師起著引領、示范的作用。因此,如何重視“中心”內涵發展,為全縣教育起表率作用,是近年來“中心”領導認真思考的問題。經過積極的思考和研究,“中心”決定實行“兩手抓”,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科研,用管理打造精品師訓基地,用科研提升師訓工作品味。
一、提高管理水平,打造精品教育基地
主導和推動學校教育持續發展的不是外部的力量,而在于系統內主動力、學校教育的內在稟賦、內部動力、內部潛力和內部創造力的不斷優化重組,從而促進學校教育的發展。
為此,“中心”在2008年下學期開學之際,巧借“思想大解放,教育大發展”的東風,結合學校實際,開展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討論,用三個“精益求精”的實際行動來打造精品師訓基地。
第一,管理上精益求精。為了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每一個崗位的管理、服務作用,主任、書記在充分聽取意見,多次商討、醞釀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行政分工,明確崗位,實行責、權、利相結合的管理體制;規定行政、職員上下班時間,張貼在辦公室的門上,實行“亮牌上崗”制,以便全體師生監督;實施“五個一”工程,督促行政人員上好一門課,幫助一個學困生;下好一個教研組,帶好一個班,指導一個青年教師成長。同時實施一天一句警示,一周一次班會,一月一次排查,一期一張“安全責任狀”,一期一次專題講座,以優質的服務、嚴謹的管理確保師生安全。
第二,教學上精益求精。“中心{”的辦學特色是以優良的校風、濃郁的學風留住學員、吸引學員,以優良的質量幫助學員重樹信心。為此,學校積極推行優勝劣汰的教師聘任制、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教師集體備課制、互幫互學師徒結對的成長制、推門聽課指導提高的會診制;在教學業務上精益求精,上好每一堂課,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學校定期進行考核,定期召開學員座談會,收集學員對任課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定期進行民意測驗,及時予以反饋,幫助教師提高上課的滿意率。
第三,服務上精益求精。在暑假教師學習班上,“中心”就提出主題為“解放思想,我為創精品學校作貢獻”的大討論,教工分別從“按時上下班,保證服務時間;熱忱關懷,提高服務質量;尊重學員,展示每個崗位的服務水平”這三個方面進行熱烈的討論和發言,力爭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為廣大師生服務,真正形成“后臺圍著前臺轉、校長圍著教師轉、教師圍著學員轉、全校圍著教學轉”的工作局面。
二、提高科研水平,提升師訓工作品味
教育科研是學校教育的第一生產力;是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先導;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促進教師隊伍從經驗型向科研型、學者型、專家型轉變的重要基礎;科研意識、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是促進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只有通過科研來反思教育行為才能分析、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探索新途徑,總結新規律。中心通過以下措施在全縣建立起一體化管理體系。
“中心”以學科教研員為基點構建了縱橫雙向的管理體系。縱向管理體系:以學科教研員為主導組織確立一個項目,由重點校輔導一般校承擔主要研究工作,由承擔校校長擔當主持人,由副校長負責實施,教研組長具體落實,研究人員操作實施。橫向管理體系:“中心”領導結合自身學科優勢,蹲點到校相應課題組織參與策劃,指導活動過程。
“中心”組建由學科教研員牽頭,“中心”領導、承擔學校領導參與,教研組長為核心,主要參與研究人員為主創的課題研究隊伍。“中心”鼓勵研究人員參加上級組織的培訓進修,不斷拓展專題研究項目,爭當科研型、創新型教師,形成以學習為起點,以研究為重點、以總結為關鍵、以推廣應用為目的師訓特色。
為了使教研工作走上科學化,規范化道路,“中心”優化教研組織,在全縣建立學科教研聯組和課題中心組,在學校建立學科教研組、年級備課組,并制定了約束激勵機制,力爭讓每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堅決把《教師教研目標考核方案》《教研制度》《教師外出學習培訓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落實,及時檢查、總結、反饋,通過量化管理,使教育科研由“軟”變“硬”,促進科研的發展。
“中心”用“四抓”來不斷提高教師科研水平,不斷催生科研成果。
第一是抓尖子,培養科研骨干。要求骨干教師運用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結合學科特色,選擇科研課題,進行教學研究的實踐操作,上示范課,開專題講座,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成為教育科研的實踐者、示范者、帶頭人。
第二是抓全員,形成整體聯動狀態。“科科有專題,人人都參與”,中心主動承擔和申報一系列的教研專題,這些專題與新課改教學要求緊密相關,與每任教師的專長息息相關,使廣大教師產生了一種積極的內心需要,從而調動了教師從事科研的積極性,使其成為自覺行動。
第三是抓外援,借“腦袋”促提高。拜名家為師,請專家講座是“中心”開展教研一貫的好傳統,近年來,“中心”請了一大批名家來衡東主辦講座,參與聽課的全縣研究人員有一萬多人次,有效地提高了研究水平。在課題研究中,請省內外專家擔任顧問,請專家指導開題,請名家指點、糾錯。
第四是抓設施,以先進科技的手段促教研。中心在全縣完成了信息化建設普及工程,全縣所有中小學都配備了電腦教室、遠程教育接收平臺,構建了全縣教育信息局域網,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充分利用網上信息,了解了國內外科研前沿動態,提升了科研水平。
近兩年,中心教研室積極從事教學研究和課改實驗工作,教研教改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十五”期間共有立項課題15個,其中省級課題4個,市級重點課改3個,一般課題8個,這15個課題都有中心人員參加,有的課題正在研究中,有些課題正在省里參評。2005年我縣《高中理科“問題創新、探究”》獲省一等獎,劉美揚主任主持的《湖南省農村回鄉普、職高中畢業生比較效果調查》獲省二等獎,中心黨支部書記顏亞華主持的《課前限時閱讀、積極感悟,全面提高中學生英語素質》獲省三等獎;2006年《特色教育與職業指導并軌研究》《自主學習與小學生主動發展》《涉外型學校教育與實踐》《學、導、幫、創四階梯式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四個課題獲市一等獎,《騰飛的大浦校本課程開展與實施》等三個課題獲市二等獎。
“中心”主任特級教師劉美揚同志是兩項國家級規劃科研課題的主干成員,主編專著4部,是湖南省中專部教學教材大綱的編寫者和教材的審定者,“中心”書記、特級教師顏亞華同志自編《閱讀教程》8部,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0多篇,是全國高中英語教材的參編者和審訂者;中心副主任高級講師趙愛萍同志參加了《協同教學的理論實踐》、《中小學教師心育能力的培養》等課題研究,參與了《現代小學管理》《現代教育理論》等6本教材的編寫。
“中心”通過近年來的內涵式發展,真正實現了培訓機構的最優化,師訓基地提高了檔次,師訓工作提升了品味。自2003年始連續6年被評為縣、市、省文明單位,2005、2006年先后兩次被省教育廳評為先進單位,兩次被市教育局評為“優秀學校”,成為了全縣教育單位在師德、教育、教學、教研等方面學習的楷模。
(責任編輯:陶佑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