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群杰
[案例]
這件事過去好幾年了,但它在我腦海中總是無法抹去。“點到為止”的教育技法也成了我與學生融洽師生情感的一種“平衡術(shù)”。
又是一個秋季,初三第一學期開始了。開學第二天,班上還有一位女生陳元未到。傍晚時分,我只身家訪,在距離陳元同學家尚有一里路行程時,周圍群眾告訴我,陳元同學的母親因肝癌去世了,父親已經(jīng)六十來歲,家庭經(jīng)濟困難,現(xiàn)在可能上不了學了。聽了這番話,我懷著痛惋的心情來到陳元同學家。與陳元同學的親人一起鼓勵她自強自立,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
當晚,我與幾個班干部為幫助陳元同學戰(zhàn)勝困難,重返校園學習進行了精心設計。第二天,在班級團支部倡議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募捐助學行動在班級展開。募捐結(jié)束后,二十元、十元、五元、兩元,一個個數(shù)字和學生姓名在我的眼簾中跳躍,我大吃一驚,一些平常飽經(jīng)“炮轟”的“紈绔子弟”的捐款赫然醒目,而常被我視為“掌上明珠”的寧蘇艷同學卻只捐了0.5元。
我百思不得其解,小結(jié)會上,我對“紈绔子弟”贊賞有加,但幾次想嚴厲指責寧蘇艷同學,話到嘴邊又收斂回去。最后,我說:“請大家向捐款突出的同學鼓掌、表示敬意”。并且含沙射影式地補充了一句話:“我們不僅要學習好,更要在思想上領先。”
一句輕描淡寫的話,讓寧蘇艷同學聽在耳里,悟在心里。晚自習下課了,她遞給我一封長長的信:“老師,我錯了。我原本想,今年爸媽在家修新房,家庭經(jīng)濟不寬裕,我只想省一點錢,給爸媽他們也少點負擔……”
其實,作為班主任,我早已了解寧蘇艷同學家里的情況,也察覺了她內(nèi)心動向。為此,我與她進行了長談,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她體諒父母、孝順父母的優(yōu)點,另一方面指出了她思想行為上的不足。看到寧蘇艷同學誠懇接受意見,我于是因勢利導,合理引導她識大局、顧大體,并且指出,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面對各種復雜的事情,都得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我說:“施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們都能在施與被施中享受人生的溫暖與關愛,心底無私天地寬。心底輕松了,學習也踏實了,報效父母也就容易實現(xiàn)了。”
沒有指責,沒有批評,寧蘇艷同學慚愧地點了點頭。在以后相處的日子里,她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小節(jié)上,總是主動與我進行情感溝通,思想交流。面對老師和同學的需求,她總是積極伸出援手。畢業(yè)會考一天天臨近,寧蘇艷同學的成績變得更加出類拔萃。次年夏季,她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了省示范學校。經(jīng)過三年高中階段的頑強拚搏,她又順利地考入了西南政法大學。現(xiàn)在她正在西南政法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去年冬天,寧蘇艷同學回家探望老師,我鄭重地向她提出一個問題,是什么因素促使了她圓了成才夢,她簡潔地笑著說:“心無旁騖一身輕吧!”我心領神會,明白了她內(nèi)心所指。
[分析]
縱觀寧蘇艷同學的成長過程,我想,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可以得到如下幾方面的啟迪:
一、學困生是問題學生,但學習優(yōu)秀學生未必就不是問題學生
面對問題學生,教師考慮最多的是學困生、思想品德欠佳的學生,而往往認為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與“問題生”沾不上邊。事實上,部分教師對“問題學生”概念模糊不清。“問題學生”是指在生活、學習、道德修養(yǎng)、行為習慣等各方面存在某種缺失的學生。可以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問題”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均會反映出來,帶有普遍性。縱使學習上的優(yōu)等生,各種問題也時有出現(xiàn),那種以為“一俊遮百丑”的認識應引起每位教師的深刻反思。
二、教書育人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育人比育智更重要
任何一位教師,在自己的職業(yè)活動中,是沒有辦法將教學與教育斷然分開的。一位合格教師,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是其自覺履行的道德義務。江澤民指出:“在學校中,對數(shù)學、物理、化學和外語等知識的教育要重視,對上面講的知識(中國歷史、地理、文學知識和政治知識)的教育也要重視。如果輕視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知識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培養(yǎng),那會產(chǎn)生很大的片面性,而片面性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的軌跡。”人們常說:“智育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只有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才能培養(yǎng)新時代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三、教育要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就像“一顆樹沒有一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由于學生的家庭背景、年齡層次、教育水平、學習環(huán)境、生活習性、體質(zhì)特征等存在不同的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但同時,每個學生又有各自的弱點。為此,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因材施教,這樣才能糾正他們不良的行為習慣,陶冶他們良好的思想情操,激發(fā)他們渴求知識的熱望,提升他們崇高的人生價值。
俗話說:“尊人者,人尊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可以溝通的,關愛學生成長是教師崇高的天職。教育過程中,我們既不要因偏愛學生而護短,也要避免因厭惡而遮長。中小學生尚未長大成年,但他們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自尊心,同樣有較強的獨立意識。為此,作為教師,在指出學生缺點和不足時,要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要結(jié)合具體情況,能遮掩的遮掩,可點到為止的就只能輕輕而過。否則,面對學生行為的不足,不尊重學生自尊心,在大庭廣眾之中扭住他們的弱點不放,定會傷害學生的感情,這種傷害是難以補救的,有時甚至會造成終身遺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充分表明,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不要傷害孩子們,要讓每個學生抬起頭來,幫助他們走出一條健康向上的人生之路。
(責任編輯:黃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