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楠
蓮花又稱荷花,自古以來就引喻為清凈、尊貴、光明、吉祥的象征,黃新華的中國畫彩墨蓮花體現了畫家對生命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作為國內獨具風格的女畫家,黃新華筆下的荷花既有“映日荷花別樣紅”之熱烈,又有“留得殘荷聽雨聲”之清高;既有宋人工筆荷花之法度,又有自我筆墨之寫意。黃新華的畫風自成一家,涉及寫意、工筆、山水、花鳥、人物、書法等,得到劉大為、黃均、胡勃等多位名家指點,并從張大千、齊白石等藝術大師的作品中汲取營養,積累經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風。2009年她的作品入圍藝術中關村國際博覽會,所展出的作品均為黃新華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包含山水、花鳥、人物、書法等,但主要以荷花為主。在藝術中關村國際博覽會現場,黃新華站在一幅幅潛心創作的或清麗高雅或自然恬靜的書畫精品旁,就中國畫的傳統文化底蘊、中國畫技巧的理解與創新、自己的藝術理想等問題侃侃而談。
蓮花又稱荷花,自古以來就引喻為清凈、尊貴、光明、吉祥的象征,黃新華的中國畫彩墨蓮花體現了畫家對生命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談到我的藝術創作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我想首先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蓮花的熱愛。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畫乃中華光輝燦爛文化精粹之一。‘立象以盡意,中國畫既強調客觀的真實性,又強調主觀的意志性,不但表現客觀事物的形態特征和內在精神、內在美,還表現出畫家借助紙筆墨色傳達的自我主觀意識和心理世界。將自己的個性、學養、品格融于作品中,從而彰顯藝術主體的精神與格調。”“我對中國畫技巧的理解是在《畫品》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摸移寫)中實踐、提煉、升華的。中國畫的獨特之處,當然是它的意境,言有盡而意無窮。就我畫荷花而言,是很陽光,尊貴和熱烈的,是對和諧、生命的禮贊。”黃新華從自身的創作實踐中總結出對中國畫技法的深刻理解。
黃新華在中國畫傳統技法的繼承和創新上也有自己的感受,黃新華說:“藝術創作中中國畫傳統技法的繼承和發揚,我覺得應該是向傳統要技法,向生活要創新,在傳統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在寫生的基礎上拓展筆墨語言。寫生,就是寫生活,寫生命,寫生氣。多讀書讀好書,多讀作品讀好作品,多讀生活多感悟生活。才能創作出有時代感的作品。” 黃新華將她對生活、對生命的感悟很好的融合進她的藝術創作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物我統一,天人合一。 藝術的根基在于對萬物的愛,愛它的形象,愛它的靈魂。靈魂就寓在線條,寓在色調,寓在體積之中。愛生命,愛生活,愛藝術,是我創作的原動力。‘畫如其人創作一幅作品,畫什么,怎么畫,其思想性和文化性已融入其中了。”

“前輩藝術家為人為藝的美德,是我做人做藝的很好榜樣。”談到自己的藝術歷程,黃新華老師說,“喜歡寫寫畫畫是我從兒時就有的愛好和興趣。有幸得到劉大為、張道興、李寶林等老師的指點,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正因為接受了中央美院和解放軍藝術學院的良好專業教育和訓練,自己擁有了舉一反三的能力,能夠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海洋里吸收營養,使自己同藝術成長。八十七神仙卷,龔賢山水長卷,永樂宮壁畫,宋人花鳥小品,我都認真精心的臨摹學習。張大千、齊白石、八大山人、吳昌碩、石濤、黃賓虹、潘天壽、李可染、劉海粟等名家名作及藝術理論,我都認真研讀,從先輩的作品及理論中吸取養料。”正是因為在藝術旅途中的不懈跋涉和不斷地吸取前輩藝術養料,黃新華得以在藝術的旅途中標新立異,不斷開發新的創作主題,在祖國六十華誕之時,黃新華將用自己的畫筆,更好的描繪祖國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正如黃新華為祖國六十華誕撰寫的對聯:“千載巨龍乘風浪,六十芳華展雄姿”!
黃新華老師談吐清麗高雅,身上散發出女畫家細膩感性的藝術情懷,“獨具風格,畫如其人”,“個人風格不是創造出來的,是從人的個體生命深處涌流出來的。只有不斷學習,實踐,進步,在廣博的傳統經典,及豐富的自然生活中吸取養分,在實踐中錘煉,才能使自己的繪畫表現得更確切、更主動、更鮮活。”黃新華將一名女畫家細膩感性、清新風雅的性格融合進了藝術創作之中。
藝術和市場是相輔相成的,好的藝術作品需要好的市場環境做土壤。談到目前中國畫的市場環境,黃新華對中國畫的未來發展和市場走勢滿懷信心:“目前中國畫的市場環境,我認為正是蓄勢階段,等待拉升。每一位藝術家,以健康快樂的心態做人,以美的心態做藝術,平心靜氣見效益。實現作品‘叫好又叫座,是每個藝術家的愿望,更需要藝術機構的推廣,藏家的厚愛。”
“翰墨飄香,蓮花盛放”,黃新華愛生命,愛生活,愛藝術,在實踐中提煉、升華,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底蘊融入自己的藝術創作和藝術創新之中。采訪接近尾聲,黃新華躊躇滿志,帶著對藝術的理解和創新,帶著對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將繼續在藝術旅途中走下去,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書畫精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