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波 唐 博
顏色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感知,是人類生活和語言使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與人類的文化息息相關。顏色除了具有物理屬性之外,在不同的語言、文化當中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和延伸意義,因此在語言、文化及翻譯研究中占據了一個重要的地位。
一、研究英漢顏色詞文化差異的意義
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創造了十分豐富的表達顏色的詞語,以便更好地傳遞信息、表達思想。但由于受到各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民族文化心理、生活習俗、宗教文化、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響,英漢文化中顏色詞(color–words)表現出英漢民族獨特的“個性”,帶有顯著的文化特色。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顏色詞不可避免地成為跨文化交際中的一個障礙。廣泛研究兩者的不同之處,可以更好地運用顏色詞,加深對英漢語言文化差異的理解,這對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人們對色彩的視覺感是相同的,英語和漢語對基本顏色詞的分類差別也不大。美國民俗學家Brent Berlin和語言學家Paul Kay 在《基本顏色詞語:普遍性與進化論研究》(Berlin & Kay 1991[1969])一書中,通過大量實證與文獻考證,并對近一百種語言進行了比較研究,概括出11種顏色詞:黑(black)、白(white)、紅(red)、綠(green)、黃(yellow)、藍(blue)、棕(brown)、紫(purple)、橙(orange)、粉(pink)、灰(gray)。這些顏色詞在不同的語言場合使用時,具有不同的特殊意義,甚至失去顏色詞的本義,因此要特別注意英漢顏色詞意義表達的差異,不能望文生義,簡單地將其理解成相對應的漢語顏色詞。
當前英語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在重視語言知識教學的同時,忽視了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文化背景知識不重要,或者認為其在語言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作用不大。其實,英語課的目的之一在于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能力。很多學生在獲得足夠的詞匯量與語法知識之后,與外國人交流時仍然出現文化沖突。這種現象充分證明了學生缺少的是目的語的文化背景知識,即使學到了足夠的語言知識也未必能正確運用語言。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應和語言知識的傳授一樣得到重視。
二、英漢顏色詞的文化差異
1.歷史文化傳統的差異
由于歷史文化傳統的不同,英漢兩種語言中顏色詞的引申意義有較大差異,是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因素之一。
黃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的象征,是高貴色。中國人以黃色為尊,源于古代對地神的崇拜。古代皇帝要穿“黃袍”,賜給寵臣“黃馬褂”,中國人結婚時要選“黃道吉日”。[1]
在英美國家,purple(紫色)則代表帝王的尊貴,象征著顯貴和尊嚴,因為古希臘、古羅馬皇帝、執政官都身著紫袍。紫袍加身意味著上升到顯赫的地位,如:to be raised to the purple(得到提拔),to be born in the purple(生于帝王之家)。
紅色在中國是一種喜慶色,象征著吉祥、如意。中國人看到紅色就會聯想到“紅紅火火、喜氣洋洋”。如貼紅榜、貼紅對聯、發紅包、派紅利、掛大紅燈籠、傳統婚禮上貼紅“喜”字、新嫁娘穿紅裙,等等。而在英語文化中,“red”主要指鮮血(blood)的顏色,使人聯想到“暴力”和“危險”,象征著殘暴、流血,如:red revenge(血腥復仇),red-headed(狂怒的),red ruin(戰禍)。“red”甚至還象征著放蕩、淫穢、低級等含義,如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2]
2.民族文化心理的差異
在現代漢語中,黃色最能讓人產生“淫穢、色情”的聯想,以致中國人一看到英語中的yellow paper和yellow press,便望文生義地認為是“黃色書籍、黃色報刊”。實際上yellow paper是指政府發布的報告書,yellow press是“以聳人聽聞的方式報道新聞者”,而yellow pages則指分類電話簿,并非“淫穢書刊”,這與漢語文化中的聯想意義有天壤之別。[3]yellow甚至還帶有褒義色彩,在曾經風靡全美的歌曲“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ak Tree”(《老橡樹上的黃絲帶》)中,黃色蘊涵著寬恕、諒解的意境。
還有很多顏色詞和yellow一樣,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們的引申義。實際上,民族文化心理決定了語符指稱反映的內容和方式,決定了語符系統的構成和發展。[4]
此外,英漢民族在看待問題的方式上也存在著差異。由于觀察事物的視角不同,著眼于茶葉顏色的英國人稱之為“black tea”,著眼于茶水顏色的中國人卻稱其為“紅茶”。
3.生活習俗的差異
由于生活習俗的差異,顏色詞在英漢民族中有不同的特定含義。同樣的顏色在不同的環境和生活習慣中,所指稱的也各不相同。如:美國人通常把鈔票稱為greenback,因為美元的紙幣是綠色的。在美國,green還表示“金錢”“有經濟實力”,如:green power(財團),green stamp(指美國救濟補助票,因印成綠色而得名),green sheet(指政府預算明細表)。在英國,人們稱喜慶的日子為red-letter day,這并不因為red有吉祥之意,而是因為日歷中這些日子用紅色字體印刷。[5]
4.感情色彩的差異
在英漢語言中,各種顏色詞代表的感情色彩也不一樣。比如blue(藍色)一詞在漢語中,蔚藍色的天空常能激發人們對未來的憧憬,勾起人們無限的遐想。但在西方名曲“love is blue”中,blue非但不能讓人產生憧憬和遐想,反而讓人覺得憂郁、沮喪。[6]因為在英語中,blue常用來喻指人的“情緒低落”“心情沮喪”,如:be in a blue funk(驚恐萬狀,悶悶不樂),blue Monday(抑郁的星期一)。Blue有時也表褒義,如一些西方貴族用blue來表示他們是純西班牙的血統,沒有摩爾人的血統:blue blood(貴族血統)。[7]
5.宗教文化的差異
大多數英美人都信奉基督教,因此產生了很多與宗教信仰相關的習語,如:Go to hell(見鬼去吧),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上帝助之)。
復活節前的星期五,是耶穌的受難日,因此英語國家的人用Black Friday指大災大難、兇險不祥的日子。撒旦在《圣經》畫像里是綠色的,所以綠色也代表著瘋狂、絕望和妒忌,有人因為別人擁有他沒有的東西而生氣,我們就說他green with envy(嫉妒)。[8]
在英語文化中,白色象征天使、幸福和美德,如:a white day(吉日),white war(沒有硝煙的戰爭),white hands(公正廉潔的),white head(寵兒),white man(有教養的人)。而在漢語中,白色卻是“悲哀、痛苦、恐怖”的象征。
在英語口語當中,黃色是叛逆、嫉妒、懦弱的標志,因為黃色是猶大背叛耶穌時所穿衣服的顏色。[9]如: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 belly(膽小鬼),yellow books(尖酸多疑的神情)。
三、英漢顏色詞的翻譯對策
我們在英漢互譯過程中,一定要尊重英漢語言顏色含義的差異,用人們易于接受的表達法,努力做到“信、達、雅”。
1.直譯法
盡管中英兩國存在傳統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但帶有濃郁文化色彩的顏色詞都存在一些完全或基本對應的情況,只要認準各自的真正含義,就可以采取直譯。如:a white Christmas(銀裝素裹的圣誕節),to give a green light to(為……開綠燈)。
2.顏色增減法
為了追求相同的聯想意義,在譯文中根據目的語的表達習慣,可以增加或減去適當的顏色詞。如:He didnt try in vain. 他沒有白干(增加“白色”);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我看見他時,他在沉思(減去“brown”色)。
3.顏色替換法
相同的顏色詞在英漢兩種語言中可能會引發不同的聯想意義,因此在翻譯時可以把被翻譯的顏色詞變換成目的語中相應的顏色詞,使之符合讀者所處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如:black and blue 青一塊紫一塊(而不是青一塊黑一塊);His hair has turned grey. 他的頭發已經變白(而不是灰色)。
4.意譯法
有些顏色詞因為是習慣用法,有象征意義或引申意義。這時,可以根據原文的意思,完全忽略原文的顏色詞,而采取意譯法。如:a boy without much grey matter(智力低的男孩),因為grey matter 指的是大腦的灰白質,它們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成分,代表人的智力,所以譯成“智力低的男孩”。[10]英漢互譯當中還有很多如此之類的例子,如:black sheep(害群之馬),be in the black(有盈余),紅豆(love bean)。
通過對英漢顏色詞的研究,可以從顏色的角度透視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從而實現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 [7] 蔡銀環. 英漢基本色彩詞的對比及翻譯[J]. 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77,78.
[2] 曾祥文. 英漢“紅色”之文化內涵差異對比[J]. 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1):76.
[3] 朗文現代英漢雙解詞典[M]. 北京:現代出版社,1988.
[4] 吳越民. 英漢顏色詞的語義聯想與語用比較[J].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1):103.
[5] 陸國強. 新世紀英語新詞語雙解詞典[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 張笑雄. 不同眼中的不同顏色——漢英顏色詞聯想意義的對比分析[J].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1 (6) :199.
[8] 趙旭紅. 英漢顏色詞的文化差異[J]. 科技創新導報,2008(29):187.
[9] 孫鼎國. 西方文化百科[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10]馮慶華. 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湖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