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道格·班道
奧巴馬總統日前訪華時,希望擴展中美兩國的軍事關系。雖然中美兩國間這一時期的貿易摩擦不斷,但使美國決策者最為擔憂的并不是中國的經濟發展,而是軍事力量。
五角大樓每年都發表一份關于中國軍費支出的報告。美國國防部雖然沒有使用危言聳聽的字眼,但它最近發表的文件稱:“中國的未來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尤其是如何使用它日益擴大的軍事力量。”最近一期《國家情報戰略》警告說,中國“增長著的以自然資源為核心的外交活動及軍事現代化,構成復雜的挑戰”。
然而,不管中國由8000人和151架飛機參加的國慶閱兵有多么耀眼,北京的軍事力量還是遠不如美國。華盛頓的(軍事)基礎雄厚,起點更高。美國軍隊還是全球最有力的。美國地面部隊比中國軍隊有更好的訓練、裝備和戰斗準備。華盛頓的核武庫更大、更先進。美國空軍無可匹敵。美國有11個航母編隊,而中國一個都沒有。
中國軍力不易趕上美國,特別是在中國軍費遠少于美國的情況下。美國2009年(財政年度截止9月30日) 軍費支出約7000億美元,約為中國的7倍。若減去現在的戰爭開支,美國的軍費為中國的5倍。就是中國加速它的軍事現代化步伐,也要許多年,如果不是幾十年的話,才能與美國軍費匹敵,更不要說領先了。
因此,說中國在中、近期會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近乎于癡人說夢。這并不是說北京對美國政府沒有挑戰性,中國不久會影響到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支配地位。
真正的問題是美國攻擊中國的能力。前五角大樓官員查斯·弗里曼曾經說過,中國“無意在美國進行一場戰爭,但是我們卻做了大量的在中國領土上打擊中國人的計劃”。
然而,具有任意打擊中國的能力,與保衛美國、對抗入侵者的能力是不同的。保衛美國才是美國軍隊的核心任務。打擊中國是易于做到的,但不是必須的,而且它主要使朋友和盟友獲益而不是美國得利。由于冷戰后華盛頓支配地位的衰退,美國代表別人去干涉中國將變得更為困難。
現在,美國提供的安全擔保似乎成了免費午餐。華盛頓只需威脅要動武,任何潛在的敵手都可能后退,但中國是在發展能夠阻止美國干涉的軍事力量。
北京不必能夠打敗美國,甚至不需要與美國軍力相匹敵,中國只需建立足夠的,能夠防止華盛頓使用其超強軍力的保險力量。在美國的一些圈子里,有人對中國擁有一艘航空母艦的可能性近乎歇斯底里。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彼得·辛格卻說:“太平洋上的軍事態勢在發生變化,但并不是因為中國人有一天會擁有少量的、質量并不高的航空母艦,而是因為他們在計劃如何來對付我們的航空母艦及其他傳統的軍力。”
為阻止美國的干涉,中國在發展足以抗衡華盛頓核壓力的核力量,發展導彈和潛艇以打擊美國的航母,用非對稱作戰手段致盲美國的衛星,破壞美國的電子系統。最終,用“美國企業研究所”丹尼爾·布魯門瑟爾的話說,將增加“我們進入這一地區去保衛盟友、維護和平的成本”。
不過,美國的撤退不一定會使其朋友處于無助狀態。美國的盟友應為它們自己做更多的事。
日本,其經濟仍比中國強大,可以做得更多。近年來,東京對北京采取了更為強硬的立場。隨著一個新的政黨上臺,日本政府有了一個獨特的重新審視其外交政策的機會。日本民主黨似乎更傾向于中國,但美國政策的轉變可能會改變民主黨的態度。分別屬于“全球戰略及轉變”研究組和“戰略與國際關系中心”的保羅·吉亞拉和麥克·格林近日稱:“對于如何增強美日同盟能力問題,美國官員將必須以建設性的思維對待東京。對于因中國軍力增強而產生的戰略防衛缺口問題,美國應該同其盟友進行認真的對話。”
但是在這些對話中,應該強調(責任)轉移。美國應該建議,如果美國不再保留其軍事基地、軍隊和艦隊去為了那些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習慣于受美國資助與保護的國家的安全而戰,東京要考慮它的選擇。
對韓國也如此。韓國的GDP是朝鮮的40倍,人口是朝鮮的兩倍。韓國應同日本和東盟國家協手,營造一個鼓勵朝鮮和平發展的環境,如北京所承諾的那樣。從歷史上看,中國有謹慎的自信,而不是魯莽地對外侵略。美國的朋友更好地武裝自己,更愿意與鄰國合作,就更可能不依賴美國而防止沖突。
21世紀的前途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美國和中國的關系,一個是世界超級強國,一個很可能是下一個世界超級強國。美國的崛起,是在沒有引起世界沖突的情況下改變了國際秩序,而德國的上升卻引發了兩場世界災難。當前的國際秩序,尤其是美國,能夠成功地適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崛起嗎?
華盛頓有其需要保衛的重大利益,但并非所有的利益都是重大的。保衛美國領土、自由與國內的人民,這些是必要的;在半個地球以遠的地方保持美國的支配地位與影響,是不必要的。以能夠承受的代價來保持后者,將會越來越難。中國正在花費美國軍費的一個零頭,去建設一支能夠阻止美國干涉的軍事力量。
為了對付這支力量,華盛頓將必須花費多得多的錢,而美國拿不出那么多的錢。讓美國人民作出犧牲來保衛自己的國家,是一回事,而強求他們付出空前高昂的代價去保衛那些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盟國,則是另一回事,特別是因為一個財富與影響日益增長的中國不大可能會溫和地退卻并接受美國永久的霸權。
就中國的發展,美國國防部說,“在這一地區,美國繼續同我們的盟國與朋友協手,注視事態發展,并相應調整我們的政策。”不過,政策的調整應該是減少美國的全球野心,而不是增加美國的軍費。即使奧巴馬總統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系,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也應該是,以防衛代替支配。▲(作者是美國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本文由高東翻譯。)
環球時報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