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火車元兇疑為車臣分子 西方媒體沒給俄太多同情
●本報駐俄羅斯、德國、美國、加拿大記者聯合報道●本報記者王躍西●鄭潤宇 汪析 柳直
“拜托,別讓恐怖襲擊再來”
近5年來最嚴重的恐怖襲擊沖擊著俄羅斯,27日該國最繁忙的鐵路線上被“示威性地”安置了炸彈,導致一列豪華列車出軌造成100多人傷亡。俄羅斯是世界大國中受恐怖主義威脅最多的國家之一,西方國家的反恐口號已經喊了近10年,但在這個問題上俄羅斯卻一直遭受孤獨,還經常面臨西方的指責。與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世界上目前反恐形勢嚴峻的地區相比,俄羅斯剛發生的這起事件明顯受到了更多關注,但很多西方人感興趣的似乎是俄羅斯會不會迎來新一輪的恐怖襲擊,會不會重創股票和匯率市場。俄羅斯專家對西方媒體拿災難借題發揮感到“無法接受”。一位中國國際問題專家說,正是西方在反恐問題上的刁難使俄羅斯轉向了東方,俄羅斯多年來憋了一肚子火,感到窩囊,這是它對西方變強硬的最大理由。
27日俄羅斯“涅夫斯基”特快列車出軌事件幾乎成了兩天來西方議論最熱烈的話題,各種具有沖擊力的大照片被放到了大大小小網站的顯著位置。在俄羅斯國內,更多的則是擔憂。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29日憂心忡忡地說,“涅夫斯基”特快列車爆炸具有示威性。此次被安裝了炸彈的鐵路連通的是莫斯科與號稱“北方首都”的圣彼得堡,是俄國內最繁忙的鐵路交通線。在該線路運行的多列列車中,“涅夫斯基”特快列車是目前俄羅斯時速最快、設施最豪華的列車,炸彈爆炸的周五更是這趟列車最繁忙的時間段。由于票價昂貴,“涅夫斯基”特快列車乘客多為政府官員和商界精英,這次遇難者中的聯邦儲備局局長葉夫斯特拉季科夫曾先后在蘇聯克格勃系統和俄聯邦安全總局工作26年,是俄總理普京的密友。名為米拉的俄羅斯網民說,這一事件將讓民眾擔心政府能否保護他們的安全。《共青團真理報》說,這是一列豪華列車,而乘坐這列列車的大都是官員、律師和商人,針對這樣的列車可以在國內引起更大的恐慌,產生更大的轟動效應。
俄羅斯媒體說,目前已經造成25人死亡,近百人受傷,18人失蹤。《觀點報》29日稱,俄聯邦安全總局局長博爾特尼科夫向總統梅德韋杰夫匯報說,“涅夫斯基”特快列車脫軌是由爆炸引起,官方已找到相當于7公斤TNT當量的自制炸彈部件。俄檢察院偵查委員會發言人馬爾金表示,可以認定這是一起恐怖襲擊事件。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8日說,俄羅斯人現在正在咀嚼官方的報告,10年前,當車臣共和國失控導致暴力騷亂時,莫斯科和其他兩個俄羅斯城市發生一連串公寓樓爆炸事件,造成近300人死亡。報道援引莫斯科職員愛麗娜的話說:“不能想象那種可怕時刻重來。多年來,每次走出住宅,我都害怕。我也害怕待在家里。拜托,別讓恐怖襲擊再來。”
俄羅斯孤獨的反恐
美國白宮發言人對俄羅斯發生的事件表示了慰問,類似表態的還有法國總統薩科齊和歐盟一些政要。不過,西方媒體和社會沒有表現出多少同情,很多西方媒體似乎更感興趣的是俄羅斯是不是會迎來新一輪的恐怖襲擊高潮,西方網民也鮮有人對傷亡者表示同情。
歐洲新聞電視臺認為,此次襲擊表明,車臣分裂武裝并沒有如俄官方所宣傳的已被“消滅殆盡”,如果說2007年發生在同一條鐵路線上的爆炸案表明他們“還活著”的話,此次造成更慘重傷亡的爆炸襲擊,等于他們在向俄羅斯人宣告“我們又回來了”。
襲擊對俄羅斯意味著什么?路透社自問自答地寫道,針對莫斯科和其他主要城市內目標的新一輪襲擊將帶來不可預測的結果,引發對政治穩定的擔憂,可能重創俄羅斯股票、債券和匯率市場。普京在2000-2008年擔任總統時,因幫助控制車臣叛亂而獲得稱贊,新一輪的襲擊將削弱那項成就。報道稱,反對派報紙防務評論家帕維爾說,“從政治上講,這對現政府無異于重重一擊。”
俄羅斯幾乎是世界幾個大國中遭遇恐怖襲擊最多的國家。“涅夫斯基”特快列車事件發生后,路透社整理了1994年至2009年俄羅斯發生的重大襲擊事件表,一口氣列出了25個,多是炸彈襲擊、劫持人質,襲擊俄羅斯士兵等。俄羅斯在反恐上一直面臨西方的批評。
俄羅斯人不滿的是:為什么襲擊世貿大樓的才是恐怖分子,炸毀俄羅斯鐵路的就不是恐怖分子。BBC網站上曾發起“俄羅斯在車臣的行動是否正義”的討論,西方網民留言中很多指責俄羅斯。加利福尼亞的一名網民稱,俄羅斯在車臣的戰爭與恐怖主義無關,因為少數人犯下的罪行而導致國家發動全面戰爭是不正常的,該網民還說,英國沒有對北愛爾蘭發動空襲,美國沒有轟炸麥克維(美國人,1995年制造俄克拉何馬城大爆炸,168人死亡,500多人受傷———編者注)的家鄉,印度在甘地遇刺后也沒發動戰爭。
車臣頭目馬斯哈多夫被俄當局確認為非法武裝的首領,是俄檢察機關通緝的逃犯。但是,這樣一個被俄強力部門通緝的恐怖武裝頭目,在一些西方國家卻被尊稱為車臣的民選“總統”。還有車臣頭目一度曾經是一些西方國家的座上賓,有時還能得到一些高規格的外交禮遇。西方媒體在報道車臣的時候,很少使用“匪徒”、“恐怖分子”等俄羅斯常用的詞匯,而是經常用“戰斗隊員”、“起義者”等概念。
中國人民大學學者王宏偉2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發生在俄羅斯的爆炸給人的感覺似乎沒有發生在西方那么受到重視,使俄羅斯的反恐行動顯得有些孤獨,似乎沒有獲得西方的太多同情,而當年“9·11”事件發生以后,普京反應迅速,第一個與時任美國總統布什通了電話。另一位中國專家說,俄羅斯最終將頭轉向東方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在反恐問題上與西方的對立。他說,對俄羅斯而言,車臣問題發生在它最孱弱的時候,10年間西方不斷給俄扣上“踐踏人權”的惡名,并最終導致了俄與西方的徹底決裂。
俄羅斯經得住災難考驗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聞一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俄羅斯國內一直對車臣問題有不同意見。俄羅斯打過兩次車臣戰爭,第一次是在葉利欽時代,那時候界定為民族問題;第二次是在普京時代,車臣問題被界定為恐怖主義。時至今日俄羅斯對車臣問題仍有分歧意見。普京執政時期,對車臣問題態度十分堅決,軍隊也支持武力解決車臣問題。而現在梅德韋杰夫雖然也奉行普京時期的政策,但他和普京不同,重點沒有放在車臣問題上,而是把精力放在反貪腐上,況且他與軍隊的關系不如普京那么密切。”
莫斯科大學教授伊萬諾維奇2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將這次列車出軌事件斷定為俄羅斯新動蕩開始的標志是不負責任的。他說,俄羅斯現在的社會很穩定。原先最不穩定的高加索車臣區域局勢早已有效平靜下來。他還說,如果仔細回顧一下俄羅斯近十幾年的歷程,這幾年其實是恐怖襲擊非常低的時期,不存在俄羅斯無法應對的情況。
中國俄羅斯問題專家王酈久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恐怖主義多年來嚴重拖累了俄羅斯,消耗著國家機器的運轉,動搖著經濟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聞一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俄羅斯最大的威脅還是車臣。俄羅斯經歷了兩次車臣戰爭,給國家造成了巨大傷害,經濟發展受損,民族感情受傷。過去,車臣恐怖分子策劃的恐怖襲擊事件都在比較遠的地方,這次則發生在俄羅斯中心地區,車臣的恐怖分子過去曾說過,要把恐怖事件發展到俄羅斯首都去。這次爆炸就深入到了俄羅斯的中部地區,靠近首都,勢必引起人心恐慌。但這次爆炸事不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嚴重的,不能影響俄羅斯當前的穩定。”▲
環球時報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