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強
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
1919年3月2日至6日。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即成立大會)勝利召開。共產國際第一、二次代表大會召開時,中國共產黨尚未正式成立。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未能派出自己的代表出席這兩次重要會議。然而,中國的旅俄華僑代表劉紹周等被共產國際邀請出席了大會。
劉紹周,又名劉澤榮,廣東高要縣人,1892年出生于廣州。由于劉紹周的父親受到俄國人之邀去指導制茶工作,他5歲時就隨父母前往俄國。劉紹周在高加索的巴統讀完中學后。進入圣彼得堡綜合大學物理數學系學習。畢業后他去高加索一所中學任數學教員。1916年秋,劉紹周又回到圣彼得堡人工業大學建筑工程系學習。俄國“二月革命”爆發后,他任1917年4月成立的中華旅俄聯合會會長。1918年底,該會改名為旅俄華工聯合會。
1919年2月,蘇俄外交部邀請在俄的旅俄華工聯合會會長劉紹周和聯合會秘書張永奎作為出席共產國際一大的中國代表。會議期間,劉紹周首次見到了列寧。劉紹周回憶說:“我第一次拜訪列寧同志是在1919年3月,當時我正列席共產國際第一屆大會。記得第一次去見這位偉大領袖時,是在下午大會休會時間……他還問我是否要在大會上發言……我回答了他的問話,告訴他準備在大會上發言,他說很好。”
可以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曾經是在共產國際指導和幫助下進行的。特別是中共二大正式決定加入共產國際,成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后,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的聯系更加密切了。從1919年成立到1943年結束,共產國際前后共召開過7次代表大會。有人會問:共產國際歷次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都派了哪些代表參與?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是否有代表出席過共產國際代表大會?考察共產國際有關史料,本文就參與過共產國際歷次代表大會的中共代表及其他中國代表,一并加以介紹。
劉紹周不僅出席了共產國際一大。而且還在會上發了言。1919年3月5日,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由列寧主持。在季諾維也夫發言之后。劉紹周發表了熱情洋溢的祝賀詞。對共產國際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他說:“共產國際是俄國共產黨創立的。這個黨領導的政府,為世界勞動人民的利益,為各國人民的自由而對世界帝國主義宣戰。因此,這個黨獲得了中國人民最真誠的友情。”他說:“我作為中國組織的代表來參加共產國際代表大會,深感榮幸。我不僅代表我所在的小組,代表成千上萬散居在俄國各地的中國無產者,而且代表幾萬萬災難深重的中國人。向旗幟鮮明地誓死同殘暴的世界帝國主義進行斗爭的共產國際致以熱烈的祝賀。”
共產國際一大會議記錄沒有記下劉紹周的發言內容。會議記錄上載“劉紹周先用中文發言,隨后用俄語發言”。會議記錄中的注釋說:“在代表大會發言記錄中,中國代表劉紹周的發言沒有記上。但在1919年3月6日《真理報》上有他的祝賀詞,他的祝賀詞還刊登在《代表大會資料》上。”據劉紹周本人回憶說,他在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作了簡短的發言,除代表中國工人對大會表示熱烈祝賀外,還談了一下關于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斗爭的問題”。
在共產國際一大結束后的1919年11月19日,劉紹周為旅俄華工聯合會的工作,第二次見到了列寧。
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
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是在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召開的。共產國際二大召開時,與劉紹周一同參加會議的是中國代表安恩學。劉紹周是以中國社會主義工人黨中央局負責人的身份出席大會的。
在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為研究東方人民革命問題,成立了由19人組成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有列寧、加米涅夫、羅易、馬林等人,劉紹周也是委員之一。他參與了列寧《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和羅易《補充提綱》的研究和討論,并在會上發了言。劉紹周在發言中分析了北洋政府統治下中國的政治、經濟情況。他說:“目下中國幾乎是許多獨立的省份,其領導人是賦有全權的都督。他們同樣又都是政府成員,全都是軍人安福派,即舊軍閥政黨的成員。……都督的專制獨裁的權力和200萬無紀律的、誰有錢就由誰管轄的軍隊的存在,形成了絕對的無政府狀態的局面。群眾的經常的革命不滿和反抗精神都是由于這一切而產生的。”
劉紹周還介紹了五四運動的情況。贊揚了學生、工人的愛國行動。他說:“運動被鎮壓下去了……盡管如此,運動還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它煥發了群眾的革命精神。后來,學生們明白了,光是他們什么也干不了,開始奔赴工人群眾的事業。中國工人也開始懂得他們是力量。”
最后。劉紹周要求共產國際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意義,加強對中國革命的工作。他說:“第三國際代表大會應該對這一事實給予極其高度的重視。援助中國革命不僅對中國本身具有意義。而且對全世界革命運動也具有意義,因為現在中國勞動群眾強大的革命運動是可以對抗貪得無厭的日本帝國主義的唯一因素。”
劉紹周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了共產國際第一、二次代表大會且三次受到列寧的接見。從而載人歷史。
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
1921年6月22日至7月12日,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參加這次大會的除絕大多數歐美各國共產黨代表外,還有中國、日本、朝鮮、菲律賓、爪哇等遠東各國和地區的代表。中共代表張太雷、北京《晨報》記者瞿秋白、中國社會黨人江亢虎等分別以正式代表或列席代表資格參加了大會。
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正值中國共產黨籌備召開黨的一大。1921年1月,張太雷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到伊爾庫茨克與共產國際遠東局建立秘密聯系。并擔任了共產國際遠東局中國科書記。共產國際遠東局要他準備向即將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三大提出一個報告。這樣,張太雷作為中共代表到莫斯科參加了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
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時,瞿秋白還不是中共黨員,他是北京《晨報》派駐蘇俄的新聞記者。瞿秋白以新聞記者的身份參加了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會后,瞿秋白并沒有馬上回國。而是繼續在蘇俄進行學習和工作。是年秋天,瞿秋白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班任翻譯員、助教。
江亢虎是中國社會黨的首領。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后,他亡命赴美。當他回國之時,已是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日漸興盛,走俄國人的路,搞社會主義的呼聲大倡。還要不要組織社會黨?要不要搞社會主義?江亢虎決定到蘇俄“親往調查再議”。1921年3月。江亢虎乘坐北京政府派駐蘇俄外交代
表的專車。于1921年6月21日晨抵達莫斯科。第二天。江亢虎就以中國社會黨人的身份列席了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他是一位有發言權而無表決權的列席代表。參加這次會議的還有中國的無政府主義者黃凌霜。
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只規定張太雷作簡短的5分鐘發言。張太雷說:“我原打算向你們梗概地介紹一下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它在反對帝國主義革命斗爭中的全面情況,但是時間不允許我這樣做。在5分鐘之內我只能向你們說說遠東運動對世界革命的意義。”張太雷在發言中簡要分析了中國國內青年學生、工人、游民無產階級的革命動向,指出把他們引向正確道路的重要意義。最后,張太雷說:“在未來的世界革命中,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巨大的人力是用來反對無產階級呢,還是由無產階級用來反對資產階級,這將取決于中國共產黨。但是不應忘記,中國共產黨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共產國際對中國運動重視的程度。”
經過張太雷等東方代表的努力,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作出了“現在有必要”在遠東和近東“那些國家中進行組織工作”的決定。
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
1922年11月5日至12月5日,共產國際召開了第四次代表大會,中共代表陳獨秀、劉仁靜、王俊和瞿秋白等參加了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
陳獨秀出席共產國際四大并不是偶然的,主要是陳獨秀要與共產國際及其代表馬林在國共關系問題上需要統一認識。中共“西湖會議”之后,即在共產國際四大召開之前的1922年9月。陳獨秀決定率中共代表團前往莫斯科。代表團由陳獨秀、劉仁靜、王俊三人組成,其中陳獨秀代表黨組織,劉仁靜代表青年團。王俊代表工人組織。
1922年9月,陳獨秀首先通知長辛店鐵路工人王俊參加中共代表團出席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同時參加赤色職工國際活動。然后,陳獨秀、王俊又通知了劉仁靜。他們從北京出發經滿洲里到了赤塔,在赤塔停留了很長時間才向莫斯科進發。這樣。中共代表團未能出席在列寧格勒舉行的共產國際四大的開幕式。但參加了共產國際四大在莫斯科的其他會議議程。
瞿秋白也出席了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但這次他不是以北京《晨報》記者身份,而是以中共代表團譯員身份出席共產國際四大的。因為此時瞿秋白已經成為一名正式共產黨員了,他是由張太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的。
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通過了由東方國家代表團協同共產國際執委會草擬的《東方問題(提綱)》。會議期間,劉仁靜在大會上發了言,他介紹了中國共產黨最近的政治活動情況。據劉仁靜回憶說,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之所以由他發言,是由于他能用英語流利地在會上講話。
在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上,陳獨秀當選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
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
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是在1924年6月17日至7月8日召開的,有49個國家的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團體的代表510人參加了大會。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是在德國1923年10月起義失敗,列寧逝世不久的情況下召開的。在這次大會上。作為民族和殖民地問題之一的中國革命問題受到大會的重視。中共代表李大釗、王荷波、彭述之、劉清揚(女)出席了大會。
1924年5月。共產國際發出《第三國際致中國共產黨函》,即召開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的通知。通知中說:“第三國際的第五次代表大會定于6月5日召開,貴黨應派代表四人到會。……代表切不可全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中的分子,必須包括區域地方的分子在內。代表團中亦須有婦女和青年的代表。”并附送了《第三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的議事日程》。
共產國際五大召開前夕,北洋政府正在通緝李大釗。李大釗是在昌黎五峰山隱蔽時接到赴會通知的。中共中央決定由李大釗作為出席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的首席代表。他是經過哈爾濱至滿洲里。越過國境前往蘇聯的。隨后。王荷波等在上海的中共代表也走此途徑前往莫斯科。
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發出了《致東方國家和殖民地兄弟人民書》,“號召中國共產黨和同情它的國民黨以全部精力為偉大的事業繼續頑強的斗爭。解放千千萬萬中國人民。使他們擺脫野蠻而又殘酷的資本主義壓迫”。在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1924年7月1日舉行的會議上,李大釗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介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民族革命運動的情況。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有44名委員、28名候補委員的執行委員會。季諾維也夫、布哈林、斯大林、曼努爾斯基、羅易、片山潛等著名共產黨人當選為正式委員,陳獨秀也成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正式委員之一。
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
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于1928年7月17日至9月1日在莫斯科舉行。中共代表蘇兆征(中共出席共產國際六大代表團書記)、瞿秋白、周恩來、張國燾出席了會議。共產國際執委會第一書記布哈林主持了開幕式。中共代表蘇兆征第一個向大會致賀詞。他高度贊揚了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巨大支持。他說:“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運動在蘇聯勞動人民和世界無產階級的支持下和在共產國際的領導下正在不斷發展壯大。共產國際在中國組織起巨大的革命力量,在近幾年的斗爭中,特別是在去年革命高潮時期給世界帝國主義以致命的打擊。”
會議期間,中共代表蘇兆征、瞿秋白當選為大會主席團委員:中共代表瞿秋白、蘇兆征、張國燾當選為綱領起草委員會委員。共產國際六大結束時,蘇兆征、瞿秋白、向忠發當選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周恩來、張國燾當選為候補執行委員。接下來。共產國際執委舉行了會議,選舉了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瞿秋白為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委員,張國燾為主席團候補委員。
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于1935年7月25日開幕,8月20日閉幕。這是共產國際歷史上最后一次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出席這次大會的代表有王明、康生、周和森(高自立)、吳玉章、張浩(林育英)、孔原、李光(滕代遠)、梁樸(饒漱石)、歐陽生、宋一平和趙毅敏。
7月25日晚7點半前。代表們陸續進入會議大廳。7點30分左右,當蘇聯共產黨代表團斯大林、日丹諾夫、克魯普斯卡婭等代表進入會場時,全體代表起立,整個大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7點40分,大會執行主席皮克走上講臺,他用德語宣布大會開幕,緊接著全體代表用世界各種語言唱起了《國際歌》。
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前,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失去了聯系。遵義會議后,中共中央即刻派陳云和在上海的陳潭秋、楊之華等一道前往共產國際,當他們趕到莫斯科時。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已經閉幕。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結束以后。共產國際無法向中共中央傳達共產國際決議,直到1935年11月張浩回國后。才恢復了共產國際與中共中央的聯系。
1943年6月10日,共產國際宣布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