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東平 蔡麗婭
廉潔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廉潔思想影響的實踐活動,是思想道德教育和紀律教育的內容體系在黨風廉政教育和反腐敗斗爭方面的集中體現,[1]是純粹課業式知識教育之外的一種全方位滲透式的人性教育。
一、廉潔教育是大學生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
所謂大學生的和諧發展,是指大學生作為個體的人在大學階段及其以后的職業生涯中連續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標是大學生個體素質的不斷完善、和諧和臻美。[2]大學生要實現和諧發展的良好愿望,不僅要擁有適合自己并與時俱進的發展能力,如持續不斷地獲取運用和創新知識的能力、完善個性的能力等,還必須有意識地涵養自己優良的品格和品行,如敬業愛崗的職業精神、嚴己懷人的道德自律意識、拒腐防變的心理品質等。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明確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共青團組織要把廉潔教育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是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的今天,富有成效的廉潔教育可以把廉潔的道德操守內化為一種普遍的價值規范,成為大學生內心自覺存在的“法官”,從而讓“廉潔以及與此相關的德行走進學生們的心里,成為他們骨子里面的東西,成為他們抵抗誘惑的本性?!盵3]
二、影響大學生自覺接受廉潔教育的主要原因解析
1.三種片面認識導致大學生接受廉潔教育的內在動力缺乏。這三種片面認識指的是不少大學生認為廉潔教育的重點是政府機關而不是學校;廉潔教育的對象是狹義的而不是廣義的;廉潔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他們片面地認為,那些不正之風盛行和易發、高發、頻發腐敗案件的少數部門和行業才是廉潔教育和大力治理的重點,掌握實權的各級領導干部才是廉潔教育的主要對象,即使在校園內面對學生開展廉潔教育,教育的主要對象也應該是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與其花大氣力來教育,還不如加大懲治力度,提高法律的震懾力,只有腐敗分子傾家蕩產和身敗名裂的慘痛教訓,才能讓有腐敗機會的人不愿也不敢輕易以身試法。
2.教育的隨機性、隨意性導致大學生對廉潔教育的認同度不高。《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要遵循學校教育教學規律和青少年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突出重點,整體推進。要結合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認知規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廉潔教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而由于對學校廉潔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到位、不充分,部門以及各教育主體的職責不明晰,廉潔教育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就顯得整體性、協調性、系統性、連動性不夠,教育內容也缺乏應有的針對性、層次性、新穎性。同時,教育形式的單一性、各種教育資源沒有有機整合以及未能有效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等,都大大耗損了廉潔教育的說服力、感染力和親和力,無形之中拉大了學生對廉潔教育的距離。
3.工具教育傾向導致大學生疏遠和冷落了廉潔教育?!按髮W并不是販賣畢業證書的機關,也不是灌輸固定知識的機關,而是研究學理的機關?!盵4]由于受到社會和自身諸多因素的干擾與擠壓,大學日趨主動或被動地越來越遠離自己的本質,越來越盛行的工具教育傾向直接影響和左右了學生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和判斷能力等,他們更加熱衷于那些短期內能給自己帶來直接利益的“實用知識”的學習,而很少主動去問津那些對人性的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和諧發展起著支撐和保障作用,但卻不能立即見到成效的知識,廉潔教育的內容正屬于這類知識范疇,很容易被學生冷落和疏遠。
三、面向大學生群體開展廉潔教育的主要內容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盵5]青年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使他們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響應者、實踐者和弘揚者,不僅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對他們凈化個人心靈、激發發展動力、校準人生航向、實現和諧,也會起到很好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2.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的制定,既著眼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和維護國家、社會的和諧、穩定、公平、正義,也著眼于保護個人的發展、利益與尊嚴。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清醒地認識和理解紀律法律的嚴密與鐵面無私,強化他們帶頭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繼而更加有效更加出色地做好本職工作。還可以讓他們自覺培養健康情趣,并堅決抵制各種低俗、庸俗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蝕以及各種不良風氣的侵襲,從而以廉潔的本性和品行為屏障,為個人的和諧發展保駕護航。
3.公民基本道德。作為接受過良好教育、擁有較多知識和較高受教育水平的大學生,理所當然應該是公民基本道德的率先垂范者、自覺實踐者和社會新風尚的大力弘揚者。在大學生進行公民基本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要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為著力點,通過細致入微、春風化雨式的教育和引導,使他們成為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成為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好建設者,成為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的家庭好成員,從而逐步形成以個體和局部的和諧推動整體和社會的和諧,以整體和社會的和諧引領個體和局部和諧的生動局面。
4.艱苦奮斗精神。現在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沒有經歷過艱苦生活鍛煉和對生活逆境體驗的他們,很容易滋生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青年,是很難勝任接班人重任的。鄧小平同志曾十分明確地指出:“應該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堅持這個傳統,才能抗住腐敗現象。”[6]艱苦奮斗之所以能成為保持廉潔品行和抵抗腐敗的有力武器,主要是因為它可以增強政治免疫力、道德感染力、人格魅力和自我約束力,使人們甘于清貧、樂于奉獻,從而以苦養德、以儉勵志,戒逸戒貪,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奮勇向前的活力,大學生尤其要補上這必不可少的一課。
四、基于大學生和諧發展實現廉潔教育的實踐性思考
1.行為世范,發揮教職員工的表率作用和育人功能。既有學識魅力又有人格魅力的優秀教師隊伍,是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寶貴資源和重要保證。《意見》指出:“大力加強師德建設,充分發揮教師在開展廉潔教育中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引導廣大教師用崇高的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以‘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率先垂范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教育學生。”教師是學生思維和行為方式的標桿,教師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等無時無刻不對學生施加影響。把反腐倡廉教育納入師德師風建設的各個環節,不斷改進和創新師德師風建設的形式、內容、方法和手段,著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廉潔自律意識和服務學生意識,讓教師始終自覺做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誨人不倦,并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始終健康地向前發展,不斷收獲和諧發展的能力和本領。
2.了解需求,不斷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導向性。在今天,哪怕年齡相差很小的同代人,也會呈現出某些不同的特征,而即便是同一年齡段的人,其思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由于年齡、身份、閱歷等方面的差異,教育工作者肯定與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思維模式、價值取向等存在著差異,要排除這些差異所造成的障礙,教育者就必須努力調整心態和姿態,千方百計加強和暢通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要善于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判斷、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真實需求,并緊扣時代脈搏,努力保持與時代同步、與學生同步,時刻關注和發現學生的思想動態,在此基礎上不斷調整工作思路、方式和策略。只有在充分了解并取得信任后,廉潔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開展,并以此帶動學生和諧發展能力的提升。
3.以人為本,激勵學生發展自我教育能力。高校廉潔教育以及和諧發展能力的培養都應該堅持從受教育者的外部向內部轉化,向提升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轉化。教育工作者要努力為大學生自主開展廉潔教育創造條件、搭建平臺、提供機會,并給予適當指導和及時鼓勵,如果大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激勵和自我控制等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發展,則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就能得到全面提高。
4.整體協作,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大學生廉潔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大學生實現和諧發展是學校辦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這些都建立在學校加強領導、統籌規劃、整體推進的基礎之上。要切實按照廉潔教育規律、學生成長成才規律以及學生身心特點,加強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逐步探索建立部門之間的連動協作機制。要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等課程主渠道作用有效發揮的同時,不斷放大校園文化活動——第二課堂的輔助功能;要在校園硬環境不斷優化美化的同時,更加重視校園人文軟環境的培育;還要在繼承和創新傳統教育手段教育功能的同時,大膽嘗試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最終實現廉潔教育與學生和諧發展的“雙贏”。
參考文獻:
[1]侯振發,羅永寬,李斌雄.學校廉潔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4).
[2]蘇國安,李相佑,趙志川.關于大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4(9).
[3]余玉花.學校廉潔教育的目的是什么[EB/OL].[2005-09-13].http://news.tom.com/1002/20050913-2468111.html.
[4]蔡元培全集,第3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5]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6-10-19(1).
[6]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